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質的學校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優化小學學校內部管理要注重實現“三個結合”:一是,目標管理與民主治校的結合,優化管理模式;二是,制度約束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激活管理活力;三是,有效溝通與感情投資的結合,提高管理效能。
【關鍵詞】:小學學校;內部管理;優化
“管理無小事”的道理眾人皆知,正如生產線上的管理水平決定著產品質量,優質的學校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管理理念更決定著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小學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奠基階段,在社會日益發展和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作為教育圈中最重要、最具公共影響的組成部分,如何切實做好小學學校內部管理,關乎小學教育“根基”的穩固和扎實。作為一名小學校長,以下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擔負學校管理重任積累的經驗,淺談優化學校內部管理應實現的“三個結合”,以期為實現學校科學管理效應的充分發揮提供借鑒。
一、實行目標管理與民主治校的結合,優化管理模式
學校的目標管理主要是根據辦學目標來確定,制定合理的目標,方能使得學校大方向發展有“藍圖”,各項工作開展有“綱領”。但是,現實中并不是制定了目標,有了目標管理就能充分的發揮激勵作用,優質管理模式的構建還離不開民主治校的結合,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啟動、導向作用。
目標的制定和管理,能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規范教職工的行為方向。從實際中,我們會發現,如果目標對人的價值越是重要,那么對個體的激發量也會越強烈。因而,學校的內部管理前提是要建立科學的辦學目標,才能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具體執行者,也是辦好學校的主要依靠力量。因而,辦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每個教師的努力。作為學校的重要管理者,如班子成員,就要引導全體教師緊緊圍繞總體目標,制定部門目標和個人目標,形成一條目標鎖鏈,學校要按計劃目標的要求,布置、檢查、衡量學校的整個管理工作。
然而,要使得每個人長期堅持著把自身目標當作重要任務達成,教師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是決定性因素。作為學校的領導班子,特別是校長,應注重實行目標管理與民主治校的結合,填補固定目標管理中的紕漏,優化管理模式。注重教師在目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尊重教職工、依靠教職工,充分調動和培養教職工的主人翁精神,發揮教職工的聰明才智。如,重視發揮學校教代會、工會的作用,對于學校重大影響事務,特別是關乎教職工利益的決策,要注重群策群力,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在學校發展中的價值,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從而更好使學校的計劃,真正成為每位教師心中的“藍圖”。
二、把握制度約束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激活管理活力
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離不開制度的建設。學校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必須以制度約束為保障,以一種硬性的管理方式對管理對象的行為遵守實行控制。制度能管事,但對于小學學校內部管理來說,主體是人,簡言之,是對人的管理。由于個體都有不同“個識”,要實現“個識”與“共識”的統一,激活管理活力,就要把握制度約束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結合。
管理的本質就是服務,因而,制度可作為約束和規范個體行為的基礎,但絕不是束縛個體發展的牢籠。實際中,一些學校的制度約束一方面保證了工作的正常運行,對教職工“做什么、不做什么、如何做”等方面有了明確規定,另一方面,過度的強調制度的約束,以純粹制度控制學校一切因素,會讓人產生反感和被動,束縛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如,在學校管理中,學校對教師教育教學、班務等的考核,學校注重教師的自身素質,從備課、上課、課輔、科研等考核合格率、優秀率、提高率,諸多小學教師對課輔和科研等考核就存在懷疑反叛情緒,這主要還是因為缺乏了對其的思想政治工作。
制度約束的局限性容易讓人只追求于照章辦事,而學校豐碩成果的取得不僅僅是管理制度的作用,更與思想政治工作的細致開展休戚相關。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制度約束是一種更為柔性的管理方式,以一定的理論事實去說服和教育教職工,以此提高他們的覺悟。眾所周知,思想決定行動,思想的變化是細微的,也是最難做的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將思想內化于人的心中,便能激發教職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如,在學校內部管理中,許多矛盾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教職工本身不了解、理解制度構建,因而不能對制度產生共識,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導、協調,能很好的讓教職工認識制度執行的意義。
三、注重有效溝通與感情投資的結合,提高管理效能
愛因斯坦認為:要使教師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誠的感情,才能使其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才能更好的做好學校的管理。因而,學校的管理不僅要向科學化看齊,更要體現人文性,注重情感管理,注重有效溝通與感情投資的結合。
有效溝通,方能構建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間的和諧氛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和諧狀況,決定了班子的優劣。擔負重任的管理者—校長,就需從多角度、分層次的營造寬容開放、充滿關懷的環境。作為校長就要善于協調班子成員關系,內部分工明確,又配合默契。在校長主管范圍內要注意大膽放手,發揮層層管理者的能動性。同時,校長對待教職工要真誠、坦率,要關心、尊重教職工,不要讓身邊教職工有擔心“抓辮子”的戒備心理。實際中,一個以誠相待的領導,往往換來教師敞開心扉的溝通,這樣在工作中也更容易讓其接受自身的意見或批評。校長在平日里要注重感情投資,著眼于教職工的生活狀態、情感表現,為教職工排憂解難。如,抓住節假日的契機,可組織一些小聚會,為教職工創造交流平臺,讓其在放飛的心情中,提高工作效能。
總之,學校內部管理的完善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具體工程,由于各學校辦學主客觀可能存在差異,包括校長在內的學識、修養、閱歷等的差異,會決定學校內部管理的多樣性,但科學的管理都應是推進這“三個結合”,才能更好啟動內部活力,提高學校管理效益。
參考文獻:
[1]彭景.淺談小學校長的管理與素質教育[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1):218.
[2]羅健.小學學校管理規范化的策略探析[J].科學中國人,2016(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