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偉大的俄國體驗派表演藝術家斯坦尼斯拉斯基夫斯基有一句對于表演角色的經(jīng)典言論:“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句話在針對話劇表演時尤為突出。劇本《驢得水》中鐵匠老婆盡管是一個配角小人物,然而人物性格鮮明,有很強的可塑性,更因其她有著當代街頭小市民階層的一種典型性性格特征,很值得解析與品味。本文將通過對于這一角色的身份社會背景、身份生活來源、性格細節(jié)塑造三方面的分析,來更加深刻地鑒賞這一經(jīng)典現(xiàn)代話劇篇章,并對我國相關話劇的角色人物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角色分析;社會背景;生活來源;人物性格
一、鐵匠發(fā)妻的身份社會背景
1.時代婦女形象的典型化塑造
通過查閱原作劇本筆者獲悉,這一人物是出生在民國時期的農(nóng)村婦女。那個時期婦女不占有生產(chǎn)資料,經(jīng)濟依附于男子,在封建禮教的束縛和摧殘下,婦女不但沒有人身自由甚至絕大多數(shù)的婦女沒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只有根據(jù)自己的丈夫或者兄弟姐妹而定,所以到話劇結束我們都不知道具體這個角色叫什么名字,只是稱其“鐵匠發(fā)妻”。婚姻家庭不能自主。宗法制度下,婚姻的目的是為宗族繁衍后代,女子結婚也不是個人嫁夫,而是嫁給夫姓的家族為婦,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是她們的作用;操持家務,當丈夫的內助是女子存在的價值。婦女衣食居行被嚴格限制。封建社會規(guī)定,男女有嚴格的內外之分,婦女除煮飯洗衣、編制縫紉、料理家務外,其他事一概無權過問和參與[1].廣大婦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單調、無奈的生活。
衣食居行的不自由導致她們形成保守,多疑,怯懦的心理,盡管話劇《驢得水》中的鐵匠發(fā)妻是個粗糙的人,但當她懷疑其丈夫鐵匠和張一曼的事情,手拿鐵錘逼問張一曼的時候,最后結果也并沒有把那個漂亮的交際花怎么樣,而是自己流下了眼淚,這種多疑、怯懦的心理在鐵匠發(fā)妻的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2.刁蠻無理的人物性格設定
劇中的鐵匠發(fā)妻就其人物特色來說,無疑顯示出了恰當?shù)膶Ρ葲_突。人物剛一上場,手拿鐵錘,彪悍粗狂的舉動無疑顯示給觀眾個“下馬威”,讓人們眼球一亮,隨后又操著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又給人物增添不少的喜劇效果。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對話之后,她有這么一句臺詞:“我算看明白了,你們這都不要臉”,隨后兩腿跳上桌子,鐵錘舉過頭頂,還把鐵匠拽上了桌子,戲到這份上,這一人物還真是“蠻橫無理”。但是校長僅僅幾句相勸她就聽話般的回去了。這讓我們從中品味到了鐵匠發(fā)妻身上最最純真的一面,這種天真可能是城市里的“交際花”所沒有的,在她的世界里,她期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美好的,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不存在欺騙的,也憧憬自己和鐵匠的生活是踏實幸福的,所以她選擇離開去等一個另她滿意的答復,這種雙重的性格在劇中這短短幾分鐘的小人物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恰當自如。
3.鐵匠角色對于鐵匠發(fā)妻角色塑造的反作用
劇中“鐵匠發(fā)妻這一角色有三次經(jīng)典的上場,每一次都是把目的和性格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其中最能給人心靈震撼的無疑是第二次上場。她褪去了拿鐵錘的粗狂,縮小了東北方言本能帶給人強烈的喜劇效果,這一次她是以一個全天下女人最自豪的身份說話,鐵匠的老婆。我想鐵匠對于她來說,不僅僅是能帶給她身份的符號,更是一個能給她生活信心的依靠。她上場眼光里充滿堅定的問張一曼:“我就想問一句,你跟俺家鐵匠到底咋回事,俺家鐵匠在你心里到底算個啥?這樣坦然而平時的一句話瞬間讓受眾消解了很多對于她的負面見解。她等的就是一個答案,一個從別的女人口中親口說出的事實。但是等到的卻是張一曼說出的在她心中鐵匠就是一牲口,她接受不了別的人,尤其是這個漂亮女人對鐵匠的侮辱。
二、淺析“鐵匠老婆”的角色塑造
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是每個演員不懈追求的目標。常言道不會演戲的演“戲”,會演戲的演“人”[2]。盡管藝術主張、表演流派、表演風格不盡相同,但是中外藝術表演家都傾心去表現(xiàn)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也就是說,我們的創(chuàng)作,都是圍繞著人進行的,來觀察、理解、揣摩、體驗等等。人既是我們塑造角色出發(fā)點,又是我們完成角色的歸宿。
1.分析角色性格把握人物基調
人物性格的鮮明性來自演員的創(chuàng)造力,在完整人物的創(chuàng)造中,能在作家提供的人物性格的文字中找出人物個性、個性心理特征、個性生活狀態(tài),并能運用自身的技術把它表現(xiàn)出來,這是展示一個演員創(chuàng)造力的坐標。演員和角色要融為一體,而且要達到兩者的高度統(tǒng)一。所以在進行角色分析時,要找出演員與角色的異同點,明確之后演員才能把自我的情感、個性色彩和獨特的魅力融入到角色的性格中去,從而達到兩者在表現(xiàn)性格方面的同一性。
拿到“鐵匠老婆”這一角色無不被她的性格所感染。她是社會底層純樸的勞動人民,在她身上體現(xiàn)出了勞動人民心地的善良和無知的心酸,一面是最質樸的氣質和善良的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堅定;另一面是對社會文化的無知和對家庭種種事情的孤獨和無奈,期待著鐵匠能像沒有遇到張一曼之前一樣的單純。當她得知有女人和自己丈夫“搞破鞋”,看似很莽撞的她手拿鐵錘找其理論,但卻被校長的種種言語耍的團團轉,在其中一場戲“鐵匠老婆”手捧鐵匠衣服沖上場找鐵匠時,卻輕易相信了校長等人的臺詞“在那呢,在那呢”,于是她按照大家眼光的方向飛快的跑出去尋找鐵匠,就是這樣質樸單純的婦女形象,卻不禁讓我心里有一絲絲的酸楚和難過,可能其中更多蘊含著無知和無奈吧。但最終,舞臺上“鐵匠老婆還是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詮釋著這一人物形象。
2.臺詞賦予“鐵匠老婆”的獨特魅力
為了賦予鐵匠老婆獨特的魅力,增加她的靈動性,因此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讓角色開口講東北話。眾所周知,東北方言有自己地方獨特的風格和特點,經(jīng)過合理的加工既能讓每一位在場觀眾聽懂,又通過一些地方發(fā)音的特殊性增添趣味,豐富人物形象。例如:鐵匠怕校長等人告訴老婆自己和張一曼的關系而下跪求助時,老婆當時方言訓斥鐵匠就給大家?guī)砹伺c眾不同的歡樂。
3.形體動作使“鐵匠老婆”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身體是物質的,它可以服從命令,養(yǎng)成一定習慣,遵守一定規(guī)律,它比起不可觸摸、變化無常的情感容易打交道得多[3]。身體生活不能違背精神生活,身體生活必須服務于精神生活,使得二者完美結合。”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講的一段話。意思是告訴我們在塑造角色時要做到精神和身體的統(tǒng)一,行動與目標的統(tǒng)一。演員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的肢體活動和生活中的完全不同,演員形體的自然狀態(tài)與其融入到的角色形體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從根本上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演員在規(guī)定情境中按照角色的性格特征,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對手的給予通過合理的形體動作使其完成角色的舞臺表現(xiàn)。
鐵匠老婆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沒有心計和禮貌的人物。因此在表演中對于她的形體處理對于我本身來說是一個突破。與校長的拉與推,與鐵匠拽與扯,甚至是手拿鐵錘和張一曼對峙,無一不體現(xiàn)出東北婦女粗魯大膽的人物性格。從而在形體表演中豐富了鐵匠老婆這一人物形象。
三、身份生活來源
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一切種類的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藝術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生活中本來存在著的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是一切藝術形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4]戲劇人物尤其是具有一定典型性格特征的戲劇人物,往往與生活事件密不可分。
1.生活為話劇表演藝術提供不竭功力
19世紀偉大的俄國藝術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中提到的基本論點就是“藝術反映現(xiàn)實——美是生活。”[5]認為“任何事物,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話劇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一種時間與空間相結合的藝術,其歌頌或批判的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人與事,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因此,更進一步說,“真實”對于話劇表演來說有多么的重要。無論是劇本選材的實際性以及演員在進行角色創(chuàng)造時的貼切性再到話劇演出結束后的煽動性,都無不與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真實有著或進或遠的關系。對于剛入門的表演學生來說,學校會在一開始安排“觀察生活”這門課程,意在讓學生懂得將來自己塑造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來自于生活,都是生活的提煉。對于角色塑造要真實自然,切忌拋開生活想象表演
2.話劇表演“藝術”地再現(xiàn)生活
一部戲劇的成功除了導演和演員的重要之外,還很重要的包括了:編劇、燈光設計、舞臺舞美設計、化妝、服裝、道具、舞蹈、音樂、音響設計等等其它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一些規(guī)定情境中,有限的舞臺通過導演的設計,道具的輔助,燈光的配合,音樂的烘托打破原來的局限,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空間,無限的時間,讓現(xiàn)場觀眾身臨其境和演員同呼吸。這也是話劇的獨特魅力所在!用藝術者的想象通過藝術的手段“藝術”地展現(xiàn)生活。從而為觀眾帶來現(xiàn)場的視覺盛宴,在震撼和沖擊過后也會帶來無限的遐想和反思。
3.話劇表演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例如話劇《驢得水》中鐵匠象征著當代社會一個龐大的族群,他們有著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jīng)歷,相似的家庭,相似的煩惱,相似的魅力。話劇中和他接觸的三位女性角色鐵匠老婆、張一曼和佳佳又代表著這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把每一個群體的特點壓縮到了每一個人物的身上使得人物形象豐富飽滿,個性十足。而且通過導演巧妙的設計,在一些特點橋段采用了極具味道的藝術形式來體現(xiàn)。如:鐵匠跪在臺中脫掉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水里,通過定點光強烈的渲染,音樂的鋪墊以及演員肢體動作的夸張表演為觀眾帶來別具一格的演出形式。
因此,話劇從生活中提取養(yǎng)分,并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和表演手段將一板一眼的事情豐富成一個充滿想象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一版.北京:電影出版社,1985.
[2]梁伯龍,李月.戲劇表演基礎.第一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梁伯龍.戲劇表演基礎.第一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4]齊士龍.電影戲劇中的表演藝術.第一版.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
[5]斯坦尼.演員創(chuàng)造角色.第一版.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