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相對于社會上的其他行業,建筑設計領域的建筑學家們很少考慮到這種新生事物對于本行業的沖擊與影響,這就更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必須洞察社會變革給建筑設計領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本文討論利用流行的互聯網的思維對商品化的建筑設計進行探究。
總理在2015年兩會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計劃,其中“+”是傳統行業與新興互聯網行業的充分融合。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基于網絡互聯、打破信息不對稱、以用戶為上帝的思維。這從根本上與建筑設計的目的是相同的:經濟與適用。從中我們也可以推測出不不久的將來建筑設計行業的未來。
2.互聯網思維下建筑學的變遷
判斷設計價值的最終還是消費者而不是設計者自己。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能夠提升用戶自身的體驗,消除設計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隔膜,這也是長期的基于用戶視角考慮的必然結果。建筑師不能一味機械的按照要求來設計而不經過自己的深加工。建筑師在營造過程中充當了業主代表的角色。現在的建筑師只是出設計圖紙而對于建筑最后的質量與形態并不負有責任。這使得中間的傳遞過程中,用戶需求有可能會產生失真或者信息的流失等現象。
近幾年流行的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的的啟示就是:消滅貨物流通中間的交易過程,提高交易效率。我們思考:是否建筑設計產業也能如此嗎?
2.1 出發點—使用者至上
建筑作為一種器物必然包含了使用價值。在商品建筑的消費之中,判斷建筑是否有價值不在于建筑師的表達藝術、也不是中間的媒介。其實最終還是有建筑的使用者、消費者來進行評價,而不是假借用戶的設計意志和設計創新?;ヂ摼W思維的核心尊重每個人的需求,提升用戶的體驗度和價值。這當然不是簡單機械地照搬現有功能,而是基于對用戶需求深入的進行挖掘,達到物美價廉的效果。因此,建筑產品如同工業產品、消費品設計一樣,前期的調研也是十分重要,否則設計師將只是一個繪圖工而已,而且容易被其他人替代。
2.2 方法
切入點-社會分工和資源整合。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分工上要采取社會專業化分工模式,對于技術標準要模塊化的處理方法,融合整個產業的資源,對產業進行持續的改造,這已是現代經營管理者的必備理念。汽車行業就是社會分工的集成表現,每一輛汽車都融合了眾多的制造商。如果每個制造流程都專注于內在品質的提升,其作品必然產品質量過硬。汽車產業的模塊化生產對于建筑設計行業也頗有啟發。
1)對客戶進行精準的定位,區分客戶群體,線下設計不同的類型,建立流水線的生產模式。這樣的設計能夠很好的保證設計品質,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建筑師的個性表達。在建筑師領域,快速建設模板化繪圖是和個性化設計表達總有矛盾之處。在這個領域房地產行業已走在前列,標準化的研發與個性化的定制同樣出現在一個項目中,聚焦市場,對用戶分類以形成一個大的解決方案的平臺。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個性與共性在項目里能否共存的矛盾問題。這里面也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建筑師往往精于圖形表達,但對快速化設計的過程知之甚少,以至于每一個項目都是從零開始,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這就無法解決工業化設計帶來的成本控制和時間控制等問題。
2)敏捷開發—精確定位,精益制造這樣能克服傳統設計中目標反復修改、時間節點掌握無法正確完成和目標不明確等缺陷。汽車的設計開發開始也是學習建筑工程的模式,但是隨著市場競爭趨勢的加劇,以客戶為導向的敏捷式開發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建筑行業是否也應該學習汽車行業的敏捷開發管理?在市場定位并不明確的前提下,提前做好預設計是明智之舉;敏捷式的項目開發可以很好的滿足客戶需求而且容易修改,能最大程度上契合用戶的需求。
3)融合整個產業鏈—社會分工的專業化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建筑設計生產同樣需要模塊化和集成化,首先對建筑物的整體進行拆分 ,而不是直接面對其松散的個體;標準化設計和集成化的模塊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設計互換的能力,形成統一的平臺,最后提高了效率;建筑師面對的不是難以計數的原材料,而是一個個可以掌控的模塊,這樣就在用戶的需求體驗與建筑師的個性表達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
2.3 組織需要扁平化處理
最近興起的網上電子商務將用戶的需求和資源鏈接在一起, 產生了很多小微平臺,這樣就能夠極大地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所帶來的傳導的損失。使得原來市場對于資源和資金的限制得以消除。
因此,未來建筑設計行業需要的是多個專業的電子平臺把各方面的資源都;連接在一起,在一個信息系統中。1)用戶端是有著各自需求的用戶;2)中間層為統一的交易平臺; 3) 資源一端主要由設計方的資源。施工方的資源以及社會上其他相關產業的資源構成。在新的形勢下,建筑師作為用戶的項目建設的管理者就有了很大的可能性:建筑師的服務可以貫穿于項目的始終,打破隔離服務業主。
誠然,項目管理方由建筑師出任,但并不排斥由其他利益相關者來主導搭建?,F有趨勢來看,競爭必然由平臺中開始展開。裝飾行業已經率先利用互聯網來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定制。當我們在抱怨客戶要求千篇一律、參考信息和類似項目查找不便的時候,是否意識到這樣的一個電子商務平臺正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并拓展設計的業務呢?目前,我國的現狀房地產開發模式是甲方占有絕對優勢地位,在大多數的開發商中,個性化的需求總要被集成化的設計所掩蓋,直接導致個性化建房在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在網絡時代下,建筑師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用戶個性化需求的組織者和領導人。這種模式由原來的開發商集成化設計轉變為設計師的個性化設計。這就是前文所說的在互聯網思維下建筑設計產業所要經歷的變革與挑戰。
結語
在網絡思潮的影響下,建筑設計行業將受到極大地沖擊與挑戰:對用戶而言,他們的個性化需求和高質量要求都能得到滿足,衣食住行都變成輕松愉悅的購物之旅;對于開發商來說,其特色化的產品、技術研發的投入都能得到極大的尊重;對建筑師而言,個性化的設計被社會所認可,腦力勞動獲得社會的尊重;對政府來說,對于平臺的信息核查與監督,職能變為編制市場競爭的規則,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對社會而言建筑友重回到最原始的本源,就是為人居而服務, 做內生的、可生長的、有生命力的建筑,做可以解決問題的建筑和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