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眾多心理問題,其中自尊危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國家強調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以此來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高校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在國家軟實力建設中不容忽視。針對當前的高校學生中存在的自尊危機,我們應該積極的采取應對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個人都是重要的因素,各部分應該通力合作,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自尊觀念,建設高水平的中國高校文化軟實力。
【關鍵詞】:高校;文化軟實力;自尊危機
一、自尊的含義
自尊又稱自尊心或自尊感,是指個體對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評價,它表達了一種肯定或否定的態度,表明個體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價值的。自尊是個體對自我價值的判斷,也是個體基于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所產生的自我體驗。
自尊是個體自我實現路上的必經之路,個體要想自我實現,就必須樹立良好的自尊需要。自尊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我認知,在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認知下,我們還要兼顧他人的自尊,在人際關系中,更要注意尊重他人的自尊,不要做出有損他人自尊的事情,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反過來尊重自己,這樣個體的被尊重的需要也就滿足了,良好的人際關系也由此而形成,這有這樣才可以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社會關系、國家大眾文化。
二、中國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自尊危機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自尊危機表現為兩個方面:高自尊和低自尊。擁有這兩種意識的學生,在對待大學生活與學習中表現為截然不同的傾向,擁有高自尊的學生積極的表現自己,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而擁有低自尊傾向的學生則不夠積極的表現自己,不敢努力爭取自己的權利與利益,總是躲在別人的后面。此外,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雖然各個學校都在積極建設自己的校園文化,但是現實是這種工作的成果不太顯著,高校沒有為自己的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行整體細致的歸納,甚至許多學校都沒有專門的文化建設部門,在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過程中也沒有分門別類,沒有將自尊、價值觀、自信等分開,使得高校在具體實踐中口號較多,而實際工作開展不順利,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只能從國家、高校兩方面進行努力,將口號與實踐結合,切實針對大學生自尊發展的現狀做出具體的行為規劃。
三、中國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自尊危機產生的原因
1.互聯網的沖擊
大部分的學者認為,那些低自尊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在網絡上尋求他人的認可與成就感,這就造成了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現象。對于網絡的癡迷導致大學生與社會、家庭、朋友的日常生活脫節,進而影響大學生的自尊,導致大學生低自尊現象的產生,這樣的現象循環往復,導致大學生的自尊感、自信感越來越低。影響大學生的社會地位,以及今后的持續發展。
2.大學生自律的缺失
自尊既然是關于對自我的認知,那自尊就與自信、安全感、愛與信任有密切的關系,自尊自愛是現在大學校園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在大學校園,脫離了父母家庭、老師們的直接看護,極易被外界的誘惑所吸引。大學階段的學生們,身處大學這個類似社會的小社會中,缺乏老師、家長的指導,又由于大學生本身處于剛成年的年齡,外界社會對他們極強的吸引力,這些因素都導致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
3.社會的影響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巨大,導致每個人的勝負欲增強,大學生也不例外。有些人一味地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深陷他人與社會環境的沖突中如法自拔,這些人將自尊與他人的尊重混為一談,甚至認為自己只要萬事做的好就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忽略了尊重的本質,那就是個人品德的高尚。這樣的思想會使人變得好斗,爭強好勝,這類的人是一種變相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因為害怕自己不被人重視而努力改變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生活在別人對自己的意見中,個人始終受到社會環境與周圍人群的制約,無法展現自己本身的面貌,導致自己的行動受到眾多的限制。
四、中國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自尊危機的對策
1.國家、社會的對策
在高校文化軟實力的建設中,政府與社會的應對方法是重要的因素。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自尊危機的現狀,教育部多次聯合多部門進行聯合行動,努力凈化校園環境。教育部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測試,定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干預,要求高校必須設置心理健康方面的課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針對今年來發生的多次大學生校園貸款行為帶來的嚴重危害,教育部聯合銀監會等金融部門對當前的校園貸款行為進行綜合整治,杜絕此類悲劇再次上演。
2.學校的責任
學校應該有意識的增加對學生的心理干預,表現在教學工作中即為增加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基礎教育,同時,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測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增強大學生的自尊水平。
高校應培養學生進行積極歸因,通過課程教育引導學生,通過校園文化感染學生,通過創設氛圍熏陶學生,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歸因方式,從而提高自尊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腳力良好的校園文化又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家庭因素的影響
關于高自尊與低自尊的形成更是與家庭環境與教育密不可分,父權社會下的男性似乎天生具有征服別人的欲望和訴求。這種傾向對大學生有重要的影響,男大學生更偏向于高自尊,而女大學生更多的是具有低自尊,不敢積極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所以才會有種種關于女大學生的負面新聞的報道,這都是中國數千年留下的婦女依附于男性的弊端帶來的社會問題,所以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自尊危機的教育中更應該關注女學生的自尊心理建設。
4.個人的自我調節
個體只有在充分認知自我各方面特征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成熟的價值評價。當個體全面認知自己后,發現自我優勢。自身重要性,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充分接納自己時,才能產生高自尊的價值感體驗。無條件地充分接納自身不足,自我價值感的情感體驗才會更加穩定,才能發展出高穩定性的高自尊。否則,個體只認識到自我價值,但并未完全或無條件接納自我的各個方面,當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時,當下的價值感會產生波動,個體因此而發展的高自尊是脆弱且不穩定的。
五、總結
當前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尚存在許多問題,當前大學生自尊危機給學生個人、家庭、社會乃至國家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過程中,只靠學校或者學生個人單一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將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個人的力量結合,只有這幾方面通力合作才可以建設優良的高校校園文化,增強我國的高校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王軍、李殿霞,大學生網絡成癮與應對方式、孤獨感、自尊的關系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2]周艷蕾、訾非,自尊與自我接納的關系研究——基于自我意識的三成分[J],洛陽理工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2016.4
[3]王楚、伍業光、張超,高校學生人際信任和情商與自尊的關聯性分析[J],高教論壇,2016.7
[4]廖慧云、鐘云輝、王冉冉、唐宏,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自尊及羞怯與人際關系困擾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