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族劇具有文化意識的作品有助于增強文化認同,并能夠體現出鮮明獨特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其社會影響力與價值導向功能值得重視。家族劇創作中文化意識的缺失有損于作品所反映的歷史文化的豐富性與深刻性,也無益于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家族劇創作中只有考慮當代社會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觀念,才能有助于人們批判性地審視、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秉持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價值取向,才能使家族劇在價值觀念導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家族劇;文化意識
中國文化深刻地影響著電視劇作品,作為電視劇作品描繪的對象,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為電視劇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文化心理結構、文化傳統、文化模式、文化價值觀等都成為了電視劇作品的內容,而中華文化獨具特色的生活模式、思維模式、文化觀念、審美傳統和藝術精神,使電視劇逐漸成為“全球化”語境中理想的民族敘事文化文本,成為有效傳播中華文化,維護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文化傳統和藝術品質,保持民族審美趣味和藝術精神的獨立性的重要文本。
1.家族劇中文化意識的價值
家族劇創作的文化意識是指以家族成員的相互關系和命運發展為敘事內容,以此反映傳統社會背景下人們的生存方式、風土人情、倫理觀念和思想意識等多方面狀況。這種意識應當考慮到當代社會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觀念,有助于人們批判性地審視、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家族劇創作中的文化意識從更高層面體現為注重對于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進行觀照與反映,在取材內容和內涵闡釋等方面有助于構建新型價值觀念和文化精神。以近幾年出品的內地家族劇為例,傳統文化中倡導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道德完善的價值體系得到體現,倫理親情、處世理念以及人生哲學也得到反映。
家族劇創作中應當重視確立文化意識,由此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認同感,也有助于增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的自覺性。傳播學者約翰費斯克將電視比喻為工業化社會的吟游詩人,它并不像精英文學那樣追求作品的個人獨創性,而是非常在意文化共同體成員的共同經驗和共同需要,它以口語和持續的影像流,為大量的觀眾提供了熟悉的文化現實,映射了他們的日常經驗和日常感知。在價值取向多元的現代社會中,重視運用文化傳承在潛意識領域的延續性,可以為構建新型價值體系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基于本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建構現代價值觀念和意識,能夠引導人們在價值取向選擇方面做到理性而自覺。在急劇變革的當下中國社會背景中,批判地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無疑關系到文化與社會的長遠發展。
家族劇以對現代觀眾極具親近感的家族作為敘事平臺,用通俗、平易的方式,深入淺出地向普通觀眾傳達著以忠孝信義等優秀品質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讓觀眾在消遣愉快中體味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觀眾的審美品味。這種對傳統文化作大眾化開拓的努力,表現出家族劇對電視劇雅俗共賞的追求。
2.家族劇中文化意識的體現
家族劇最大化地展示呈現了世人皆說的人情人性,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濃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依然是社會所需要的精神資源,它既使家人之間充滿關愛,使人際交往之間沖破利益的阻礙,它還可以為社會樹立良好的道德規范,更能增強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喬家大院》中的喬致庸雖然自小父母雙亡,但家族的富裕和兄嫂的疼愛讓他任性不羈、我行我素,但他在人生最重要的科舉考試中得知自己兄長病危時,毫不猶豫地沖出考場,即使面對觸犯律法的危險、面對考官保舉的誘惑,他依然選擇放棄近在眼前的大好仕途,只求能在最后一刻陪在兄長身邊,盡一點孝悌之義。對深受四書五經教育的喬致庸來說,不悌便是不孝,不孝就是不忠,不忠就再無資格報效國家。在他讀書人的觀念里,先立德,再立言,這樣才能立身;先修身、再齊家,然后才談得上治國、平天下。因而,與不能回家奔喪相比,考不考得上功名就變得無足輕重了。在倫理道德的天平上,沒有“不值”,只有“不該”,家族理應重于個人,人情理應重于利益。所以,喬致庸繼而又犧牲自己的愛情去解救家族危機,在贏了高粱霸盤后向對手邱老東家登門請罪。
行業文化體現為人處世中的品格操守。《大宅門》中也隨處可見中醫藥文化的精髓,醫藥世家百草廳的宗旨是治病救人,在這種宗旨的指引下,白家可以為報詹王爺的侮辱冤枉之仇在大格格身上暗下保胎藥,卻不可以讓因此被叛處斬的白家老大拒絕為曾王爺的母親救治。
家族劇中的行業特色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品格操守結合起來,樹立了誠信正直、重情重義、以和為貴等美好品質的典范,滿足了觀眾的道德訴求,契合了大眾的心聲。
地域文化體現風土人情中的精神意蘊。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又是地域廣大的多民族國家,地域的相對獨立和各地區社會發展的不均衡導致文化特征的差異,并由此構成地域文化特色。《四世同堂》、《范府大院》、《大宅門》和《天下第一樓》中有著濃重的北京色彩,這種色彩不僅僅是靠四合院、舊城墻、京韻大鼓、大碗茶等古都景象和機趣詼諧的京腔京調來營造。這種京味文化浸潤到了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深入到北京人的性格之中,表現為一種親切自然、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3.總結
家族劇中的傳統文化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極富商業潛質的文化資源,它通過形象化、通俗化的故事講述,使之成為在現代社會弘揚社會責任感、正義感、積極進取、勇于奉獻的精神動力,增強家庭、集體、民族、國家凝聚力的保證,挖掘傳統美德、尋求道德準則的重要資源寶庫。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家族劇對傳統文化的傳達也并不膠著于某個平面意識形態問題的直接闡釋和硬性傳輸,而是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將復合型的文化維度植入故事文本,并對文化傳統的深刻反思寄寓于文化氛圍和人物性格中,在新的層次上重新構筑了民族的道德心理與審美批評意識,形成更高層次的文化理性真實,豐富了電視劇的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智華,鄭軍港. 論家族劇的藝術范式與美學意蘊[J]. 中國電視,2014,(09):46-49.
[2]袁悅. 中國家族劇女性形象的審美價值[D].遼寧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