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人的成長總的來說需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其中家庭教育作為一切教育的基礎,在人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關系著家庭的和諧幸福和孩子的未來發展,甚至關系著民族的團結、祖國的進步。總之,家庭教育作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基本、最廣泛、最深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從對家庭教育的大體認識入手,通過分析我國家庭教育中現存的問題,進而提出相關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
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作為最早期教育的家庭教育,就成為青少年人生中的第一節“課”,家庭就成為青少年的第一個“學校”,其父母就成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一、家庭教育的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含義
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中進行的,由家庭中的長者(主要指父母),對家庭成員中的未成年人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即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有意識的言傳身教、家庭生活實踐及情感方面的交流等方式,對子女施加一定教育影響,繼而使家庭成員相互之間彼此影響終生的一種的社會活動。這種表述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
(二)家庭教育的特征
家庭生活是青少年成長的基本環境,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中重要的教育機會,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人所共知,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兩種教育形式相比,具有自身特有的特征:
(1)內容多元化
家庭教育內容多元化是指由追求簡單、單一的德育發展轉變為德、智、體、美、育多層次、多領域共同發展的要求。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社會競爭力的不斷加強,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積極創造教育環境,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使家庭教育脫離單調的以德育為基的形式,豐富了教育的內容。
(2)方式多樣化
家庭教育方式多樣化是指由單個獨立的家庭進行,沒有特定規范的教育模式,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自身合理的期望,對子女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以達到完善效果的目的。這種教育上的多樣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每個孩子未來發展的多元化,進而形成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獨立個體,以保證社會的發展及進步。
(3)教育差異性
家庭教育的差異性是指它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因時而異,因條件而異,并且充滿強烈的家庭個體色彩的特性。由于經濟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增強了家庭教育差異化的程度,其中家庭結構的復雜程度,家長文化素質程度及教育觀念的區別等都是造成這種差異化的原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更加理性的對待。
二、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生活既是課堂,也是教材,父母同時充當著教學的設計者和實施者這兩個角色,家庭教育是最早的貫穿孩子成長全過程的教育,是人長大以后所受其他教育的基石,因此地位十分重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教育程度的顯著發展,我國在家庭教育方面已取得了良好成績,但與此同時仍存在著許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問題,所以,只有正確面對這些問題并加以重視,才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一)期望過高
在現今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下,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一個過分的高度,他們眼中只有分數,并希望自己的孩子優于其他的孩子。這種過高的期望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許多壓力,可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不想學習,甚至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二)保護過度
從孩子出生到長大,許多家長在心中都對其人生有一個大致的規劃,希望通過這種形式把孩子保護起來,使孩子盡可能的遠離傷害。但其實這種包辦形式的保護,反而會阻礙孩子潛力的發展。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是用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去引導孩子,讓孩子能夠適應社會需要,讓他們自己經歷社會生活的洗禮,積累屬于自己的人生財富,這才是對孩子未來發展最有利的途徑。
(三)寵愛過度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溺愛是許多家長的通病,由于生育政策的變化,這個現象也愈加嚴重。父母不管孩子要求合不合理,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一味的滿足,這種過度的寵愛,實際上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權利,降低了孩子面對挫折的應對能力。他們處處為孩子著想,事事順孩子心意,對孩子提出的各種要求,從不分析對錯,通通照辦。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只會享受,不懂奉獻,不知分享,漸漸形成自私自利,任性,偏執的性格。孩子長大后,這種小時候產生的負面性格傾向,就會給孩子的將來造成不可估計的后果。因此,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把握好度的范圍,以免造成過度溺愛。
三、加強家庭教育,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對策
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家長則是天然的教師,家庭教育的順利進行,家長的努力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家庭教育中現存的一些問題,探索必要的解決方法刻不容緩。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的優劣程度對青少年的成長狀態具有重要影響。有句老話說得好:什么樣的家庭出來什么樣的孩子。和睦家庭的孩子總是開朗自信、充滿活力,相反,經常吵鬧的家庭的孩子總是性格內向、沉默寡言。由此可見家庭氛圍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因此,家長應努力構建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促進青少年心智的健康發展。
(二)發揮榜樣的作用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就開始對孩子產生影響了。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父母的性格特點往往會通過這種方式悄無聲息的傳染給孩子,進而使孩子個性上也保留下父母個性上的某項特征。因此,家長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要以身作則,少說教,多示范,用實際行動去引導孩子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便更好地培養孩子成才。
(三)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并舉
關愛自己的孩子是每對父母的天性,他們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這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同時,家長也不能一味的寵溺孩子,這會使孩子對家長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這時適當嚴格的教導,便有利于糾正孩子的不恰當行為,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是非觀。只有在這種愛之有度,嚴之有道的條件下,才能使孩子身心都得到良好的發展,成為未來社會的優秀接班人。
總之,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直接的作用,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能優化青少年的心靈,又能為社會培養優質的人才,所以,家長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長環境,確實履行家長的教育責任與義務,以保證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繆建東.家庭教育社會學[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宗秋榮.談家庭教育功能觀的轉變[J].中國教育學刊,2001,(1):30.
[4] 張春琴.反思家庭環境對青少年身心特征的影響[J].甘肅教育,200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