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的博物館的建設正在朝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國在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還不能夠和國外的先進博物館相比擬,但是存在的差距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本文通過對數字化博物館中的攝影技術展開研究,從而提出建設現代化博物館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攝影;數字化博物館;運用策略
引言:數字化的博物館的建設就是幫助博物館實現從現實走向虛擬,我國的博物館建設是時候從本土化走向國際化,這樣可以全面促進博物館順從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環境下可以更好的生存,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是離不開攝影技術的支持。
一、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重要性
博物館承擔的任務就是收藏和保護世界各國的文化遺產,對于文物的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應用數字化的管理可以幫助博物館更好的保護文物,數字化可以建立完善的數字信息庫,文物的信息會被完全登記在里面。博物館中的文物類型多有不同,就我國而言,各個朝代的代表性物品是主要的收藏品,例如秦朝前后的青銅器,還有明清時期的瓷器,唐朝的唐三彩,除了這些之外還包括字畫和竹器等物品,只要是歷史文物甚至是近當代有價值的物品都會被博物館收藏。這樣一來,博物館內的藏品種類繁多,而且數量是巨大的,以往的管理辦法依靠的是紙張的記錄,但是現今應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數字資料庫可以為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依據,以我國著名的故宮博物館為例,故宮博物館的古建筑群眾多,其中的檔案資料不僅僅是數字,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所有的建筑繪制成三維立體的圖像,建立起專屬的影像數據庫,在維修和養護工作的進程中,可以參考數據庫中的資料,對建筑群進行定期的檢測,通過和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可以得出建筑群是否出現了問題。同時,應用數字化技術還可以提高博物館內部的真實性,例如,我國的偽滿皇宮博物館內有一些紀念抗日戰爭的文物,里面就應用數字化技術呈現出逼真的戰爭場面,里面還應用到許多的科技手段,給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是大勢所趨,會促進博物館的長久發展[1]。
二、攝影技術在數字化博物館中的具體應用
(一)攝影技術的應用分類
在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攝影活動,具體的攝影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考古攝影,考古攝影是文物留存的第一手資料,在歷史遺跡地區和考古現場進行拍攝,具體的分類還包括石窟攝影和水下攝影等;其二,文物標本攝影,這一攝影可以留下文物的基本形態;其三,新聞報道方面的攝影。
文物的標本通常被認為是人類歷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殘留物,其中的信息包含的比較豐富,例如圖形中就存留著歷史信息和文化信息,這一類的攝影和藝術攝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新聞類的攝影就比較隨性,對文物的攝影追求的是一種藝術感,需要調光和調色,將攝影作品加以優化。對于博物館的職業攝影師而言,其藝術素養是最主要的,對文物的歷史和文化有著一定的了解,利用自己的技藝并參考工作人員的意見進行攝影,將文物的主要特點呈現出來[2]。
(二)數字化攝影技術的運用
隨著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數字攝影技術的應用對于博物館而言有著重大的意義,數字化攝影可以呈現出更加高清的圖片,后期的處理工序也比較復雜,但是能夠將圖片更加的美化,圖片的存儲和傳播更加的快捷方便,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圖片中的信息量明顯的增多,人們可以通過圖片探尋文物的千年歷史,其中殘存著眾多文化的積淀。
在傳統的攝影過程中,采用的相機基本都是文物攝影專用的相機,例如135相機等,銀鹽攝影是一種傳統的攝影手法,這種攝影可以模仿并記錄文物,在透明的膠片上涂抹三層感光乳劑,這樣就會產生一定的化學反應,拍攝出來的照片能夠更加的清晰,而現代數碼相機的應用可以利用感光芯片,將光信號轉化成電信號,利用介質將圖像保存起來,應用圖像數碼化可以將已經攝制出來的圖片進一步的定量分析,得到的影像就會更加的真實。
1.拓展空間
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攝影技術,攝影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博物館整體的視覺效果,而虛擬博物館的建立更加的離不開攝影技術,數字攝影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的提高圖片的空間感,攝影師的技術水平也會影響到拍攝的效果,現如今,平面媒體逐漸的弱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媒體的時代已經到來,所有的圖像也正在朝向立體化的方向發展,博物館內的文物不再以靜態的形式展現在世人眼前,而是已經實現數字化的呈現。
2.收藏影像
數字影像的收藏是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重點,而通過數字照片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幫助數字影像進行初步的收藏,隨著數碼相機的誕生,圖片的保存方式不再那么單一,云儲存已經應用而生,數字化的博物館同樣可以利用這一技術,數字時代的照片存儲可以為今后的數字化博物館的完善提供充足的依據。
3.系統建設
應用攝影手段可以將文物的信息保存下來,而建立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文檔信息系統可以全面的呈現出文物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不再是單調的文字或者是幾張簡單的圖片,利用數字化攝影技術可以將靜止和運動的畫面相結合起來,甚至可以搭配音樂和人語解說,完善的系統建設可以幫助博物館更好的實施管理。
例如,在博物館中有意見珍貴的文物正在展出,觀眾可以通過觀察實物感受其中的歷史文化信息,但是觀眾是不被允許觸碰文物的,因此,通過數字化成像就可以全方位的展出文物的各個細節,對文物的了解也不單單限于文字,通過語音圖像的講解,觀眾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這樣做還可以充分的保護文物。
4.數字影像工作
隨著國外博物館紛紛投入到數字化的建設行列,盡快的開展數字影像工作可以很好的促進我國博物館盡快朝向數字化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專業的攝影人員積極的投入到相關的工作當中去,通過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盡快的建設我國的數字影像系統,數字化博物館也能夠盡快的累積文物的基本資源,博物館的功能也可健全。
(三)數字化攝影管理的經驗
開展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自然離不開良好的管理,攝影管理工作是核心內容,首先,可以對博物館內部的各個區域進行改組,實現集中統一化的管理,例如攝影棚和后期制作部門就可以實行統一的調配,攝影工作的時間能夠有效的縮短,相應的成本自然會減少;其次,開發攝影圖形系統,適當的剪裁博物館內的工作人員,對在職人員加以培訓,博物館的專業化程度就會顯著的提高[3]。
結論:綜上所述,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攝影技術的應用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加快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董清.試論攝影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的運用[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01):132-139.
[2]韓宏斌.淺析數字化在博物館建設中的必要性——以太原市晉祠博物館為例[J].文物世界,2012(05):74-76.
[3]劉文杰.“互聯網+”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中的應用——以大英博物館“眾包模式”完成藏品數字化工作為例[J].博物館研究,2017(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