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譯者的翻譯過程,是一種復雜而獨特的認知加工。本文以一些翻譯例證,從認知理論中的圖式論探析譯者的翻譯過程。并從認知發展中的同化、順應、平衡來分析翻譯產生的過程。并從不同的圖式看其是如何指導譯者分析翻譯文本。本文以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形論為理論基礎,并挑選出一些例子,用來說明在譯者翻譯過程中,圖式理論對翻譯起到的各種作用和功能,以此鼓勵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運用認知理論中的圖式論來指導翻譯。
【關鍵詞】: 圖式;認知;翻譯
1.引言
翻譯過程是一種復雜而獨特的認知加工過程?!皬碗s而獨特”體現在翻譯是一個雙語認知加工過程,它既具有單語加工模式的特點,也具有雙語加工的特點;它即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有時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時也具有圖式加工的特點。無論是翻譯理解還是翻譯表達,這兩個階段都涉及譯者的先知識,而先知識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儲在人的記憶中,就像網絡一樣相互纏繞、包含、嵌入。因此,翻譯過程也是圖式加工的過程。翻譯表達是譯者把通過理解而獲取的原文文本的內容信息用譯語表達出來。而在翻譯表達中,譯者即要考慮原作者的表達意圖,同時還要考慮譯語的表達形式和譯語的接受,也就是忠實和通順。這些都是以圖式的形式存儲在人的記憶中,就像網絡一樣相互纏繞、包含、嵌入。本文主要是以認知圖式為理論框架來系統說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認知圖式起到的作用。圖式的形成離不開譯者本身的素養及知識量的存儲,同時也需要譯者在翻譯實踐中不斷加深鞏固自己的專業技能完善自己內在的圖式去指導下一次的翻譯過程。
2.圖式理論
圖式是指人們把經驗和信息加工組織成某種常規性的認知結構,可以長期地存儲于記憶中。Lakoff 和 Johnson 所說的“意象圖式”,是指人類在客觀外界進行互動性體驗過程中反復出現的常規性樣式,它們主要起意象性抽象結構的功能。(王寅 2007:175)人的記憶能夠把各種信息和經驗組成認知結構,形成常規圖式,存儲于人的記憶之中,新的經驗可通過與其對比而被理解。翻譯的產生過程就是譯者在處理加工各種意象圖式融合的過程之后產生出譯本。關于圖式,不同的學者定義也不同。庫克把圖式看作是頭腦中的“顯存知識”或“背景知識”,是“世間典型情景在大腦中的反映”皮亞杰認為圖式是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顏林海 2007:74)圖式是一種抽象的知識表征結構。圖式分為三種,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翻譯時譯者還必須根據語域來采用不同的圖式,因為不同的語域也相當于一個不同的圖式,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也要根據語域作出不同的判斷而采用不同的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去組織譯文文本。
3.從認知圖式分析翻譯過程
皮亞杰認為人的認知發展是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的:同化、順應、平衡。同化就是指個體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過程。是指個體在感受到刺激時,把他們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內,使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同化經歷三種形式。順應指有機體調節自己內部結構以適應特定刺激情景的過程。當個體遇到不能用原有圖式來同化新的刺激時,便要對原有圖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適應環境??梢娋捅举|而言,同化主要是指個體對環境的作用;順應主要是指環境對個體的作用。皮亞杰認為,個體的認知圖式是通過同化和順應的不斷發展,以適應新的環境的。一般而言,個體每當遇到新的刺激,總是試圖用原有的圖式去同化,若獲得成功,便得到暫時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圖式無法同化環境刺激,個體便會作出順應,即調節原有圖式或重建新圖式,直至達到認識上的新的平衡。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也就是認識上的適應。譯者翻譯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譯者在努力在譯文和原文之間取得平衡的過程,開始譯者在接觸到文本時,首先產生的認知心理就是想要努力地用已有模式去同化譯文,如果無法成功,譯者再采取順應的辦法根據譯文的需求作出新的圖式去平衡譯文與原文。這就是譯者翻譯過程中的所遇到的心理動態。
4.翻譯圖式加工對翻譯過程的影響
翻譯過程是一個先理解后表達的過程。根據圖式理論,譯者的理解實際上是一個譯者與作者或文本互動的過程。任何翻譯理解在某種程度上都與作者、文本有所出入。每個圖式都包含一個基本邏輯,而圖式構建幾個事件時,就相當于我們在識別范疇。同時圖示也來源于感知和互動,圖式還可被理解為一種具有原型性的結構,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因此就極易被用于其他場合,為有關事體和情景提供合適的解釋,是理解更為復雜概念的基礎,也是構建知識的出發點。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就應該根據不同文本頭腦中形成相對應的圖式。同時對內部一系列圖式歸納出原型范疇,在根據不同翻譯體裁進行模板套用。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圖式會由最開始的被激活然后隨著譯者對原文的不斷認識和深刻理解而不斷改變作出調整形成相對應的圖式。在這種不斷被激活地狀態中也為譯者頭腦提出相應的信息框架,譯者再根據這種圖式框架作出預測,在翻譯表達時不斷地接近于原文。如在獲取信息過程中,原文與譯者頭腦中的圖式交匯融合,構成新的更具體的圖式,在這樣一個反復不斷更新的過程中,譯者不斷靠近原文的同時,也不斷積累豐富或熟練構建圖式來指導翻表達,也是譯者自身素質提升的一個關鍵。
5.總結
翻譯必須根據不同的問題圖式來表達,原文和譯文在體裁和風格上必須保持一致性。總之,譯者的知識圖式在翻譯表達階段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體現在: 1. 知識圖式有宏觀監控作用,即有助于監控翻譯表達的整體風格。2.知識圖式有助于譯者鑒別原語多義詞的確切含義和恰當的譯語詞匯的選擇。(顏林海2007:81)就像顏林海教授指出就翻譯表達而言,譯者怎樣把通過理解獲取的信息內容用譯語表達出來必須受到譯者大腦中先存知識的監控。因此譯者必須同時熟悉原文圖式和原文圖式對應的譯文圖式。翻譯必須根據不同的文體圖式來表達,原文和譯文在語言和體裁風格上必須保持一致性。就像是翻譯廣告語時,翻譯過程中所形成的翻譯圖形就應該是口號響亮或者容易博取大眾眼球的一些詞語句型。如果翻譯是醫學,法律文本時,翻譯過程中所用的圖式就必須應該邏輯清楚,井井有條,主次明顯。讓讀者能更清楚明白的找到重點。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運用圖式觀來指導譯者更好更準確的翻譯出合適的文本。以此鼓勵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運用認知理論中的圖式論來指導翻譯。
參考文獻:
[1] F.Ungerer and 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6
[2]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報,2007(1).
[4]陸儉明.構式與意象圖式[J].北京大學學報,2009(5).
[5]Bruning, R. H. 1995.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M] : Prentice Hall
[6]顏林海.翻譯認知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7]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