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文明歷史的發展,油畫藝術從西方傳到國內,我們才了解到西方油畫中對人物形象的研究和描繪,而歷史畫不等于歷史的圖解。忠于歷史是歷史畫的基礎,但不等于是歷史事實的羅列。畫室歷史藝術的再現,其核心是通過歷史畫提煉出一種精神,所以它具有更高審美的高度,提高到去藝術創造。而歷史畫中運用到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發明的在平面中表現深度的焦點透視法,形成從“一扇窗戶”去看的寫實繪畫構圖方式,而后印象派改變了這種“取景窗”式的空間觀念,人物形象在刻畫中與環境的關系成為在繪畫平面上能被畫家隨意轉換的關系,觀看不再期待幻真的深度空間。這種表現方式拓展了油畫語言的表現力。
【關鍵詞】:人物;形象;刻畫;語言
西方早在文藝復興之后就重視人文主義思潮,關注人類的情感,體現人的價值“人物肖像”為主的大批繪畫出現,有軍事題材的,也有生活題材,而我對青巖清代時期文狀元趙以炯、詩人周漁瑝、武舉人袁大鵬的人物造型繪畫形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半身人物肖像、全身人物肖像。而半身人物肖像繪畫有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法國丟勒的《自畫像》 、意大利的提香《懺悔的抹大拉》、格列柯的《修士肖像》 、弗蘭德斯的魯本斯《帶羽毛的蘇珊·富爾芒》、弗蘭德斯的凡·代克《自畫像》 、荷蘭的倫勃朗《自畫像》 、委拉斯貴茲《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全身人物像的有奧地利的克里姆特的《一位婦人的畫像》 、美國的惠斯勒《灰與黑的布局,畫家母親的肖像》 、法國的馬蒂斯的《音樂》等。
一、青巖人物形象的構圖研究
一幅油畫肖像之所以充滿魅力,畫面的構圖設計起到了重要作用。構圖,我國叫做經營位置或布局。
(1)構圖
構圖是畫面的第一視覺形象,它影響了觀者對作品視覺接納和體驗深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構圖中除了人物形象的大小安排,動態及在畫面的組合方式,位置處理外,尤其要注意頭、頸、肩的關系,軀干和手的關系及位置擺放。構圖的任務還包括解決畫面的節奏感,畫面的節奏感通過對畫面抽象的點、線、面關系的有機組合而體現的。在青巖歷史人物形象構圖中,主要是單個人物形象的刻畫,包括他們各個特色服裝,有盔甲質感的表現,有兵器的表現,還有馬的刻畫,動與靜的對比。構圖形式有半身人物像,還有全身人物形象,諸多復雜要素共同承載在我的畫面中,所以我當務之急要反復推敲解決黑、白、灰的色塊布局,可以說它在我的畫面形式感中起到重要作用。
(2)人文素養
清代詩人周漁瑝的人物形象根據歷史和查訪資料得到他也叫周起渭,字漁瑝,號桐野,貴陽青巖騎龍人。鄉試第一,之后中進士,擔任過纂修《康熙字典》 ,周漁瑝是一位頗有成就的詩人。劉海粟大師集諸家之評論,稱周漁瑝為“黔中詩帥”。所以我對對他的形象塑造,是以“詩”為特色來表現他的鮮明個性形象。而趙以炯是貴州省第一位狀元,也是清代西南三省第一位大魁天下的士子,貴州終于結束了明清五百年來沒有狀元的歷史。他的形象塑造是文官所具有的“靜”的個性,身穿開岔的藏青色官服,頭頂官帽,坐著,憂思國家大事的官員形象。所在油畫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形象的塑造就是要創造能讓觀者產生出對這幅作品的情感共鳴。創造典型形象是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則,典型形象是這種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一個地方中脫穎而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在很多世紀以來最完美的肖像,很多藝術家試圖去找到她微笑背后的原因。袁大鵬是袁氏家族的成員,他的家族以武傳家。他27歲中了武舉。我對他的形象刻畫與青巖城的結合。這不是信手涂鴉,當時袁家田莊,遠處的租給窮人耕種,近處的便留與袁氏子孫自耕。為的是讓他們時時知道耕種之辛苦,糧食來之不易。袁大鵬讀書習武之余,時常到田間勞作,接觸到很多佃戶,他非常同情這些佃農的疾苦,遇到荒年或青黃不接時,他都會開倉濟貧,向窮人施衣施糧,而青巖城,是明朝土司班麟貴所建,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多處倒塌,頹敗不堪。將其修復,耗資巨大。袁大鵬傾其家財重修青巖城。修復后的青巖城為石結構,辟東、南、西、北四門,設敵樓,置垛口,威武雄壯,堅不可摧。所以在我對他油畫的塑造中,他與青巖城的關系就很直觀的,身披鎧甲的從武者形象。他們是我們本土上下五千年中的佼佼者,本以具有很大的成就,在全國一些大展中就有很多藝術家繪畫皇帝,各個時期的人物。而在貴州,還很少有人去繪畫我們本土的某個時期的歷史人物。
二、刻畫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關鍵階段
形象的創造不單指面部,但人物面部的刻畫可以傳達人的表情的最主要的位置。可以傳達出他的年齡,和情緒。所以我對周漁瑝系列繪畫這個階段,分為兩張作品,是他人生的青年和老年時期階段。在整幅畫色調確定之后,他系列繪畫的創作傳達的出的是對年輕人終身學習的踐行,現今社會也是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羅中立的《父親》,在中國肖像畫中具有代表的作品,刻畫出的是一張巨大的漆黑的,布滿清晰皺紋的老父親形象,也是中國農民辛勤汗水的歷史見證。頭部的刻畫是人物畫的重點,要深入分析研究頭部、五官的比例、結構、動態、色調的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塑造中大膽落筆,小心收拾。注意對人物心理、情緒、神態的把握與描寫。我通過對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了解到藝術史要通過深入觀察、體驗對象的形象氣質,而產生的一種藝術表現的感覺、體驗對象的形象氣質,而產生一種藝術表現的新形式。
三、形與色是歷史油畫肖像畫基本要求。
形在對人物形象塑造深入過程中,要重新回顧一下大關系,調整色彩關系,不斷調整,整體把握,從整體—局部—整體的過程。處理好形體與色彩的銜接,但是有出現了一個問題,人觀察顏色的時候也總是受形體的限制,我對于歷史人物形象的刻畫中很容易把整幅畫畫得沒有了顏色,因為會丟開其他因素的影響,去執著于固有色的專研。針對這個問題,對于某些西學回來的人說,不要把臉看做臉,臉上的肉色,除了固有色還有環境色的影響,畫面中始終要有明暗的對比,但不是素描的黑白再現,二是用色彩來觀察形。
參考文獻:
[1]秦大虎著.油畫人物畫畫法圖解[M].2001.
[2]陸露音著.油畫肖像初探[M].1983.
[3]歐陽震,劉庚梅著.青巖狀元趙一炯[M].2003.
[4]趙俊濤著.青巖古鎮黔中人文景觀縮影[M].2011.
[5]李天祥、趙友萍編著.色彩之境[M].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