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泉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夏家堡區域項目用地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城關鎮境內,總體規劃面積為80.5平方公里,項目地距石泉縣城30公里,是石泉境內最高的山峰,也是陜西著名的道教名山。
隨著建設的推進,原總體規劃逐漸不能適應旅游發展的新變化和具體規劃建設的高要求,因此現在對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夏家堡區域進行修建性詳細規劃。同時對類似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旅游;修建性詳細規劃;鬼谷嶺
為推進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的建設發展,積極推廣石泉縣“鬼谷子故里”的文化名片,提升石泉縣旅游的文化品質和內涵,2013年由縣政府組織初步完成《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總體規劃》,并依據規劃開展了中線景區的部分建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遺址保護與修復,歷史文化的發掘和宣傳,生態保護與恢復,景點建設等。
一、鬼谷嶺發展現狀
1.1 道路環境
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夏家堡區域,位于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城關鎮境內,總 體規劃面積為80.5平方公里。距石泉縣城30公里,是石泉境內最高的山峰,也是陜西著名的道教名山,同時與周邊城市西安、漢中以及安康市區的主要交通聯系為公路交通。
從石泉縣至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的公路有三條,分別從東、中、西三個方向進入公園,其中一條已經通車,其余兩條正在建設當中。
在項目地的東南方向設置服務區入口,分別為車行入口和人行,車行道路寬6m雙向通行,人行道路寬3m。夏家堡服務區內道路分為車行道路和人行道路,西邊車行道路不對外開放僅供服務區內的電瓶車行駛。
1.2 地理條件分析
1)高程分析:高程從807m到910m海拔北高南低,中間低兩邊高,中部為匯水區。
2)坡度分析:絕大部分坡度較大,中間沿河谷地段坡度較小,25度以下地段適合開發建設,道路則受坡度影響較小。
3)坡向分析:主要為東向和西向坡,兩邊均可觀賞夏家堡主要景觀區。
4)地被分析:以喬木和果林為主,喬木為喬灌木混生,果林以板栗,山核桃為主.有少量的人工開挖地和護坡,需要通過景觀設計加以美化綠化。
5)水文分析:珍珠河流經夏家堡區域,發源于云霧山南麓,向南流至縣城西關頭山下,匯流饒峰河注入漢江。流域面積92.2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877.1毫米,7~9月為雨季.最局日降兩量占總降水日輸數的33.8%。
1.3 降水量分析
根據暴兩強度公式Qy=Ψ·q·F計算得出。區域內在汛期時會形成20倍排水渠排水量的徑流,現狀道路與人工開挖的泄洪道改變了河流的自然流向,因此要擴大南部排水渠管徑, 或者在現狀水面上游截流形成水壩調節兩季徑流量,同時也可形成較為壯觀的水景
二、鬼谷嶺旅游區區域規劃設計
2.1設計思想
1)創造豐富體驗
改造現有景觀,借秦嶺原始森林風情,感受鬼谷子文化風貌,創造豐富的主題意象,吸引游客。
2)采納生態設計
強調綠色生態環保理念, 以人為本為原則,設計結合自然。
3)滿足功能需求。
作為整個生態旅游區的入口區,要滿足停車、內外交通銜接、入口管理等功能, 還要考慮設置娛樂和購物等商業項目, 吸引游客在此停留并產生進一步向前延伸的愿望。
2.2規劃定位
1)規劃結構
主要以安康市文化旅游度假區,陜西省秦嶺文化名山,打造國內唯一的鬼谷子文化旅游區。
夏家堡區域作為整個鬼谷嶺國家森嶺公園組成的重要部分,該區域布局為一軸一心兩翼四區的布局通過合理的交通將各個功能區合理的貫穿。
2)整體布局
順地勢而上,整個夏家堡區域的形態布局呈軸線分布,通過合理的交通布局和空間功能劃分將入口功能區,生態景觀區,中心水景區,祭祀大殿區,濕地景觀區及綜合服務區構成串聯起來。
3)景觀分區
祭祀禮儀景觀區
祭祀禮儀景觀區作為該區域設計的重點,穿過吊橋,登上72天梯,(取鬼谷子七十二術之意)每一踏都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具有濃郁先秦文化的明堂屹立于此,景觀上通過一定的序列排布,使游客深刻感受祭祀禮儀文化。
主題酒店
主題酒店及民俗分別位于整體軸線的兩側,蜿蜒的山間棧道進入以秦巴古韻文化來展開設計主題酒店區,叢林密布,溪水潺潺,主題酒店安靜的散落山谷中。
特色民宿
特色民宿區分布在夏家堡區域的河水東岸。開闊的視野,可以觀賞整個中心水景區的風光,在特色民宿區內定期開展森林度假活動,吸引度假游客。
2.3設計主線
1)創造豐富體驗
改造現有景觀,借秦嶺原始森林風情,感受鬼谷子文化風貌,創造豐富的主題意象,吸引游客。
2)采納生態設計
強調綠色生態環保理念, 以人為本為原則,設計結合自然。
3)滿足功能需求
作為整個生態旅游區的入口區,要滿足停率、P外交通銜接、入口管理等功能, 還要考慮設置娛樂和購物等商業項目, 吸引游客在此停留并產生進一步向前延伸的愿望。
2.4污水管的規劃及污水收集方式
1)污水管的規劃
污水系統規劃應符合旅游區總體規劃,并與其它各相關專業規劃相協調同時應有一定超前性,為旅游區發展留有余地。污水管網布置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勢,采用重力流。規劃區污水必須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以保護旅游區水環境。應急措施與遠期規劃相結合,避免重復建設。
2)污水量計算
按照《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總體規劃修編》旅游人口規模預測中相關內容,游客以散客居多為主,對景區客源市場的預測,根據省內外同類旅游景區客源市場的增長情況,以及景區的廣告宣傳促銷預期效果進行預測,景區日最大游客量約為4000人,游客污水量平均按30L/人·d估算。則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約為135 m3/d。
3)污水收集方式:
根據現狀地形,管網布局依據地形和道路縱坡,沿規劃路網匯集至污水處理站。本次規劃主要將污水收集分為兩大類型:
①集中型治理模式
主要針對相對集中的配套服務設施區,建設配套管網收集系統,將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統一建設污水治理設施。
②分散型治理模式
將較分散的配套服務設施,污水進行聯戶或獨戶收集后單獨治理,該治理模式具有布局靈活、節約管網鋪設成本、施工簡單等特點,適用于分散、地形條件復雜、施工難度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區域。
三、總結
安康石泉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區規劃設計以人的心理、行為及在環境中產生的相應反應為指導,充分考慮游客的觀賞和游覽需求,同時從游客的身心發展需求出發,科學地進行規劃設計,合理布局各個構成元素,將道路系統等多種設施做相應的整合,同時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與此同時依據規劃設計的理論作為規劃設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許富宏.《鬼谷子》.沈陽師范大學.2015;
[2]. 秦娟.《禮記-明堂位研究》.曲阜師范大學.2012;
[3]. 薛茜.《漢代的明堂制度-兼明堂制度源流概述》.蘭州大學.2011;
[4]. 史志龍.《先秦祭祀研究》.武漢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