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不可推卸的責任。環保教育應從小抓起,從幼兒開始培養,形成由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由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由一個社區帶動一個社會,共同把生態環境保護好。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呢?應該從創設新奇適宜的環境、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接近自然親身體驗三個方面做起。
一、創設新奇適宜的環境中滲透環保教育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要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內容很廣泛,我認為,包括生態環境布置(綠化、生物角等)、裝飾環境布置(教室、周圍環境、墻面布置等)、文字環境布置(墻報、標語等)、語言音樂環境布置(廣播系統布置)。通過環境創設,讓幼兒在一種美好的、易于接受的氛圍之中,陶冶情趣,養成良好習慣,培養環保意識。
生態環境創設方面。人的生命太需要綠色了,孩子們更是如此。給孩子們一塊綠地,一個水池,一個花園,室外盡量開辟草坪、花園、菜地,利用自然角、動物角,讓幼兒親身體驗植樹、栽花、養草、種菜的樂趣,努力創設凈化、美化的育人環境。如我園因地制宜地設置了“樓臺花園”、“綠色城堡”等綠化環境,這些都成為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的直觀教具,萌發了他們愛護環境的感情。
裝飾環境布置方面。可以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加以利用,設計有關環保的宣傳畫等,從而使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在室外、樓梯間、走廊、墻裙等地方設計環保題材的壁畫等,如設計壁畫《小鴨子找家》,畫出被污染的河流和沒有被污染的河流,讓幼兒思考小鴨子該走哪條水路才能回家。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為什么水被污染,以及判斷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讓幼兒學會思考、學會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又如在周圍多制作一些美麗的花、草、樹木,讓幼兒陶醉在美麗的大自然氛圍之中,產生熱愛之情。在室內,可以考慮在音樂室、美工室布置中突出環保內容。讓動物、植物和人生存在同一空間,在課室內可以根據《我和動植物》、《我和大自然》等題材進行環境創設。在幼兒洗手的地方,可以設計一些較為簡單的圖案、標志,告訴幼兒節約用水的方法,懂得珍惜每一滴水。
文字環境布置。利用櫥窗及張貼標語,向幼兒宣傳環保知識、宣傳世界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臭氧日等環保節日的意義和內容,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滲透環保意識。
語言音樂環境布置方面。利用校園廣播系統的合理布局和設置也可起到較好的環保宣傳教育效果。通過室內外的廣播,播放小鳥的聲音、動物的叫聲、環保歌曲、環保小故事等,與周圍的環境構成一個立體空間環保教育網。
二、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中滲透環保教育
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就要從生活上的每一件事情開始。幼兒剛來幼兒園,生活和衛生習慣還沒有形成。吃飯會丟飯粒、洗手時會浪費水、浪費紙張、講話大聲,做事情會發出響聲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去指導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通過兒歌、故事、歌曲、游戲讓幼兒知道,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不能再生的;噪聲會污染環境,會影響別人的生活和學習;生活垃圾會污染空氣,有垃圾就要丟到垃圾筒里等等。例如在六一活動中,我們級開展了“做個健康的好寶寶”活動。在這個活動中,能讓幼兒表演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是怎樣洗手、怎樣愛清潔、怎樣處理垃圾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衛生習慣,什么是不好的衛生習慣,只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才能更好的保護環境,從而滲透了環保教育。
三、接近自然親身體驗中滲透環保教育
崇尚和回歸自然是人類的天性,幼兒也不例外。讓幼兒接近樹木、小草、花朵、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體驗到他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認識到人類的生存的確離不開大自然。開設環境感受自然的美。在課室里,可以設計一個觀察區,這里可以讓幼兒自由的觀察小植物、小動物,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植物、動物是怎樣生存。除了在課室觀察還不夠,還可以帶幼兒到幼兒園里的種植區、幼兒園外的社區去觀察植物、去動物園觀察接近動物。讓幼兒認識到我們要生存就要和動植物們和平共處。通過接近大自然、親身體驗,才能夠讓幼兒了解自然、了解動物、了解植物等,才能讓幼兒真正成為植物、動物的好朋友,進而滲透了環保教育。
綜上所述,只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從幼兒的興趣愛好出發、從幼兒的情感體驗出發,創設新奇適宜的環境、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接近自然情感體驗,讓幼兒溶入環境里,喜歡身邊的環境,關心身邊的環境,成為環境的主人。喜歡環境才會樂意去保護環境,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從而滲透環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