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即興編創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創作手法之一,將這作為一種教學內容引入傳統音樂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這一模式引入學校課堂,對傳統音樂的傳承保護,對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都是切實可行的。本文就從其必要性和實踐運用做了論述。
【關鍵詞】:即興編創;中國傳統音樂教學
一、將中國傳統音樂的即興編創融入音樂教學的必要性
它是一種理念。當今世界,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創造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們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幾個教學法都非常重視即興教學,把音樂即興教學作為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創造力的重要手段。我國也把即興編創納入了2011年的《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里,作為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為止音樂即興教學領域的涉及還很少。所以把中國傳統音樂的即興創作融入音樂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可以說,在中國傳統音樂教學中引入即興編創是“音樂創造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觀念在教學中的一個具體實施,它試圖在集表演與創作為一體的即興創作音樂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是學生在音樂教育課堂上不僅僅被動的欣賞,而是主動運用傳統音樂元素進行富有個性的創造,讓傳統音樂真正的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我們的音樂教材中往往缺乏本土化的教學資源。但事實是我國擁有豐富的中國傳統音樂資源,猶如浩瀚的大海。傳統音樂的即興創作千變萬化,它的融入會讓我們的教學內容變的豐富多樣。比如民歌《孟姜女》在全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形態,可以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樂種中的《孟姜女》,分析比較哪里的不同,最后可以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想法大膽即興編創,從中體會到樂曲編創的無限樂趣,領悟音樂創造的魅力。
傳統音樂在傳承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是“口傳心授”。傳統音樂的傳承是老師和學生“口口相傳”的一個過程,在一遍遍的傳教過程中有很大的即興性,但現在掌握即興性這一技藝的音樂家大多已年近體弱。“人在藝在,人亡藝亡”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當把學校作為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音樂遺產的重鎮。把學校作為傳統音樂傳承的陣地是否可行。有人說,傳統音樂離開了它生長的環境它是否還是傳統音樂。它的即興因素是否會越來越弱?那么我現在就更需要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音樂的即興教學,培養音樂聽眾,培養學生傳統音樂素養,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二、如何將中國傳統音樂的即興編創融入音樂教學中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關鍵,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對音樂教師的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現在許多音樂教師只注重西方音樂的文化技術的學習,而忽視了我們自己的傳統音樂,因此許多教師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掌握是非常欠缺的。首先是要加強這一方面的學習。
2、加強對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手法的學習。如對歌詞的即興改編,加花、襯詞;對節奏改編、壓縮、擴展、補充;對旋律的壓縮、擴展、補充、重復等。雖然音樂創作的即興性有很大的自由性和隨意性,但是他還是遵循著一定的作曲規律和原則的。
3、以民歌和小型樂器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內容。音樂教師應根據我國傳統音樂所具有的地域性、方言性等特點,注重對本地區的傳統音樂進行學習和掌握。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貼近學生生活環境的、簡單并且有美感的音樂作品。在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原作品的基礎上自由創作改變,自后在向學生進行傳統音樂相關知識、人文、即興創作技能的講解。在器樂方面,根據學生學校的實際特點,選擇簡單的樂器,比如豎笛,陶笛,口琴演奏簡單的傳統器樂曲或者民歌伴奏。還有一些中傳統的打擊樂器適合是對學生音樂即興編創的學習。如無固定音高的拍板、梆子、板鼓、腰鼓、木魚、鑼等,培養學生的節奏即興能力。
4、有對樂器的發聲等制作原理了解的教師,還可以教學生制作自己的樂器,用自己的樂器編創出自己的音樂。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了自己民族的傳統音樂,也培養了創造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
三、教學實踐
以河北民歌如圖《小白菜》為例:
對這首歌曲的教學可分為上下兩個課時。
第一個課時:
1、讓學生欣賞聆聽原曲《小白菜》,掌握曲調風格,并對這首歌曲進行賞析。
2、教師做示范演唱歌曲。
3、學生學唱歌曲。
在學生掌握這首歌曲之后進行第二課時:即興編創課。對這首歌的編創分為歌詞的改編和節奏、旋律的改編。
第二課時
1、對歌詞的改編。告訴學生因為歌曲旋律走向都是下行,可以表現出憂郁深沉的情緒,在歌詞的改編也應遵循旋律特點。教師先即興地為學生做示范:冬天來了,覺得涼了,花不香了,水不流了,你去哪了,你去哪了?
2、然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象形力依曲填詞。也可根據原歌詞加入襯詞。
3、旋律或節奏的改編。在讓學生改編之前,告訴學生如果要表達歡樂激昂的情緒,那歌曲旋律走向要盡量向上,節奏要短促有力,如果是舒緩的曲子,要讓節奏加寬,時值變長。還可以對旋律壓縮或擴展。在他們對歌曲即興編創有一定的了解和實踐之后,教師向學生講解中國傳統音樂即興編創的方法:歌詞即興變異手法、重復法、節拍節奏變易法、節奏擴展法、節奏壓縮法、旋律擴充法、減字法、旋律簡化法、加花法、移位法、移調法等。然后讓學生再次進行編創。
4、編創結束后讓學生自己演唱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互相演唱對方的作品,并進行互相評價。
小結
將中國傳統音樂的即興編創融入音樂教學中,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唱一首家鄉的歌認識一種家鄉的樂器那么簡單,更多的是想通過中國傳統音樂的即興編創,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審美能力、民族凝聚力的培養。也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我們自己的優秀而珍貴的傳統音樂文化,加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把我們的傳統音樂永遠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 郭曉利 《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育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喬建中 主編 《中國傳統音樂》上海音樂學院 2009
[3]張亞麗 《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學實驗內容的選擇特點及原則》[J] 北方音樂2014(17)
[4]臧藝兵 《論我國民族音樂的即興因素》J黃鐘,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