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坑村作為全國率先開展鄉村旅游的社區之一,從最開始的村民自發在門口設圍欄收取門票,到現在的由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管理經營,旅游的發展一直是螺旋式上升,旅游收入逐年增加,輻射范圍不斷擴展,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是伴隨著旅游的跨越式發展,村內旅游產品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并且日漸突出。文章通過分析李坑村景區旅游產品的現狀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提升建議,以期促進李坑村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一、李坑村概況
李坑村位于婺源縣東北部,距離縣城12公里,是以一個以李姓為主的傳統村落,有村民260余戶。李坑村以雕鏤精湛的徽派古建筑群和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景象,以及樸實的民風成為了婺源縣旅游業發展的精品線上的一顆燦爛明珠,隨著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特別是每年3月左右的油菜花開季節,整個李坑以及其它婺源景區都是游人如織,人山人海,景區的接待大都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況,床位十分的緊張。李坑景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發旅游,在2001年的時候,年游客人次不到一萬,旅游綜合年收入不到300萬元。7年時間之后,到2008年,進村旅游游客數量達到60多萬人次,就五一黃金周期間的客流量就達到了1.5萬人次。時至2012年底,李坑村的游客總量就達到了200 多萬人次,全村旅游綜合收入超過8000萬元。雖然旅游業的發展呈快速發展的態勢,村民也分享到了旅游開發帶來的收益,旅游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但是旅游產品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下論述:
二、旅游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餐飲、住宿產品存在的問題
村內有60幾戶人家在經營農家樂或者餐廳,清蒸荷包紅鯉魚和土雞湯是李坑村的特色,清蒸荷包紅鯉魚肉質細嫩,色澤紅亮,香鮮微甜,誘人食欲。土雞湯的味道鮮美,肉質緊致,口感奇佳。在當今社會食品安全保障不足,各種食品添加劑不規范使用的背景下,對于普通的家庭用餐特別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家庭,能夠吃到真材實料的土味美食是非常滿足的一件事。但是隨著李坑景區人氣的增加,不少餐廳為了賺得更多的收益,用飼料雞代替傳統土雞,口感大不如從前,其次村內有幾家餐廳還沒有取得工商營業執照,把自己的飯廳簡單改造一下就成了對外營業的餐廳,食品安全和衛生環境不能保障。在住宿產品方面:村內主要是以農家樂住宿為主, 住宿環境層次不高,沒有形成梯級分異,裝修風格大同小異,缺乏特色,難以滿足高質量和個性化客人的住宿需求。
(二)交通、游覽產品存在的問題
在村口售票處有電瓶觀光車,可以從售票處坐觀光車直接到景區核心區域,十分方便游客的出行,但是從婺源高鐵站到李坑景區沒有直達的公共交通,必須在婺源高鐵站坐1路或者2路公交車到短途換乘站(老婺源北站),在那里換乘到李坑的班車,對于帶著大小行李的外來旅游者而言稍顯麻煩。在游覽產品上:李坑景區主要以徽派古建筑的觀賞以及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鄉村田園生活為特色,但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不少村民開墻破窗搞經營,或者擴建、增加樓層,這些行為不僅破壞了徽派建筑的整體觀賞性,降低了游覽價值而且還會引起其他村民的效仿行為,同時有些古建筑,因為所處位置相對較偏,無人居住或者無人看管等原因,已經或者正面臨著坍塌的危險,以上行為和現象所產生的連鎖反應是不可恢復性的。
(三)娛樂產品存在的問題
李坑景區內主要有木制擺件、玩具和掛件,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樟木片烙畫,黃菊茶葉,四大名硯之一的婺源歙硯等購物產品,具有地方代表性、多樣性和特色性,能夠滿足游客旅游中購買特色商品所需。但是在娛樂產品方面卻是空白,既然開發鄉村旅游,就應該有一系列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讓從城市來的游客找回童年的記憶,記住鄉愁。但在村內沒有讓游客放松身心和鍛煉身體的健身和療養場所,也沒有讓游客體驗徽州文化的節事活動和農事活動,位于村中心的古戲臺也沒有進行定期的表演,所以進村的游客只能自己想辦法去找娛樂的方式,長此以往就降低了游客對李坑村的滿意度評價。
三、產品提升策略
(一)加強政府監督和指導培訓
結合李坑村實際情況,規范市場進入標準,對于餐飲、住宿、衛生、消防等關乎景區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標準要加強監督,定期開展檢查,實地調查與暗訪相結合,拓寬接收游客投訴和建議的渠道。完善古建筑保護類的村民公約,加強對古建筑的測評和保護,定期對古建筑進行修護,對于古建筑的保護要獎懲分明,既要獎勵保護古建筑的行為,也要嚴懲破壞古建筑的惡行。其次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工具,創建李坑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綜合發布各類資訊、活動和公告,并使之成為接收游客建議和投訴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要適時開展對于商戶和村民的市場營銷、服務禮儀、歷史知識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升李坑村服務業整體的水平,讓游客能在淳樸的鄉情中也能享受到高標準的服務。
(二)開發香樟木材質的特色住宿產品
香樟木在李坑村內以及周邊有大量分布。香樟木花紋精美、木質細密、香氣清新。質地既堅韌也輕柔,不容易被折斷和產生裂紋。針對村內的住宿產品問題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產的香樟木為裝修材質,重點打造2至3家香樟木主題的特色酒店,既能體現地方特色,也能為村內的香樟木相關產品起到推廣和宣傳的作用,提升村內的酒店接待水平。
(三)布局更加便捷的交通產品
從婺源高鐵站到李坑村不僅要換乘,而且還是農村客運,并沒有旅游專線。因為婺源縣是施行的包括李坑村和思溪延村等在內的五個景區的套票或者單點門票制,但是如果游客要把這五個景區環游一圈,那么需要旅游包車或者不停的換乘,非常的麻煩。因此,布局合理便捷的交通,施行淡旺季彈性交通就顯的尤為重要,在旺季的時候開設從婺源高鐵站出發,涵蓋主要景區的環形交通,不僅能在旺季的時候解決游客出行困難的問題,方便大眾,同時也能提高游客出行和流動的效率。
(四)開發休閑娛樂產品
挑高的大廳,精美細致的木雕、磚雕、石雕、和馬頭墻遍布于村內的徽派建筑上,讓人嘆為觀止,贊不絕口。除此之外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樟木片烙畫。對于李坑村在休閑娛樂產品上的空白,可以從這個方面著手。讓有這方面技術的村民帶領游客體驗簡單基礎的的木雕和香樟木烙畫技藝的制作過程,感受并且親身體驗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同時也能與中小學合作,將此項目用于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來參觀體驗。另一方面,儺舞在李坑村的民俗傳統中是一種十分盛行的舞蹈,隨著李坑村人氣的增加,不僅為了宣傳儺舞文化,也為了滿足游客所需,應該定期在村內舉辦儺舞表演,但是一個期間內舉辦的次數要適中,不宜過多,以免商業化過度而導致儺舞表演的變味。最后應該在農家樂中開發摘果蔬、種水稻、抓魚等體驗農事的活動,讓游客親自參與其中,不僅能增加旅游的樂趣,同時也能對學生起到科普的實踐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