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注重寫實,中國注重寫意,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以形寫神”的境界,這就是中國藝術的核心內容—“寫意性”。雖然19世紀的柯羅并沒有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但他的風景畫中籠罩著一種寫意美。他愛畫朦朦朧朧的暮色與晨像,顫動的森林,明潔的湖水,珍珠般銀灰色的天空......,他的用筆松動而富有韻律,虛實相生而見妙理。
【關鍵詞】:風景油畫;主觀能動性;寫意美
19世紀中葉的法國畫家柯羅,他與巴比松畫派畫家接觸頻繁,也有的人把他歸為巴比松畫家之一,為了感悟自然帶給他的不同感受,多次到意大利、瑞士與荷蘭等地采風,從中擴大自己的藝術視野,在不斷地學習中培養了他作品逸筆草草、近似寫意的獨特風景畫。雖然中國的藝術對他并沒有產生影響,但是他的作品多多少少有幾許中國山水畫的筆墨韻味,在當時也贏得了不少好評。這種推陳出新、接近東方的藝術現象,是一件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一、柯羅的生平簡介
柯羅1796年7月17日出生,他是家中的長子。七八歲的柯羅開始上小學一直到1807年去浮翁上中學,在中學期間他的叔叔經常帶他去鄉間散步,這培養了柯羅對大自然的熱愛。 1822年在父母的資助下柯羅從師于風景畫家米夏隆,在這里他愛上了戶外寫生 1825年在老師維克多·貝爾坦的建議下進行了第一次的意大利之旅,在這三年中意大利的古建筑、古建筑廢墟、秀麗的風景以及各大城市都深深的吸引了他。1834年和1843年他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意大利旅行,雖然后兩次時間很短,但柯羅在這期間都是有計劃的寫生并從中得到靈感,研究大自然、感受大自然。1835年柯羅回到法國楓丹白露森林寫生,在這里他和許多畫友進行交流。直到1875年柯羅因病去世,享年79歲。
二、柯羅繪畫風格形成的原因
1、對大自然的熱愛
早上清冷的高雅、一塵不染、寧靜處處散發著生機,傍晚金黃的晚霞和湖光山色都是柯羅的向往。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柯羅和巴比松畫派等一大批畫家為了擺脫世俗的喧鬧,他們在巴比松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進行寫生作畫,在這里柯羅面對自然、感受自然、探索自然的美。他從大自然中提煉以大自然為師,作畫從不挑選地方,常常坐在馬路中間寫生。越是平凡的景致,越能使他施展才能。即使面對最繁瑣的風景,他也能從容不迫的進行篩選和提煉,達到自己想要表達的一種境界。
2、堅實的繪畫基礎
從理論上講,一個偉大的畫家要想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必須以堅實的繪畫基礎作為支撐。柯羅青年時期開始學畫,第一位老師是米夏隆,米夏隆主張對景寫生,加上他倆年紀相近便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外出寫生,密切的交往使柯羅很快的掌握了對景寫生的技法和要點。不幸的是,米夏隆早逝。柯羅又師從于米夏隆的老師貝爾坦,有記錄說柯羅每天晚上都畫素描,畫歷史中的小人物,由此他間接地接觸到新古典主義的基礎知識。在貝爾坦老師的鼓勵下,柯羅獨自去意大利旅行,除了風景寫生之外還有臨摹大師作品,從中學習技法、學習對光線的處理、俯視構圖等等。
三、簡析柯羅代表作的寫意美
柯羅筆下的一切自然都被籠罩在透明的薄霧之中,無論是風景還是人物,都具有夢幻般沉思的特點,帶有某種淡淡的難以言傳的憂傷情緒,這種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的表達,正是中國畫的“寫意美”的情感表達。
1、《孟特芳丹的回憶》
《孟特芳丹的回憶》是柯羅最有代表性的晚期風景畫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柯羅當年曾在那里感受過那一片猶如花園的田園風光之美,此畫表達了畫家對這一景色的美好回憶。右側那棵巨大的樹占據了畫面的二分之一,形成了畫面結構的主旋律,與左側的一株小枯樹相對應,兩棵樹朝著一個方向傾斜,使構圖趨于平穩。樹與樹之間是那平靜如鏡的湖面和水中的倒影,以及天空的畫法近似平涂,跟中國畫中的留白極其相似,在構圖方面與“馬一角、夏半邊”有異曲同工之處。整幅畫主要以灰藍色的調子為主,籠罩出一種山水畫的詩情畫意境界,畫面中樹枝的畫法有點與中國畫技法中雙勾加潤色的方法相似,花花和草草沒有明顯的輪廓,但都是又生命力存在在畫面中的。
2、《池塘邊的三頭牛》
《池塘邊的三頭牛》也是柯羅油畫“寫意性”的代表作品之一。整幅畫營造出一種金黃色的逆光色調中,整體呈現灰藍色的調子,樹枝遒勁有力,并不是每一枝樹枝、每一片樹葉都有它完整的形,而是間接的表現出它的明暗,大地上的花草生機黯然,幾片陽光灑落在草地上,三頭牛盡情的自然的美味和雨露的滋養,整幅畫朦朧,甜美,充滿詩意。在繪制的過程中看不到油畫顏色的堆積,筆觸的堅硬,造型的寫實。他說:“要想看懂我的風景,至少要等到云開霧散之后,你只能慢慢地,慢慢地進入這些風景中,而你一旦進去了,便會感到十分愜意”。這種感覺,正好與中國的散文、詩歌所追求的境界是一致的。
四、柯羅寫意美對后世的影響
1、引起了19世紀法國風景畫的一次繁榮
柯羅經歷了美術史上的古典、浪漫、現實主義的興盛和衰落,他吸取了個個流派的長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征“寫意美”。在經歷和米夏隆、貝爾坦的學習和意大利旅行后他更加表現出對風景的熱愛,他不斷地改變著自己,謙虛的學習,最終得到了人們的認可,真正的說是給風景畫重新定位,使法國的風景畫又重新繁榮,展現給人們真實的自然,更加親切的自然,人們心中的自然—詩意美的自然。
2、對印象主義的啟示
在我們對柯羅代表作品進行賞析之后,我們發現柯羅善于用“散文和詩歌的想象力”去觀察自然、表現自然,在繪畫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特別強調光的因素,是“光創造了他畫面中的生命”。他的這一觀點,無疑是給后來的印象主義繪畫很大的啟示。他早期的風景畫,結構明確、景物清晰、陽光明亮,仿佛透露出印象主義繪畫的信息,頗受專業人推崇。但更能體現柯羅風景畫藝術特色的,是后來創作的那些深受公眾喜愛的抒情風景畫,這類風景畫筆法輕靈、色調柔和,景物被一層淡淡的大氣紗幕籠罩著。
參考文獻:
[1]《外國美術史》 歐陽英 著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油畫風景和中國山水畫合影》 吳冠中 著
[3]論中國山水與西方風 [J]. 鄭芳 美術.
[4]《美術概論》 王宏建、袁寶林 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風景油畫中意境的構成 [J]. 葉燁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6]《柯羅》 柯羅 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