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網絡傳播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人類正逐步進入一個碎片化的“微時代”。微電影作為一種視聽形態被提出來,是為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和人們新的欣賞習慣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影視藝術形態。本文將主要圍繞微電影的美學特征展開,結合具有代表性的微電影作品進行分析,來進一步探求新媒體背景下微電影的藝術特征。
【關鍵詞】:微電影;新媒體;主題;敘事;視聽語言
一、微電影通俗化的主題設置
(一)愛情親情主題
以愛情為主題的微電影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受眾,它放眼于普通大眾生活中,關注現實生活中的人的愛情經歷,傳達出一種會引起共鳴的情感。微電影對于愛情的表達通俗化、大眾化、生活化,如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哎》講述了一對年輕的北漂戀人,對愛情與理想的規劃,為了實現彼此的理想分別五年,最后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而相聚。
(二)青春夢想主題
《老男孩》的成功之處就是抓住了大眾情感的軟肋,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要有追求夢想的勇氣與恒心。《老男孩》以沉重懷舊的青春夢想為主題,自2010年底上線以來引起巨大的轟動,其原因可想而知,緬懷青春,珍惜青春,夢想永不止步,這是大眾心底最真誠的呼聲,這必然產生情感共鳴。
(三)公益教育主題
公益教育主題是通過社會公益活動的表現,去關注一些社會熱點,從而引起受眾啟發與思考,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心,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力量。如關注留守兒童生活的微電影《交易》,講述了小女孩為了給母親治病而去撿廢品的故事,由于缺錢,小女孩站到人販子面前:“叔叔,你把我買了吧,我還差一千八給我媽媽治病?!边@呼吁人們要關注弱勢群體。
(四)社會現實主題
社會現實主題微電影最顯著的特點是緊扣時代步伐,幾乎同步推出與帶有評價當時社會觀點的作品,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就是在電影《無極》上映之后最快速度出現的網絡作品,對當今熱門電影進行戲虐。這類微電影表現的文化內涵不夠深刻,只是注重它的時效特點,有正面一面,也有負面一面。
二、微電影后現代化的敘事特征
(一)碎片化的敘事
在敘事節奏和結構上,微電影以簡潔及快速的節奏直入主題,打破傳統的敘事結構,快速推進劇情發展,讓受眾處在高潮的情緒中,帶給受眾不同的情感體驗。在具體的故事講述之中,導演經常利用閃回、跳躍性的剪輯打亂時空,帶給受眾新的視覺感官。就像《老男孩》開篇中,將男主角身處的三種環境運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交叉拼貼,讓受眾自行組接,拼湊一個完整的故事。
(二)平面化的敘事模式
微電影對于主題的表現避免晦澀,在題材選擇上也會避免過于宏大的題材,相反的是導演們會選取貼近大眾生活的題材,盡最大的努力去調動受眾的興趣,受眾在敘事中可以直接輕松的把握影片主題。如《愛》系列微電影《一見鐘情》就是講一對合租男女的情感糾葛,這是一種明了的愛情主題。
(三)“個體化”的小敘事
在后現代網絡文化背景下,大眾更多的是想表達自己的欲望與情感,而微電影便成為了個體影像表達的最好途徑。近年來多元化的創作群體的涌現,使得微電影在題材、主題、敘事策略等方面都呈現出了個性化特征,通過一些細節性小敘事來達到以情感人效果。
三、微電影視聽語言特征
(一)微電影的鏡頭語言
1.中小景別的運用
巴拉茲曾說過:“一部優秀影片可以通過它的特寫來揭示我們生活中最隱蔽的細節,優秀的特寫都是富有抒情味的,它們作用于我們的心靈,而不是我們的眼睛?!北热缭诤芏辔㈦娪爸刑貙戠R頭的運用可以作為敘事蒙太奇,刻畫人物、表達情感,加強影片代入感。在《老男孩》中便運用了大量近景與特寫鏡頭,豐富展現了人物細膩情感變化,讓受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2.蒙太奇與長焦鏡頭的運用
在微電影中長鏡頭與景深鏡頭的運用可以強化影片寫實主義風格;相反在影片中蒙太奇的運用則可以更形象的表現導演的創作意圖。在微電影中我們不難發現,隱喻、交叉、復現、對比等蒙太奇手法能夠提升作品的表現力與藝術美。微電影大多使用長焦鏡頭壓縮景深,給受眾留有很強的想象空間。
3.色彩和光影的運用
在鏡頭語言中,色彩和光影是最富有情感表現力的元素,可以深化主題、渲染人物情緒、暗示人物命運等作用。與傳統電影不同,微電影的投資較少,制作簡單,在色彩與光影的要求上并不復雜,以簡約的影調為主。隨著影視后期制作的完善,在原有視頻基礎上可以運用軟件進行后期調色,達到導演想要的預期效果。
4.多種視覺元素的綜合運用
在當今新媒體網絡時代,微電影的制作可以包含許多的如動畫、影視特效、時尚文字等網絡元素,在藝術表達方式上更加豐富多彩,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大量的數字化視覺元素的增加,可以增強畫面的可看性,提升微電影的藝術魅力。如中國首部3D微電影《秘密空間》,可見微電影中多種視覺元素的綜合運用確實可以營造一場視覺盛宴。
(二)微電影的聲音設計
1.人聲效果的運用
微電影的故事一般都是簡潔明了,晦澀難理解的故事并不適合這個快餐文化時代,因此其對白也都直接清晰。在樸素的對白中我們能感受到最質樸的情感訴求和生活感悟。同樣,獨白在微電影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以第一人稱為主的講述方式,它能很迅速的拉近影片與受眾的距離,主觀性很強,具有很強烈的代入感。
2.音樂效果的運用
音樂作為一種敘事元素,能夠誘發欣賞者想象,為影片起到了升華作用,如筷子兄弟的《老男孩》影片最后的原創音樂《老男孩》這樣唱到:“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伴隨著黑場字幕的音樂成為影片的延伸,點明小人物青春與夢想的主題,讓受眾沉浸在憂傷的氣氛中久久不能平復。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影視藝術也隨著技術的革新和人們的欣賞習慣的轉變孕育出了一種新的影視形式——微電影。微電影不僅僅突破了傳統電影的播放模式,更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享受,微電影是新媒體時代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要大力促進微電影精品化、品牌化、產業化,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李榮榮.傳播學視域中的微電影敘事策略探究[J].東南傳播,2011(12).
[2]范玉明.微電影藝術特征探析[J].大舞臺,2012(02).
[3]王成宇.微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研究[J].長城,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