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物詞匯在語言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動物詞匯的聯(lián)想義跟文化背景,人們的思維方式等原因有關。本文主要圍繞動物名稱“鼠”具有的語義,聯(lián)想義及產生這些聯(lián)想義的原因等不同方面作分析,得出了鼠的具有卑微的聯(lián)想義是自古而來的。
【關鍵詞】:鼠;意義;聯(lián)想義;原因
一、鼠的詞語及其意義分析
眾所周知,老鼠的生物習性不被人們接受的,創(chuàng)造漢字、漢詞的祖先們對這種頭小尾長,賊眼溜溜的小動物也沒有什么好感,給予它們的大量的貶義詞。鼠被賦予了不好的意義之后,所以有關于鼠的詞語大部分都是不好的象征。日常的一些口頭成語鼠頭鼠腦,鼠目寸光等筆者不難看出鼠的意義已經被人們泛化,越來越多的與人的生活掛鉤,用來形容人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的不太具有好的意義的事物。現(xiàn)舉例分析:
1、鼠子,詈詞。謂卑微不足稱道的人。《東觀漢記·城陽恭王祉傳》:“ 敞 怒叱太守曰:‘鼠子何敢爾!’”《晉書·劉聰載記》:“ 聰 大怒曰:‘吾爲萬機主,將營一殿,豈問汝鼠子乎!’” 清黃遵憲 《度遼將軍歌》:“么么鼠子乃敢爾,是何雞狗何蟲豸?”
2、鼠技,比喻卑劣的手段。宋代李之彥 《東谷所見·養(yǎng)子》:“世迺有明見其子 之不肖,猶挾兔狡以規(guī)利,逞鼠技以貽謀。”
3、鼠苗,謂鼠食禾苗。比喻政治黑暗混亂。語本《詩·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宋胡錡 《耕祿稿·代來弁謝表》:“生樂國而無鼠苗之感,歷元都而有兔葵之思。”
4、鼠舞,指群鼠銜尾舞動。古人視為逆臣叛君作亂的征兆。語出《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昭帝元鳳 元年九月, 燕 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王往視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時,燕刺王旦謀反將死之象也。其月,發(fā)覺伏辜。”
5、鼠眼,老鼠的眼睛。老鼠眼小突出,目光鬼祟,因常用以形容心術不正之人的鄙陋相。《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安老爺 一看,見那人生得大鼻子,高顴骨,一雙鼠眼,幾根黃鬚,看去就不像個安分之徒。” 馬季 《父與子》:“他那腦袋長的圓了瓜兒,長了咕耐,方了巴拉,總之尖嘴猴腮,賊眉鼠眼。”
6、鼠牙,,比喻強暴勢力。明代屠隆 《曇花記·檀施積功》:“ 羅敷遇千乘,提筐在桑間。鼠牙速我訟,都只爲紅顔。”
7、鼠步,如老鼠行走。形容畏懼而小心謹慎。宋代葉廷珪 《海錄碎事·人事》:“ 楊球 爲司隸,權門股慄,皆雀目鼠步。”
8、鼠肝,比喻輕微卑賤之物。 唐高彥休 《唐闕史·軍中生餼》:“及大軍加境,暢飲薦羞,不常厥味,貓脾鼠肝,亦登於俎。”
9、鼠目,鼠眼。.謂眼小而突出。形容人的寒賤相。金元好問 《送奉先從軍》詩:“潦倒書生百戰(zhàn)場,功名都屬綉衣郎,虎頭食肉無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1]
從以上的關于鼠的詞語釋義中都可以看出鼠一直是不好的形象。鼠的身體上下都有相關的詞語和成語,但是由于鼠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是一直以不好的形象存在著,所以導致它的相關詞語大部分都是貶義詞,而其余的一些詞則是花草的別名,但那也只是少數。
二、鼠的聯(lián)想義的原因分析
從上文對鼠這個動物詞的分析可以看出,語言文化中動物詞文化內涵是客觀存在的。我國學者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種文化現(xiàn)象進行了探討,楊堅定[2]和曹容[3]等學者從神話傳說根源、宗教信仰淵源、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產方式淵源等方面分析了動物詞文化聯(lián)想義的溯源。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鼠自身的形象
鼠自身的形象是身體小,尾巴長,喜歡偷吃別人家的糧食,生活在陰暗的地洞里面,白天大部分時間都不出來,只有到晚上才出來尋食。所以老鼠自身的這種形象也給人們給它的聯(lián)想義帶來了影響。是因為老鼠先具備了它本身的這些形象,所以人們才給他的聯(lián)想義賦予了不好的象征。其實就跟其他動物也是一樣的,就像老虎形象威猛,是“百獸之王”一般都會被人聯(lián)想為勇猛的人,像小兔子的毛一般是白白的,就會被人聯(lián)想為純潔,可愛的象征。所以動物的聯(lián)想義跟其自身的形象是有很大的關聯(lián)的。
2、歷史文化的影響
鼠這種動物詞語言現(xiàn)象與中國的社會文化與歷史變遷有緊密的關系。語言的發(fā)展變化既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同時又受語言外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兩方面的因素互相關聯(lián)、互相作用。語言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決定語言變化的方向,語言與社會、文化是共變的即語言詞匯的內涵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而變化。 像成語“鼠肝蟲臂”語本《莊子·大宗師》:“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 鼠肝乎? 以汝為蟲臂乎?”原意為以人之大,亦可以化為 鼠肝蟲臂等微賤之物。以“鼠肝蟲臂”比喻微末輕賤的人或物。宋陸游《成都歲暮始微寒小酌遣興》詩:“ 鼠肝蟲臂元無擇。”亦用以指不可掌握的變化。金元好問《食榆莢》詩:“ 鼠肝蟲臂萬化途。”可見鼠的聯(lián)想義也是受歷史文化的影響深刻,因為人的生活都是和歷史文化息息相關的,人也是存在文化約定俗成的看法,認為歷史遺留下來的想法也都是值得信賴的。所以“虎生虎,龍生龍,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種自古以來的歷史文化也造就了鼠的聯(lián)想義的形成。
三、結語
通過對英漢動物詞“鼠”的意義及聯(lián)想義原因進行分析,筆者可以清地看到語言中的動物詞不僅僅是動物形象的符號代表,文化差異給動物詞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記,動物詞也因此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鼠”這個動物詞在漢語里面一直以來都是卑微的象征,其聯(lián)想義也是往里呈現(xiàn)出來的意義是穩(wěn)定的。通過對漢語“鼠”這個動物詞的分析,讓筆者更加了解這個動物詞語的意義以及它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注釋:
[1]引自漢語大詞典
[2]楊堅定《英漢動物詞文化內涵探源》
[3]曹容《漢英動物文化詞匯聯(lián)想意義比較及其差異溯源》
參考文獻:
[1]《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2]張麗《英漢動物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及翻譯》
[3]王淑娟《基于十二生肖動物詞英漢聯(lián)想意義對比的對外漢語教學》
[4]楊堅定《英漢動物詞文化內涵探源》[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1998, 18(4).
[5]曹容《漢英動物文化詞匯聯(lián)想意義比較及其差異溯源》[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6, 20(10): 114-116.
[6]廖光榮《漢英文化動物詞對比》[J].外國語, 2000, 129(5): 17-26.
[7]任泉清《漢英動物詞文化內涵差異與對應空缺的原因探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2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