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繪畫在具有其畫面本身傳達的形式美感外,更加強調畫中所體現出的畫家的文學修養和哲學思想。題款在中國畫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它不僅是起到注釋作者信息、平衡畫面、完善溝通的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夠引導欣賞者的畫外聯想和作品的意境起到相互呼應的作用,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性。本文將從以下幾點淺析題款在中國繪畫中的意義:一、題款的發展過程。二、題款的形式。三、題款的作用。四、題款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畫;題款;文人畫
一.題款的發展過程
題款在中國畫的畫面中出現到盛行,并成為中國畫構圖中必不可少的構成因素,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其中的許多作品和資料必然已經遺失。我們只能從現有的資料中考察題款的形成以及發展過程。
中國繪畫題的出現要早于款。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五十一年)在麒麟閣上畫《十一功臣像》題“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署其官爵姓名”,使人一看便知畫的是誰,這是中國繪畫題辭的最早記載。在出土的漢墓壁畫上也有帶題辭的,如河北望都一號漢墓的壁畫上就有“辟車伍百”、“門下功曹”等題辭。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卷》也是這種“題”的形式,并一直為后人所用。
從現存的作品看,真正開提款參與畫面構圖的是宋徽宗趙佶,他精通詩、書、畫三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相對完整的藝術整體,開創了我國畫面題詩的新紀元,樹立了我國題畫詩史上嶄新的里程碑。他大膽直接的畫面之中提款并使之成為畫面構圖的主要構成因素。他的題款分兩種一是畫與提款個占一邊如《五色鸚鵡圖》。二是直接參與畫面構圖如《臘梅山禽圖》,除在下方有“宣和殿御制并書”的提款和“天下一人”花押,在畫面左邊空白處又題詩一首,與樹枝的走勢相呼應,并使整體畫面空間達到平衡,兩處款也有呼應,從而增加了畫面的層次。其后南宋開始出現在畫面上題詩的現象,例如趙孟堅《墨蘭圖》在畫中題詩一首,自此提款在畫面中的作用得到完善。
元代是提款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文人畫的高度發展,畫家們在畫面中抒發自己的個性情感的愿望通過題款的形式得到滿足,提款的形式、內容空前的發展,由此產生出中國畫畫面新的格局。一方面元代畫家沿用了宋徽宗的提款方式:另一方面,開創了山水畫題款的新式樣。在文人畫提款形式上作出突出貢獻的有趙孟頫、元四家等。
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國繪畫題款,可能出現在東晉,至遲見于隋唐,兩宋逐漸時興,元以后形成定式。
二.題款的形式
題款的形式發展自今已多種多樣,趙孟頫、元四家等人的大膽探索和貢獻極大的豐富了文人畫題款的形式。
趙孟頫的題款形式,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1)窮款:畫面上只有款而無題的題款方式稱為窮款。趙孟頫將窮款一般題寫于畫面邊角處,如《古木竹石圖軸》、《江村漁樂圖頁》、《浴馬圖卷》等。畫面本身構圖已經完整,題款盡量靠邊避免破壞已有構圖。
(2)短款:既有簡短畫題又有作者姓名的題款方式稱為短款。如《水村圖卷》、《秋郊飲馬圖卷》、《墨竹圖卷》、《雙松平遠圖卷》等。這種格式也是在完整構圖的基礎上題款靠邊,前題后款的呼應關系豐富了畫面的構圖。
(3)長款:題有長詩或文辭,一行或數行,多至數十行或近百字,又有作者部分者稱為長款。趙孟頫將長款題于畫面一邊,款整體豎長,有的甚至與畫卷寬度等長,這類款式多用于卷。如《古木散馬圖卷》、《紅衣羅漢圖卷》、《二羊圖卷》、蘭竹圖卷》等。這種題款增加畫面一邊的力量,起到平衡的作用。
三.題款的作用
題款作為畫面構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有一個問題需要解答:
既然題款作為構圖的組成部分,那么將題款替換成其他形象是不是也能達成構圖的完滿的目的呢?例如將山水畫中的題款替換為山峰、樹石等,將花鳥畫中的題款換成花葉、木石等,這樣在構圖上與題款的效果一樣嗎?
題款在構圖中的作用獨特而不可替代。如果將山水畫中的題款替換為山峰,會造成畫面的擁塞,使畫面氣息不暢。題款不是可有可無的,是中國畫空間和畫面意境表達的需要。
中國畫的題款在構圖上的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作為畫面的組成部分,在畫面構思時作者就考慮到了題款所占的位置、打下、內容等;二十作為構圖的補救。
一般說,題款是畫面完成的最后步驟,不可能邊畫邊題,先題后款作畫也是極少的例外。那么,這最后的步驟即成為題款在畫面作用中的特殊性。“一圖必有一款題處,題是其處則稱,題非其處則不稱,畫故有由題而妙,亦有由題而敗者,此又畫后之經營也。”題的好,畫增色;題不好,畫可能失敗。因此這畫面最后的經營尤為重要。歸根結底,題款是為畫面服務的,要服從畫面的需要。在山水畫中,題款作為書法形象進入畫面時,勢必與畫面其他部分發生關系,從而影響畫面的格局和空間。
以元代夏永的《豐樂樓圖》為例。在不到一尺見方的畫圖中,畫中題款似一塊遠處的幕簾,懸掛于畫面右上方。在整體上平衡了畫面的重量,字與字排列整齊,呈矩形,字大小整齊劃一,排列空間少有變化,它們是一個整體。在整體深度空間中,題款處于主體前景樓房之后,遠景的遠山之前。題款與前景中房頂的平面結構有相似之處(排列整齊,線條密集)這構成了一種呼應。題款融入畫面的空間中并使層次更加豐富。
四.題款的意義
題款處了文學意味的內容外,款識和畫面的這種“聯姻”關系作用就像是畫為“夫”題款為“妻”的關系,它構成了一對和諧的家庭關系和秩序,由此也反映出中華文明的一些原初特征,象是易道之理,亦是太極相合的伏陰抱陽的關系,使“書畫同源”在表象形式上聯合了,并在源屬的意象之際完整了藝術的審美內在,達成了美的和諧、美的自律、美的境界。可以這樣說:中國款識自唐宋之后就以其強勁的內美展示于世人無限的風光。以詩、書、畫、印的全信息推演出無與倫比的美自在和自律性。這是由歷代文心構筑的大廈,它的特征是鮮明的,它的內涵是豐富的。
它從一個形式的法則上,平衡了繪畫的均齊性、使量的力之美,從尺幅之內擴張了自己的領地,兼顧了可讀可賞的功能性需求,這是一種美滿的解讀王國,這個國家有君臣、子民、隸屬和秩序,具有主從關系以及和諧世界。正是這種大美和樸素性,才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它從常人約定俗成的識見習性中升華成完整的中國畫藝術特征。在此,款識的魅力顯見其功,也體現了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雙向合并的審美特征和學術價值。
參考文獻:
[1]伍蠡甫.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2]鄭午昌.中國繪畫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姜今.畫境—中國畫構圖研究.湖南美術圖書出版社,1984年.
[5]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