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在中國的出現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它的出現可以說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的結果,。但目前我國的鋼琴教育一直沿用西方的教材體系,中國鋼琴作品的選擇和使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本文通過從中國鋼琴音樂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分析·洞察鋼琴藝術各個側面發展的優勢與缺失,窺見中國鋼琴藝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我們以更加清晰和理性的思索中國鋼琴藝術發函的未來。
【關鍵詞】:中國鋼琴藝術;繼承;創新;發展,
鋼琴藝術,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從誕生到后來的任何發展階段,無不受人類社會和歷史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同時他也以其特有的形式成為歷史發展的一面鏡子。鍵盤在中國的出現,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所以中國文化的形成是中西方文化與藝術融合的結晶。中國鋼琴作品在教學中也有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鋼琴藝術的民族化自然成了中國鋼琴界討論的焦點。從鋼琴教育狀況來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鋼琴學生,也擁有李云迪、朗朗等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青年鋼琴家。然而,我們的鋼琴教育卻一直沿用西方的教材體系,中國鋼琴作品的選擇和使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鋼琴藝術工作者或學生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鋼琴藝術發展歷程大致有三個階段:
走進國門:
自從克里斯托弗里這個意大利人在 1709 年創造出來世界上的第一臺鋼琴以來,鋼琴藝術就進入到了迅猛發展的時期。近些年,鋼琴藝術更是以其自身帶有的獨特音域和音樂表現力,成為了“樂器之王”,受到了眾多歷史作曲家和音樂創作者的喜愛。作為音樂作曲家們創作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的重要載體,世界上現有的鋼琴作品無論是質量,還是質量都名列前茅。同西方國家相比,鋼琴藝術在我國的起步時間相對較晚。從實際情況上來看,我國在清末 1889 年才正式興起琴藝術。在上個世紀初期,鋼琴藝術借助清政府興辦起來的發亮新式學堂得以在我國境內廣泛傳播,并逐漸成為我國學堂樂歌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輔助型樂器。
20世紀初,1904年意大利鋼琴家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場鋼琴演奏會,激發了中國人系統學習鋼琴的熱情,也帶來了嚴格的鋼琴手指技術,歷史性的鋼琴的教學從此開始,中國人開始系統的學習鋼琴演奏的執法和技巧,同時接觸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中國的音樂創作也開始發端,一些學習了鋼琴的作曲家開始利用鋼琴的特點創作有中國民族色彩的鋼琴曲。
萌芽起步:
自 1913 年中國鋼琴作品的誕生,至改革開放以來鋼琴創作個性更為突出的多元化時代,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豐碩的成果。1922年前后,蕭友梅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創辦了北京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音樂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北京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開設鋼琴等音樂,鋼琴音樂才開始普及。趙元任創作出第一首鋼琴作品(和平進行曲),是中國人寫的最早的鋼琴音樂作品。這個鋼琴小曲雖然簡單,但對于中國鋼琴曲的創作于演奏方面的發展,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中國音樂創作,從以前的即成曲調填詞為主的創作方式,改變為依據歌詞譜寫音樂直至創作獨立的鋼琴曲。
1927年,蕭友梅在上海創辦的第一所中國獨立音樂學院-國立音樂學院,鋼琴演奏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國真正確立,為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蕭友梅廣招優秀音樂人才作為學校師資,使當時鋼琴演奏和教學水平發生了質的飛躍。20世紀30年代,許多中國風格的鋼琴曲開始逐步出現,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創作的牧童短笛,用鋼琴展示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他也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史上,由早期的探索階段進入真正藝術創作階段的里程碑。
走向繁榮:
建國初期的中國鋼琴曲創作,有一個令人振奮的趨勢,當時的作曲者大都諳熟鋼琴演奏技藝,音樂處理,織體層次等專業技法,而且還有不少鋼琴家參與了鋼琴曲的創作。這使得新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更加鋼琴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空前活躍,在題材的開拓和技法的創新諸多方面,思路也越來越寬廣,不少作曲家仍然堅持在中國調式調性的基礎上,進行民族和聲的革新與實驗,80年代后更多的作曲家則立足于對新風格的大膽探索,追求新的印象結構。
據卞萌博士《中國鋼琴音樂文化之形成與發展》一書中統計,1915-1995 年間已積累了 600 多首鋼琴作品。其中,將中國傳統樂曲進行鋼琴化改編,寫作富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征的民族化鋼琴作品,是一些鋼琴音樂作曲家的重要創作追求。這些作品,在中國的鋼琴曲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已成為中國鋼琴音樂的代表性曲目。這些作品的產生,無論是從演奏藝術的角度,還是教育教學的教學來看,都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推進鋼琴藝術事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總結:
進入21世紀,從事中國鋼琴藝術的人們,有了對中國鋼琴藝術更深的認識,可以大膽的把民族風格和民族和聲用在鋼琴樂曲創作中,并且不斷的創造新的思維模式,鋼琴藝術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已經形成,各種音樂元素,音樂風格在鋼琴創作中都有體現,相信在新一代優秀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鋼琴藝術一定會出現更加繁花似錦的景象!
參考文獻:
【1】汪毓和,中國近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梁春茂,中國當代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3】金輝,鋼琴藝術發展史【J】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4】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
【5】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M】上海萬葉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