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在油畫藝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色彩主要有三方面的職能:一是色彩能夠傳遞情感,二是色彩的音樂性質,三是色彩具有象征意義。這三項職能在很好的闡釋著油畫家的思想和靈魂。
【關鍵詞】:色彩;情感;音樂;象征
色彩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無數畫家和學者的探索,其觀念和職能不斷發生變化,我們在油畫藝術中探討一下色彩理論的發展的變化及職能。
文藝復興至今,一代代藝術大師耕耘不止。凡·艾克兄弟再現了人和物體的固有色,創造出令人折服的藝術形象。達·芬奇則采用豐富細膩的色彩來創造不朽的藝術形象。提香直接用色彩來塑造形象,使色彩具有了獨立意義。而浪漫主義的德拉克洛瓦則認為色彩與激情比形體和理性更重要,他的畫面更強調色彩的表現力。印象主義畫家們注重表現光與色,把對客觀色彩的表現推向極致,之后印象主義以及野獸派,又開拓了色彩的新領域,他們強調色彩的主觀因素。在印象派以前,色彩的職能主要是客觀的去描繪對象,色彩依附于客觀對象。而從后印象派開始,色彩得到了解放,畫家們主觀的控制色彩,讓色彩闡釋心情、表達音樂、體現象征意義。
一、色彩能夠傳遞情感
在現代藝術里色彩變得主動,人們能夠主觀的調配色彩進行創作,那么這個主觀因素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畫家并不是隨意的無意識的進行調配顏色,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感需要進行組織色彩。所以在現代藝術作品中,我們能夠通過色彩體會和感受畫家們的性情思想以及當時的作畫狀態,因為作品本身就是畫家物化了的情感,是畫家的靈魂希望獲得寧靜與和諧的手段。在凡高的書信里色彩是他經常提到的問題,他說:“我并不力求精確的再現我眼前的一切,我自由而又隨意的使用色彩是為了有力的表現我自己,我要在畫上賦予我本人的評價以及對他的愛,現在我要做一名主觀任意的色彩家,我夸張他頭發的金黃,甚至調入橙黃…..。”由此可見,凡高是用表現性的色彩來作出自己對所畫對象的評價,體現自己內心的情感,他的畫在受心靈的指導,他的心靈他的頭腦已不再是自然的奴隸。
高更雖然生在文明的社會里,但他在閱讀大量的有關野蠻地區和民族的書之后,深感自己的性格類似野蠻人,于是跑到蠻荒之地來凈化自己的靈魂。在那里他體會了太多經歷了太多,以至于他的作品就有了一種野蠻人的野性和神秘感。他的色彩單純暗淡,還有一種莫名的壓抑和痛苦迷茫的感覺,這本身就是高更情感的流露,色彩很好的表現了他的情感。
塞尚也認為對于畫家來說,只有色彩才是真實的,一幅畫首先也應該是表現色彩,色彩使萬物生機勃勃,畫家通過色彩能夠找到情感的歸宿。
馬蒂斯更是一個用色彩來闡釋情感的畫家,他是一個地道的色彩畫家,他的畫用盡可能純的顏色去主觀的進行調配和組合,追求色彩的和諧,心靈的和諧,畫面的和諧。他通過主觀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來描繪對象。他說:“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達.而不是對自然進行抄襲。”他把繪畫視為平面裝飾,而有意減弱畫面的深度感和體積感。同時,他根據情感的需要,將高純度的平面色塊在畫面中組合使其形成沖突對比或平衡和諧的關系,產生音樂般的節奏。雖然馬蒂斯用色強烈單純刺激,但畫面呈現給人們的卻是他那平和放松與世無爭的心境。但表現主義的蒙克就不一樣了,蒙克經歷坎坷,他幼年喪母姐姐死于肺病,妹妹住在精神病院。童年的不幸造就他憂郁敏感的性格,這些在他的藝術里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他的創作《病孩》是童年痛苦的回憶。還有1893年畫的他最負盛名的作品《吶喊》,蒙克在1895年談到這幅畫描繪的是這樣的時刻:“孤獨由于劇烈的痛苦而戰栗,我開始意識到一個發自人類本能的無法遏止的吶喊。”蒙克以陰紅和陰綠,以驚悸顫動的線條圍繞著吶喊者,畫中的一切都在不安與恐怖中變形,個人的肖像消失了,轉化為精神的表現。這就是色彩的超強表現力。色彩的運用能夠表現人的悲傷、痛苦、恐懼、高興、平和等多種情感。所以說色彩在現代藝術里的傳遞情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二、色彩的音樂性質
色彩是音樂,一幅畫就是一曲音樂,是定格在畫布上靜止的音樂。
色彩是由色向、冷暖、明度、純度四要素構成,而這四要素就等于是音樂里的七個音符.四要素之間距離的大小.強弱.遠近的關系便形成了節奏。節奏感的強與弱,視覺上就會發生變化,畫家們就是在用色彩歌唱。
高更認為與音樂一樣,繪畫通過各種感官媒介對心靈產生作用,和諧的色彩與聲音的和諧是一致的,繪畫正進入音樂階段。高更的這一看法與后來的康定斯基的繪畫音樂理論頗為類似,由于康定斯基堅信創造一種與音樂相似的繪畫和諧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他不僅在實踐上而且在理論上堅持不懈的探索著與音樂法則相類似的規律。他在《種種事物》一文中寫道:
“我們不是用色彩去畫圖,而是要賦予它以音樂感,這種音樂感來自色彩本身,色彩的自然屬性以及它那神秘的內在力量。”
康定斯基要求畫家用基本的繪畫因素去喚起與由外界所啟發的感情一樣的心理狀態,也像契烏里奧尼斯那樣主張畫家要“畫”音樂。康定斯基在慕尼黑期間,他對色彩的運用更加自由,主題物象完全消失,我們看到的只是“色彩的交響樂”。
康定斯基認為:“繪畫也應該像音樂那樣,直接訴諸于人的內心世界。”你可以“聽”色彩和“看”聲音。康定斯基更為突出的成就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色彩與音樂的對應具體化。黃色擁有一種不斷升高的“攀登”的特殊能力,直至達到眼睛和心靈受不了的頂點,像小號聲音一樣越吹的高就越尖,使耳朵和心靈感到痛苦。藍色具有一種完全下降到無限深淵的能力,它發展長笛的聲音(當它是淡藍色的時候),發展大提琴的聲音(當它進一步下降的時候)。綠色與小提琴的中音和弱音非常協調一致,紅色(朱紅)只要經過精心的應用就能產生一種有力的擊鼓的印象。
由此可見,色彩具有音樂的性質,色彩就是音樂。畫家運用它的色階,用色彩之間的關系來創造繪畫的音樂。色彩直接影響心靈,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猶如繃著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有意識的接觸一個個琴鍵,在心靈之中激起顫動。由此可見,色彩的和諧必須最終依賴于人的心靈的有目的的彈奏,這是內心需要的一個指導原則。
三、色彩具有象征意義
色彩在人們長時間的積累和經驗當中,具備了一定的象征性。人的喜怒哀樂要通過色彩來表達,這已經能說明色彩的象征性了。什么樣的色彩在什么樣的場合,色彩的象征意義就不盡相同。凡高用高純度的黃橙來表現內心的狂野和激情,高更在畫布上用灰紅灰綠增加了畫面的野氣和神秘感。蒙克畫面中的陰紅和陰綠象征著畫面中的恐懼和絕望,這些顏色在無形之中已經象征了一種情感,一種態度。
感情的進一步升華在于它能深刻的表達人的觀念和信仰,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意義。
當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動時,心靈中存有偉大而深沉的內容時,色彩就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精神積存空間。黑色在西方葬禮上傾訴著對死者的哀悼,遠遠勝于語言的表達。在中國人的葬禮上白色則把人們的哀愁投向虛幻的空靈和對生命的企望。紅色在中國又是那么的喜氣洋洋,熱火朝天。黃色在中國的古代就是一種皇族的象征,權力的象征,讓人們見了就望而生畏。這些都能深刻體驗出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從原始社會起,人們就懂得使用色彩來表達某種象征意義,在今天的世界里,不同的民族動擁有自己象征性的色彩語言,象征性的色彩是各民族在不同歷史不同地理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構成了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內容。
在油畫創作中我們可以借鑒民族和人們固有的這些色彩象征性來實現和抒發自己的情感。
總之,色彩具有傳遞情感、音樂性和象征性三個重要職能。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各種職能來創造發自肺腑的具有真摯情感的畫面,為世界增添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我相信,只要是有情感流露的,有節奏感,有象征意義的畫面,一定能夠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