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就需要學習興趣作為引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在此時就顯得格外重要,它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本文旨在從美術的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領域講述課堂導入的靈活應用。
【關鍵詞】:課堂導入;美術;中學;形式;應用
一、課堂導入的意義
有些教師認為課堂導入與課堂授課內容無關,是生搬硬套,浪費課堂上講授新課的時間。這個想法很顯然是錯誤的。首先課堂導入的內容是一堂課的中心主題的體現,是課堂重點內容的初步揭示,它并不浪費時間。其次,課堂導入有助于學生從課間喧鬧的十分鐘回到思維集中的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促進課堂內容的進行。同時一個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可以增加學生對當堂課的好感度,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進行,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有效實現。
二、課堂導入的多種形式
課堂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要靈活選擇適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情況的導入形式。常見的導入形式有:
1、故事導入。以講述一個與課堂主題有關的故事,通過故事創設情境,引出所要講授的課題。
2、視頻導入。以一個與課堂主題相關的視頻作為課堂的開端,從而創設教學情境。導入視頻一般不超過5分鐘。
3、圖片導入。以播放圖片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導入所用的圖片可以是為創設情境而播放的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圖片,從而進行圖片欣賞的情境創設;也可以是圍繞圖片內容進行探究,從而引出課題的導入形式。
4、音樂導入。藝術是不分家的,音樂在課堂導入中有助于創設該堂課的教學情境,從音樂中感知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藝術的魅力。
5、問題導入。以提問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增加學生的興趣度,使學生帶著對問題的思考進行新課的學習。
6、已有知識聯結導入。與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結,在回憶過去所學的知識的同時,引出新的課題和知識點。
7、游戲導入。以與課題相關的做游戲的方式引出所要講授的課題。
8、引錯探究導入。根據課題,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說出錯誤的答案,然后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引錯探究導入常與其他導入形式相結合。例如:與圖片導入相結合。
三、課堂導入的實際應用
美術的新課程標準將美術劃分為四個領域: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我將分別從這四個領域,淺談美術課堂導入的靈活應用。
1、欣賞·評述領域的課堂導入應用
欣賞評述領域一般放在課本最開始的兩課。以嶺南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書為例。第一課《沉雄瑰麗的中國青銅藝術》,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欣賞不同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和紋樣的特點,并學會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學生在歷史課上以及七年級美術課上已經學到過青銅器的相關內容,此時可以采用已有知識聯結導入,通過提問他們之前所學過的青銅器的相關知識,從而喚醒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記憶,以此方式引出課題,有助于學生與已有知識體系建立聯結,從而更好地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2、造型·表現領域的課堂導入應用
造型·表現領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個領域,學生的興趣度普遍較高。以《明暗的造型》為例,這一課的學習目的在于掌握簡單的素描知識和表現方法并擁有一定的欣賞水平。針對這一課,我們可以結合圖片導入和問題導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播放一幅攝影風景的作品并提問我們平時看到的大自然中的光和影、明與暗有怎樣的規律?從而引出課題,增強學生對于素描關系以及表現手法的興趣。
3、設計·應用領域的課堂導入應用
設計·應用領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以《富有特色的藏書票》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理解藏書票背后的文化內涵,并能設計、制作、印制藏書票。我們此時可以采用故事導入與圖片導入相結合的導入方式,用幻燈片放映某張藏書票并講述這張藏書票背后的故事,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
4、綜合·探索領域的課堂導入應用
綜合·探索領域是最具有綜合性的美術學習領域。以《七彩科技節》為例,這一課的重點是圍繞科技節這一活動,掌握標志設計的要領。所以我們可以采用視頻進行導入,播放一段中國第十三屆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開幕視頻,在感受科技帶來的震撼力的同時,激發他們的科技意識和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切入科技節的主題,為科技節的標志設計創設合理的情境。
參考文獻:
[1]黃曼青.注重情境導入 提高課堂情趣[J].中國科技信息,2010.
[2]葉瓊.淺談初中美術教育中的興趣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
[3]何麗萍.基于初中“設計·應用”模塊教學導入的實踐研究[D].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