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術作為我國的瑰寶,是可以代表我國文化的一項體育運動。武術的傳授主要以武術教育為主,古有武館,今有武校,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和訪談法,對現代武術教育的現狀及其武術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對武術教育的研究,發現了武術教育教材老舊、師資缺乏,教法不當造成人人喜歡武術卻不愿練武術的現狀。
【關鍵詞】:武術教育;學校武術;教育現狀;教學內容
引言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潮流中,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被廣為流傳并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根本原因在于武術教育對武術的傳播與繼承。自新中國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在多次體育籌備會議上提出開發民間體育作為體育課的基本形式。在2000年頒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和2004年頒發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要求將武術作為體育必修課程,并要求各學科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民族教學內容,要求增加武術教學時數。由此可見武術教育將是新中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會越來越重視民族傳統教育的發展。
一、武術教育簡介
武術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一門學科,按武術運動形式可將武術分為套路運動和搏斗運動。武術的內容豐富多樣、形式多變,但武術教育主要是通過套路運動的教學來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
武術教育的初級內容主要是對手法拳、掌、勾和步型弓仆馬歇虛的練習及掌握,為加快后面教學環節做好基礎。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和教法是實施,保證學生基本動作和基本功的練習。基本功是套路運動學習的基礎,也是要求教師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師培養學生正確動作姿勢和指導學生練習的最終目的,因此基本功的教學是武術教學中極為重要。
二、現在武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后武術作為體育的推廣項目之一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1956年教育部頒布的第一部全國通用的《中小學體育教育大綱》中編寫了武術方面的內容2004年4月3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頒發的《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中指出,“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但現在很多學校的武術課程空有其名,得不到具體實施其具體問題主要有一下幾點:
首先武術教師嚴重缺少。蔡寶慶老師曾經《東北地區學校武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研究》課題中指出,,在其調查地區中只有25.83%的學校開展武術課剩余所有學校并沒有開展武術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武術教師的缺少以及其他教師不愿意擔任武術教師一職。由于武術內容的豐富性與復雜性導致武術課程需要專門性的武術教師來開展,沒有接受專門訓練的體育教師難以完成武術教學的要求。正是因為武術教師缺少這種原因導致武術課程無法得到實施,非專業的武術教學效果不明顯造成了武術課程逐漸被其他體育項目取代的現狀。所以解決武術課程在校園間的開展需要先解決武術教師缺乏這一重要問題,在高校間推廣武術專業的學習以及對傳統武術藝人的教育再造是解決這一問題根本。
其次武術教學的單一性。自古至今武術教學都沿襲著單一的教法,現在學校武術教學仍然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學,如此單獨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手段,過分的強調了教師的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學,不能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激勵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增強學生對武術的厭惡感和排斥感,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學生喜歡武術卻不喜歡上武術課的原因。所以改進教學方式,改變教學方法,學習新的教學思想是改變武術課堂單一性的必要趨勢。
最后就是武術教材的老舊。武術教材是開展武術課教學基礎,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編寫的武術教材屈指可數。1961年我國編制了第一本全國講義《武術》,這本教材是中國武術學科的一個里程碑,從此武術教學進入規范化,系統化的道路。1978年恢復高考后國家體委出版了全國體院教材《武術》1~4冊。1983又將長拳和劍術作為教學內容編寫了武術教材《武術》上下冊,1991年我國教材委員會根據教學對象編寫了體育專修教材《武術》上下冊,2004年出版《中國武術教程》通過這些教材的出版提高了教學質量。雖然這些教材對教學做出了貢獻,但是對武術的科研來說還遠遠不夠,所以為提高武術科研的速度,加快武術教材更新需要充實武術科研力量擴大科研團隊。
三、學校武術教育的發展趨勢
武術教育之前大多都在專門的武術院校,由專業的武術教練在專門的武術院校培養專門的武術人才。在一些普通學校只有武術課程,但極少有過開展武術,這也是由于武術的特性造成了一般體育老師無法代替武術教師在普通中小學校開展武術課程的原因。但近年來國家提出大力發展國家傳統項目作為體育項目,今年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武術運動進入校園的倡導,這說明學校武術將是未來武術教育的一個主要方向。學校作為培養祖國棟梁的場所,學生作為傳播文化的主流群體,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利用學生這一群體增加國民對武術的認識,加強學生對武術的喜愛程度是現在學校武術教育的主要問題。武術對于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培養精氣神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武術作為學校課程方案將是武術教育的主要結構。
一項教育事業開展的前提是具有相關教育的師資與學習群體,現在國內學校教育為武術教育提供了優秀和廣大的學習群體,但武術教育得不到發展的原因在于武術教師的缺乏。武術教育與其他教育不同,由于武術的專業特性導致武術教育需要專業的武術教師來教授,所以為保障武術教育的開展,需要增加武術師資的培養,這就需要個高等院校與體育學院共同促進在校學生對武術的學習,通過對高等院校學生的培養來增加武術教師數量,但在增加數量的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習者的質量,避免對武術教育事業的開展造成負面影響。
武術教育現在處于一個瓶頸區,造成國內武術冷淡,國外武術火熱的現象。然而國內武術教育的發展卻受到教材師資等一系列困擾,如何將這些問題解決,全面開展武術教育,弘揚武術文化是現在武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利用現在國家提出的教育方針及發展武術的相關政策,加大對武術文化研究和武術相關人員的投資與培養。由相關武術人員,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習群體,編制推出不同類型的規范的武術類別。將武術全面推向不同類型的群體,進而像全球人民展示武術的色彩,增加武術教育教學范圍,全面推廣武術。開展形式多樣的武術競賽,利用競技來作為學習武術人員的動力,運用競技獲勝后所帶來的特殊作用,促進各地區,甚至各武術會員國對武術教育的重視。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時代,可以通過媒體轉播競賽現場的情景,帶動群眾對武術的喜愛之情,從另一方面來說,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的宣傳,來激發群眾學習武術的興趣,為武術教育的開展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