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方對當下社會中女性的命運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深刻的見解。小說《奔跑的火光》發現了當代女性普遍的生活狀態,挖掘她們深層次的情感體驗,進而揭示她們的悲劇命運。“房子”是方方經常寫到的一個意象,具有獨特意義。本文運用女性主義批評的相關理論和文本具體分析的方法,結合房子意象,展現小說中女主人英芝的種種悲劇表現,分析形成悲劇的內部和外部原因。英芝既有著朦朧的現代女性意識,又受到種種制約,在這個落后的鄉村中舉步維艱,最終喪失了理智,毀滅了自我。本文最后會著重對女性自由獨立的出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 :房子;女性;悲劇;反思
一、悲劇表現
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觀點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將人分為社會自我,身體自我和精神自我三個方面,對小說女主人公英芝的悲劇表現的分析也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1、社會自我的缺失
如果說社會是一所大房子,那家庭就是一所所被隔離開的小房子,房內和房外明顯形成了兩個對峙的世界,房子是一個把女性從社會中隔離開來的分界線,而女性在長期的房內生活中逐漸喪失了社會自我。
英芝有為人妻,為人母和為人子女的社會角色,想要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身個體外出打工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是不被允許的。即使自己掙了錢也沒有掌握錢的權利,在公婆和族人的眼中,英芝不僅人身是一種附屬,連帶自己的一切都是歸于男性所有的。小說中房子之間的轉換,其實也主人公社會身份的轉換,從娘家的房子到夫家的房子到唱歌的房子再到偷情的房子,隨之發生變化的還有心境和命運。
自我的私人化意味著自我社會價值的喪失,社會身份、地位、權利一切都是虛無的,只有一個明確的性別身份。經濟上無私蓄,社會中不參與,生活思想上一切從夫,女性自我逐漸開始變得越加依附化和空洞化。
2、身體自我的壓抑
房子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常常被認為是女性欣賞自我的秘密花園。身體是女性表達欲望的窗口,英芝在生完孩子后關注的首先是自己的身材,每次去唱歌前總是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在鏡子面前走來走去。這是對自己身體認知欲望的強烈體現,力圖重新發現自我鑒賞自我,尋找回被社會所忽視和掩蓋的身體自我。
小說中英芝身體欲望的被需要構成她婚后存在意義的根本實質,只是作為男性欲望的陪襯者和被壓迫者。在臺上脫衣時被人夸好身段時,覺得是從來沒有過的自在和輕盈,作者用了“熱血沸騰”和“情不自禁”兩個詞來形容她那時的心情,反映了英芝對被克制壓抑在心底深處欲望的肆意宣泄。最終在自己始終追尋的那所新蓋的房子里偷情被抓,體現了她對長期以來欲望被壓抑,身體自我被支配的強烈反擊。
3、精神自我的空虛
貴清和英芝因愛欲相逢,而當其指向實際婚姻的時候,卻顯得異常蒼白。在這段既沒有一見鐘情的開始,也沒有日久生情的后續的婚姻中,英芝和貴清兩人因激情走到一起,然而思想個性、文化水平的差異,現實生活的影響以致兩個人的婚姻最終走向了悲劇,他們的愛情是虛無縹緲的。
一般來說,愛情維持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地轉變為親情。而英芝和貴清之間本來就沒有愛情的積淀,也沒有在一起共同養育孩子的溫情,缺失了親情的彌補。英芝的公公婆婆沒有把她看成一家人,娘家也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親情在世俗的壓力面前呈現出來的也十分淡薄。在這樣的環境中英芝痛苦著無奈著,在物質上無人可依,在情感中無處寄托。
于是她更下定決心要為自己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房子。對于她來說,房子已不僅是一個現實意義上的家,而是她的精神追求和靈魂歸屬。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擁有話語權,不用看臉色不用受氣。祥子為了自己微小的理想苦苦掙扎,最后在絕望中變成失去靈魂的走獸。而英芝為了掙夠蓋房子的錢,也一步步地墮落了。當得知自己出賣肉體借來的三千塊錢被貴清賭博輸光了后,英芝徹底崩潰了。這樣不顧一切為了獨立生活而奔跑,到頭來得到的卻是血本無歸,她的精神追求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二、悲劇反思
1、絕望地逃離與無奈地回歸
人在面臨不幸的遭遇時無外乎會做出兩種反應——反抗和隱忍,方方筆下的英芝也是如此,不過在小說中具體表現為:離開房子和回歸房子。
英芝每次逃離房子都是源于家庭暴力,她一次次試圖逃離這所房子的壓抑和控制,卻不能成功。而一次次因暴力而涼下來的心,卻愈加冰冷。她絕望地奔跑,卻看不到出路。女性以逃離房子的方式作為對霸權的反抗,但同時絕望又是另一種清醒,心里所攜帶的那種清醒的痛苦,使她們身上的悲劇色彩顯得更加厚重。
英芝每次逃回娘家,在爹娘的勸說下,幾天后就會返回。可是她一次次地隱忍與回歸并沒有換來婆家的寬容和諒解,而是更加變本加厲地壓制。英芝在一次次無奈回歸而無果后,終于爆發了,她那桶澆向貴清的汽油,那根扔向貴清的火柴,是她長期以來被外界壓抑的憤怒所點燃的。
2、探尋女性的出路
當今社會,仍存在女性生活空間受到束縛的現象。女性想要擺脫悲劇命運,首先要進行自我完善。
英芝有著朦朧的性別覺醒意識,一直在追問為什么男人和女人不一樣。想要擁有愛情,可是沒有自控能力,在金錢等的誘惑面前輕易就淪陷了。想要追求自由,又不能突破已經潛移默化的傳統觀念而草率成婚。想要實現經濟獨立,蓋房來證明女人不靠男人也能生存,但其出賣肉體的行為反而說明了女性仍然要通過取悅男性才能取得利益。英芝從始至終都在夢想有一個房子,可是其自身的問題卻導致她與這所房子越來越遠。所以女性不僅要在性格和素養方面進行自我完善,還要有徹底覺醒的思想意識,有自我獨立的能力。
方方曾說,我覺得女性的歸宿在于自己的獨立,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才會有真正溫暖的感覺。獨立不僅包括上文提到的經濟獨立,還應該擁有獨立的精神空間。房子作為一個空間意象,是女性身體和心靈的庇護場所,承載了女性自我空間構建的需求,是女性尋求出路,自我解放的精神寄托,房子更像是一種精神家園的歸宿感。
三、結 語
方方透過房子刻畫了普通女性的悲劇生活。小說筆觸細膩,直指人心,悲劇的內涵透出極強的震撼力。方方對女性心理進行挖掘,對社會文化根源進行審視,揭示出女性的悲劇命運除了社會大環境的熏陶影響之外,還有女性自身的因素。方方在同情這些女性的同時,又大力呼喚女性的獨立意識,不僅要在經濟上獨立,更要在精神上實現自我承擔。方方小說中有著悲劇命運的“英芝們”形象眾多,而她們的悲劇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心酸和同情,還有沉重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方 方. 水隨天去[M]. 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7:303-375.
[2]方 方. 我寫小說:從內心出發——在蘇州大學的演講[J]. 長江文藝,2007(7):32-39.
[3]方 方. 紙婚年[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39-43.
[4]林丹婭. 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M].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205.
[5]羅 婷.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西方與中國[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40-189.
[6]伍爾夫. 一間自己的房間[M]. 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