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油價斷崖式下跌并長期低位徘徊,前期釋放的大量裝備面臨過剩危機,海工主流裝備市場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在困境中尋找春天,是目前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縱觀國際國內市場,海上平臺拆解和海底電纜鋪設已經成為行業發展新亮點。國家政策的出臺,將成為行業提速的新引擎。
【關鍵詞】:海工裝備;發展前景
由于陸域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未來世界油氣開發的目光將瞄向廣闊海洋,進一步刺激海洋工程裝備不斷向前發展。2014年以來,隨著油價斷崖式下跌并長期低位徘徊,前期釋放的大量裝備面臨過剩危機,海工主流裝備市場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在困境中尋找春天,是目前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國際海工裝備發展概況
目前,全球海工裝備的競爭格局可以分為三大陣營。
第一陣營即以美國FG(已于2010年被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荷蘭Gusto MSC、美國Letourneau、挪威GM及SEVAN等為代表的設計公司,這類公司曾經在海工裝備制造方面獨占鰲頭,具有多年海工裝備研發設計經驗,但隨著產業轉移,制造工作已經由歐美轉移到了亞洲國家,但是這類公司仍然掌握著全球市場的設計,壟斷了關鍵設備的技術及部分核心裝備的制造。總體看,在海工裝備全產業鏈上,這類設計公司位于頂端,其業務附加值高,盈利性強,技術難度大,準入門檻高,但是從市場價值空間角度而言,僅從事設計及部分核心裝備的制造,市場空間相對于設備建造環節較小。
第二陣營以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公司為代表,這類公司主要從事海工裝備的模塊化建造、各類鉆井平臺(主要包括用于近海的自升式鉆井平臺、用于深海的半潛式鉆井平臺以及日漸成為新寵的鉆井船)以及生產平臺(目前以FPSO為主)的建造,由于其制造業從歐美國家承接時間較早,建造經驗豐富,成功案例眾多,市場認知度較高。
第三陣營則以中國、巴西等國家的公司為代表,這類公司從事以鉆采平臺為主的海工設備總裝制造時間相對較短,并以近海領域的設備為突破口,逐步進入深海領域。而巴西的海工裝備廠商則依托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內需拉動,逐步進入該領域。
二、發展海工裝備的熱點方向
分析國際國內的形式,和主流油氣開發裝備市場的情況一樣,大部分種類的海工船市場仍然困難重重,尤其是與海洋油氣開發緊密相關的平臺供應船和三用工作船等油氣開發服務船舶,呈現了日費率與訂單量齊跌的態勢。與此同時,一些建造支持類船舶市場則實現了逆勢上漲。建造支持類船舶主要包括起重船、鋪管/鋪纜船、水下光纜鋪設船等。特別以海上平臺拆解和海底電纜鋪設已經成為新亮點。
1、海上平臺拆解
在現今的油價水平下,一些正在生產中的邊際油田以及油品質量較差的油氣區塊成為了燙手“山芋”:若繼續生產,得不償失;若報廢閑置,則面臨著高昂的閑置費用以及標準規范的制約。因此,平臺拆解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一大熱點。尤其是在北海、墨西哥灣區域,殼牌、馬士基等大型公司也加快了對老舊及閑置平臺的拆解速度。相關數據顯示,僅北海區域,未來30~40年將有470座平臺需要拆解,年均拆解量約為13座。此外,據英國石油天然氣管理局(Oil Gas Authority)的預計,未來30年,英國海工裝備拆卸市場價值將達到470億美元。2016年以來已經國內有2家企業先后進軍平臺拆解市場。先是招商局重工在8月份聯手荷蘭船東進軍海上平臺拆解市場,共同投資10億歐元(約75億元人民幣)建造2艘大型半潛式起重船;11月,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也宣布與山東海洋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雙船重吊起重系統(TML)項目建造合同,該項目主要用于海上固定式平臺的安裝和拆解,交付后將于英國北海海域作業。
2、海底通訊電纜鋪設
根據MarketResearch.com公布的全球海底光纜市場研究報告(2016~2020),2015年,全球97%以上的數據流量是通過海底光纜系統進行傳輸的。2016~2020年,全球海底光纜市場年復合增率將達到5.75%。然而,面對日益增長的海底電纜鋪設需求,現有海底鋪纜船隊規模難以滿足要求。目前,全球共有海底鋪纜船53艘,但是從當前及未來的市場趨勢來看,現有規模遠未達到需求。中東知名海底鋪纜服務提供商E-marine在2015年便提出了船隊擴張計劃,擴大其在中東地區的市場份額。
由于海底電纜工程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復雜困難的大型工程,從環境探測、海洋物理調查,以及電纜的設計、制造和安裝,都應用復雜技術,因而海底電纜的制造廠家在世界上為數不多,主要有挪威、丹麥、日本、加拿大、美、英、法、意等國,這些國家除制造外還提供敷設技術。中國現在能生產海底電力電纜的廠家有沈陽電纜廠、上海電纜廠等。截至目前,我國還未有相關工程公司或建造企業進入水下電纜鋪設領域。因此,誰搶占了先機,畢竟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三、國家新政將成為行業提速的新引擎
據權威部門統計,預計到2020年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市場需求約1700億美元,到2025年市場需求將增加至2600億美元。在海洋強國戰略的推動,以及軍民融合的加速推進,機構預計,海軍裝備市場將具備千億元級別市場空間。擁有軍品資質和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將在船舶配套、海事電子設備等國防訂單領域,獲得市場份額提升契機。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深遠海海洋工程裝備技術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十三五”時期,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要找準轉型升級和現實需求的結合點,提高發展質量的效率。爭取到2020年,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世界級先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力爭步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先進國家行列。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發布,高端裝備制造占據重要地位,未來市場空間廣闊。船舶行業作為海工裝備細分領域之一,保守估計,2017年船舶訂單量起碼較2016年翻番,至少7000萬載重噸的需求量。
作為現代海洋產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省在出臺的《山東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對發展海洋工程裝備重點強調,將研究開發海洋觀測與監測關鍵裝備。依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重點研究海洋復雜環境下的觀測傳感器、遙測遙感器等核心裝備。圍繞強化對海洋環境的智能化監測,大力開發海底觀測平臺、遠程探測雷達、遙感監測無人機、深海機器人(300024)等海洋監測設備。同時,大力發展鉆采裝備和船舶。研究開發超大型油船、5000TEU以上集裝箱船、豪華客滾船,打造國家特種專用造船基地。加快工程設計、模塊設計制造、配套設備供應、技術咨詢服務等專業化分包能力建設步伐。重點突破海洋工程總裝建造模式、海洋工程產品海上試航調試、主流海洋石油鉆井平臺完整設計鏈流程等關鍵技術,發展自升式和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海洋裝備系泊系統及成套設備等主力海工裝備。
總而言之,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刺激了油價短期內上浮,但長期來看,由于供需問題的根源并沒有解決。目前,包括中、韓、新在內的主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國家都在積極調整戰略,適應新局勢下的海洋工程市場。我國也要趁此機會,提前布局,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進行戰略調整,為占領裝備技術制高點、穩固市場份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翔. 修造船企業拓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前景分析[J]. 中國修船, 2011, 24(5):3-5.
[2]鄭瑞, 封嬌潔, 狄國標. 海工裝備制造行業發展及海工平臺用鋼需求分析[C]// “寶鋼學術年會”.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