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則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更有意思,氣氛更濃烈,更能體現端午節特色,端午節本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然而,每到這天我總是會想起我的五叔。
日子就這樣像流水一般不經意從身邊悄悄溜走,天暖了,麥熟了,端午又到了,這天家家插艾草、掛菖蒲、吃粽子,我的五叔,您在天堂還好嗎?您身體疼了嗎?您吃粽子了嗎?親愛的五叔,今天您已經離開我們整整100天子,我們魂不守舍,我們思念成疾,一大家子就這樣渾渾噩噩地熬過每一天。
一天又一天,我們時時刻刻地想念您,無休無止地回憶您。夢中的您離我那么近,我開心地對著您說,對著您笑,您就這么樂呵呵地看著我,不言不語。我忍不住伸出手來拉拉您,誰知我的五叔卻不見了……
五叔在我父親兄弟中排行第五,印象中,五叔是個滿面笑容、熱愛生活、不求回報的人,您中等的身材,但很干練,在您的眼睛里找不到半點憂愁,高中畢業的您,憑自己的一技之長到鐘莊綜合廠(收棉花的場所)上班,起早貪黑忘我的工作,您年年被評為廠里的先進,家里貼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狀,在那糧食歉收、物質匱乏的年代,您從不怨天尤人。有時候他從外面買回點食品,總會給我留一份;每當家里有好吃的,您總會叫上我,記得小時候,您家殺了一只鵝,您端了滿滿一大碗給我家,碗里有大腿、鵝血、鵝肫,那頓美味我至今難忘!您總說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您也時常鼓勵我們要好好讀書,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八十年代,由于農業結構的調整,棉花種植逐年減少,工廠的效益下滑,您被迫下崗,您毫無怨言,帶領幾個村民來到大慶油田打工,您精明靈活的頭腦,承包了大型企業的水電安裝,成為村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您時刻不忘村里的父老鄉親,過年過節您得知哪家經濟拮據,都會送他們一些錢財,村里的人聽說您去世,老少都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村東頭的李奶奶傷心萬分,逢人就說:“這么好的一個人怎么說沒了就沒了呢?多可惜呀!”
聽我的父親說,他們從小都是苦命的孩子,弟兄五人,在他七歲的時候,您當時只有四歲,正好遇上饑荒,一家七口饑腸轆轆,祖父和祖母便帶上五兄弟,借一條渡船去射陽撿拾人家不要的蘿卜、山芋充饑,回來的時候,祖母產后風發作,大出血,不幸去世,享年三十六歲(迷信的說法,借渡船出去謀生,對大人是有災難的),祖父一人含辛茹苦把五個孩子拉扯大。為了養家糊口,大叔放棄學業在家苦工分,中間三兄弟陸續報名參軍,五叔從小聰明伶俐,念完了高中。在我的記憶中,您已過知天命之年,但您仍閑不下來,到高作和別人合伙養豬,吃盡了苦頭,風里來雨里去,恐怕那時您的身體已經嚴重透支……跟兒子去蘇州,可您不放心孫子,邊接送孫子上學邊幫人家管理花草,五叔,您難道不累嗎?
把時間往前推移八個月,上帝跟您開了個天大的玩笑,經蘇州醫院檢查,您是膽管癌晚期。我接到電話,不敢去相信這個消息是真實的,心底只能默默地為您祈禱,祈求這個坍天塌地的壞消息是誤診。我們去探望您的時候,您已經相當的虛弱,我不敢進去,守在重癥監護室門口,透過玻璃伸長脖子想看到您,不聽話的眼淚嘩嘩地往下流,我立刻奔跑到電梯口,試圖用面紙把眼淚擦干,到了門口還是禁不住流淚,我不想把這種心情流露出來,盡量地克制,看到您身上插了幾根管子一動不動的模樣,病痛無情地折磨您,您從不叫一聲,不吭一聲,我又一次淚如雨下,緊握著您的手,我在您耳邊說:“五叔,您要堅強,您要挺住,我們都在這里陪著您!”您還小聲的問我工作情況,當我告訴您取得的一些成績時,您會心地笑了。
時間永遠地定格在2017年2月20日下午7時,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今年清明節我們一家去您的的墳上祭掃,墓碑上鑲嵌著您的照片,您笑得那么燦爛!五叔,愿您在天堂能夠開心安康,我們永遠懷念您!如有來生,我還做您的侄子,此時,我敲打著文字,淚濕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