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漢語教學中,通常是從詞義、色彩、詞性等角度來對近義詞進行辨析的,但是這些方法在對外漢語中,對近義副詞的辨析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前提下辨析近義詞有自己的特點,近義副詞的辨析只有從研究它們在各語言形式中的具體用法入手,才能揭示其不同,因此,我們要發揮語用在近義副詞辨析時的作用。
【關鍵詞】:近義詞;副詞;辨析方法
一、近義副詞的判定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近義副詞,不等同于現代漢語中的近義副詞。對外漢語教學中涉及近義副詞的辨析范圍要適當寬泛一些。只要是留學生易混淆、易用錯的一組副詞就是我們要去進行講解、辨析的近義副詞。嚴格地講,近義副詞應該指那些詞義部分重合或相近的詞,特別是那些有相同語素、相同詞性的詞,留學生非常容易用錯。因此,擴大近義副詞教學的范圍對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生學習漢語的有必要的。
二、近義副詞辨析的教學
下面以“常常”和“往往”為例,留學生大都知道這兩個副詞的基本意義—表示某種情況或動作行為經常出現或發生,但是這兩個詞之間的細微差異在哪里,讓我們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教學。
(一)適用的句型
1、用于肯定句還是否定句
(1)我常常(往往)不吃早餐。
(2)我常常(往往)看見他戴著耳機。
(3)晚上10點之后,他往往(常常)不出門
2、是否用于祈使句
(4)你一定要常常(往往*)回來。
(5)請你常常(往往*)來。
(6)記得常常(往往*)打電話哦。
3、是否用于疑問句
(7)你常常(往往*)看小說嘛?
(8)他常常(往往*)有這種感覺嘛?
(9)她常常(往往*)夜不歸宿嘛?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讓留學生看出:“常常”可以用于祈使句和疑問句,但是“往往”都不可以。“常常”和“往往”都可以用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
(二)組句后時態的差別
(10)考研究生的那段時間,我常常(往往*)12點睡覺。
(11)我希望以后常常(往往*)來。
(12)晚飯后,我常常(往往)散步。
(13)我出門常常(往往)不記得帶鑰匙。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往往”只能用于陳述過去或者根據以往的經驗進行判斷,而不能用于述說將來;“常常”既能用于敘述過去,也可用于將來的事情。所以,“常常”可以用來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意愿,經常與能愿動詞組合,而“往往”就不能表達主觀意愿。
三、否定形式的差別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常常”和“往往”可以用在否定句中,但是在否定句中,這兩個詞的搭配不同。
(17)我常常(往往)不去課。
(18)我不常常(往往*)去上課。
(19)逃課這種事,我沒有常常(往往*)做。
(20)放心,我會常常(往往*)想你的。
在否定句中,“常常”不僅前面可搭配否定副詞,還可搭配能愿動詞,后面也可搭配否定副詞。而“往往”前面既不能搭配否定副詞,也不能搭配能愿動詞,只有后面可搭配否定副詞。
近義副詞“常常”和“往往”的辨析通過前面三步的簡單分析,可以看出這兩個詞在表面上的不同點,讓留學生意識到這三點就可以避免很多話語錯誤了。
四、在表示過去的肯定句中的用法差別
在前面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接下來要向留學生講解這兩個詞在表示過去的肯定句中差異,這最深奧的,放在最后講解。
(21)性格急躁的人,往往(常常)容易把事情搞砸。
(22)他往往(常常)一星期來兩次。
(23)地震發生前夕,有些動物往往(常常)有異常反應。
(24)每天很晚睡,早上往往(常常)起不來。
這些例句中“常常”和“往往”兩個詞可以互換,但是互換后句子有所不同。“常常”表示某一種行為的反復性,“往往”表示通常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狀態。當用“往往”時候,說話人對所說的話題通常在頭腦中已經有了判斷,而且所說的話題大都數出現了規律性,我們可以用“一般”替換,去檢測是否表達出了某一行為狀態的慣常性,從而判斷出用詞是否準確。而“常常”更加強調發生的次數和總是會出現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一次又一次”來替換,去檢測是否表達出來某一行為狀態的頻發性。近義副詞在用法上一樣的時候,往往在意義上各有偏重,所以我們只要抓住偏重的點就能辨析出近義副詞。
所以,通過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來區分這兩個詞的各自用法,避免留學生犯一些顯而易見的錯誤。而當“常常”和“往往”可以互換時或者很難分清楚用哪個詞時,就要用“一次又一次”和“一般”的置換,來決定句子的最佳選擇,如果“一般”的語感舒適度更強就選用“往往”,反之則選用“常常”。
五、總結
(一)近義副詞的教學方法
首先要舉大量的不同類型的例子,其次觀察例句中詞語的搭配能力,再考慮一下其否定式。最后,當其用法上有共性的時候調整思路,進行語用辨析。雖然對于近義副詞辨析做到以上幾點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對于留學生我們的目的是使他們會說漢語,而不是讓他們研究語法。所以對留學生近義詞辨析能做到以上幾步,就不致于認留學生錯得太離譜。
(二)教學策略
第一,要使用簡單的語言。教師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詞語,如講解色彩差異時,應該避免使用“褒義”“貶義”“中性”這樣的詞語,可以用“好的”“不好的”和“不好不壞的”來代替,以避免增加學習者的負擔。
其次,要把握重點。近義副詞的差異往往表現在多個方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只需要針對近義副詞最重要、最明顯、最核心的差異進行講解,不需將它們所有的區別都羅列出來,以免增加學習者的困惑,讓留學生抓不住重點。
另外,要注重“精講多練”。“精講多練”原則貫穿于整個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精講”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清楚、明白、突出重點。“多練”并不是說數量多,更要注重質量。同時,要注重講練結合。
參考文獻:
[1] 彭小川,李守紀,王紅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釋疑201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2]石定栩,孫嘉銘. 頻率副詞與概率副詞—從“常常”和“往往”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2016.07.01
[3]孫雪妮. “常常”與“往往”的研究及其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3月20日,第35卷第3期
[4]岳中奇,莊艷. “常常”與“往往”在中介語中偏誤誘因及其矯正策略[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9月,第45卷第5期
[5]張琪. 現代漢語重疊式頻率副詞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