【摘要】: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在當今的社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研究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對策;建議
一、農村留守兒童概述
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鄭杭生主持編寫的《社會學概論》認為,“社會化就是指個人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發展自己的社會性的過程。”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在農村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在農村生活、學習的孩子們。一般與自己父母中的一人,或爺爺奶奶,甚至其他親戚一起生活的孩子。兒童的社會化,即個人早起的基本社會化,是指個人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規范,了解基本的社會關系網絡,并能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會角色和從事最基礎的社會活動的過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就是農村留守兒童在其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例如:性格孤僻、價值觀扭曲等。留守兒童正處在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時期,家庭對其社會化的成功與否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留守兒童的父母只有很少的時間陪伴孩子,這樣對于他們的成長很不利。很多的留守兒童就是由于經濟條件差,家庭不完整,缺乏必要的引導和管教,導致身心的不健康發展,最后誤入歧途,被壞人利用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解決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是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條件。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使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家庭和諧美滿。
二、農村留守兒童調研狀況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兒童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中國未來的發展。留守兒童的健康社會化是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生活中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健康發展。通過調研得知,留守兒童之所以與其他兒童的社會化不同,主要有以下因素的影響:監護人的文化程度與教育方式不同,父母對留守兒童的態度和教育,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不同等方面。
(一)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不同
監護人的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留守兒童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優于其他留守兒童,其社會化都比較健康,能夠以一種正確的心態來看待生活。
(二)父母對留守兒童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不同
很多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打電話給孩子,對于孩子的關心不夠,導致孩子對父母的話有種叛逆心理,父母越是讓好好學習,他越不會好好學習,以此來達到一種報復的心理或者以此種方式來引起父母的重視、關愛。而有的家長對于孩子雖然關心但是方式不對,因為他們總覺得對孩子有虧欠,因此總是給予孩子大量的金錢,只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就可以了,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或者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差而批評孩子,長此以往,導致很多的留守兒童都不重視學習,不愛讀書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三)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不同
一個人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決定了他能夠獲取的社會資源的平臺有多大,留守兒童中生活條件較好,居住地交通便利的獲取外界信息的途徑多,見識廣,學習資源充足,也就為其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留守對于農村兒童的社會化有著積極的一面,比如說:所有的留守兒童都有較強的獨立能力,他們對于很多事都有獨立的決策能力;而且他們大都會承擔家里大部分的家務,使其養成了愛勞動、生活自理能力強的人。在家里農忙時他們甚至可以和大人一樣去換工,他們是家里的一個勞動力。但是,留守兒童由于其缺乏正確的引導,極易產生社會化偏差,被壞人利用,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而且過重的家務勞動會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與休息,給留守兒童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抵觸感,造成其社會化的不健全。可見,留守對于農村兒童社會化的負面影響超過了正面的影響。
三、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的對策
國家是否能夠長久的繁榮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兒童,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的發展就是祖國明天的發展。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要是不能解決好必將影響我國的國家發展。而要想解決好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就不得不重視其身邊的環境問題,因為兒童要想生存發展就不可能離開與社會,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互動的社會,環境是社會互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因此,我們各級政府、全國人民都必須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環境的建設。
(一)國家應該構建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層次的社會支持體系。一個完善的社會體系是一項措施能否收到理想效果的重要步驟,只有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體系才能使全國的人民都去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給其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社會氛圍,使其能夠健康的成長。而且,兒童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共同影響下進行成長并逐步社會化的。因此,推動農村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合作,是實現兒童正常社會化的必由之路。所以,家庭、學校、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一般來說,家庭教育是基礎,主要進行情感教育;學校教育是主體,重在進行理論教育;社會教育則是延續和補充。三者只有相互配合,協調統一,才能形成科學的育人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其促進兒童社會化的作用。
(二)政府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農村經濟落后的問題,如果農民在家就能掙錢,不愁吃,不愁穿,那么又會有幾位家長舍得會拋棄自己的家庭,背井離鄉的去遠方打工。所以,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措施就是發展農村經濟,使農民在家也能掙錢;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減少農村留守家庭的數量;而且從深層上看,也是使農村脫貧致富的好途徑。因此,解決農民的經濟問題,就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的根本問題。而農村的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因此,減少農村留守家庭的數量,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只有解決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農村留守兒童的惡性循環發展。
(三) 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健康的心理是個體正常社會化的前提,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是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在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生活滿意度不高、孤獨、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而且他們同父母、老師和監護人交往過少,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規范。因此,學校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夠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學習觀等,引導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正常的社會化。
(四)家長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不能簡單的認為只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就是對孩子好,還應該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心理狀況等,努力將孩子扶養成國家的“人才”,而不僅僅是“人”。撫養教育孩子不僅是憲法賦予每一位父母的義務,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道德行為。因此,家長不應以經濟困難等借口,忽視對孩子的教育,甚至放棄教育。同時,每一位家長還要提高自身素質,畢竟“言教不如身教”,只有父母不斷的追求進步才能給孩子一個示范引導作用。這樣才能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杭生 .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83~98.
[2] 王進鑫.青春期留守兒童性安全問題研究.當代青年研究,2009(3).
[3] 王振宇.兒童社會化與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