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中國開展改革的進程中,馬克思主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理論指導作用,而要合理應用它必須將其進行中國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是兩個根本的思想源頭--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傳統的儒學。因此,相關學者們如果想要對此發展史進行深入研究的話,就必須具備馬克思主義者最為普遍的社會品格,即實踐。也就是說,在當代中的發展問題就是馬克思中國化進程中的時代創新問題。因此,本文將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儒家文化的影響進行簡要探討,希望為其提供參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儒家文化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對于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的發展有著顯而易見的理論指導作用,而儒家文化自春秋戰國以來便對人們的健康發展、社會風氣以及國家的管理更是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儒家文化影響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中更是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那么接下來本文將對其影響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與中國儒家文化這一歷史土壤息息相關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一個共產主義動蕩的年代,其精神價值是世界共享的,可以被世界各種文明所借鑒。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并不能被照搬抄用,而應適應各國獨一無二的國情,否則會產生民族問題。而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后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指導,是因為我們通過許多實踐活動來對此進行實踐、改造,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的國情相結合。而實踐足以證明,馬克思主義一中國化最為根本的源頭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主要優勢地位,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若脫離這一文化根源,馬克思主義就宛如無源之水或是無本之木,根本不可能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以及有效地利用。
除此之外,馬克思主義進行民族化的改變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內在需求。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從根本上暴露了社會進步發展的主要規律,而其主要的大背景則是歐洲傳統文化得到肆意傳播。在這一層面來說,馬克思主義具有當時的政治色彩以及文化局限,并不適應于如今的中國。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社會動態、當代國情以及中國這一古老民族的民族性格等相結合容納,并在此基礎上利用中國國民能接受的途徑將其轉化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對中國當代的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理論指引教導。因此,馬克思主義一中國化最為根本的源頭是儒家文化,馬克思中國化離不開儒家文化。
二、儒家文化的有力優勢將影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一)傳播廣泛,具有先天優勢的條件
偉大哲學家孔子于春秋戰國時期便開始創建儒學,自此之后,許多優秀儒學家的出現也使得儒家文化得到了拓展和發揚。即便是在全球不斷一體化、經濟不斷全球化的今天,儒家文化在世界也得到了極其廣泛的傳播、輸送以及獲得了大量的關注,相關的西方學者對此也有許多研究,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了國際的認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其發展勢必需要自身的固定、根深蒂固的價值理論體系,從而將其廣泛傳播最后使其深入人心。而儒家文化是完全符合這些條件的。因此相關機構在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可將其與與儒家文化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相聯系,從而使其發揮其理論指導作用。
(二)儒家文化揭露社會現實,影響較大
自創立之初,儒家文化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并早已有了其自身的歷史積淀,在中國國民的日常生活早已成為了主要的指導思想,其中的精華以及糟粕都在民間廣泛流傳,具有不可動搖的群眾基礎。在這之中,孔子被許多人以“圣人”的形象受人尊重,其個人的理論更是在中國乃至世界得到推崇,這完全體現出了儒家文化的信仰作用。在新中國的建立以及建設的過程中,中國的革命領導者以及建設者對待儒家文化普遍采取的態度都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實踐的考驗對此進行針對性的改造,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進步。因此,如果真的意愿促進社會的發展從而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利用儒家文化將使得這一理論在不斷被實踐、被改造的過程中愈加成熟、愈加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儒家文化的理論體系發展完善,潛力無窮大
經過無數優秀儒學家以及各種學者的不斷豐富、探索以及創新,儒家文化這一理論體系在發展得愈加龐大復雜的同時更是愈加得完備以及完善,集中凝聚了中華五千年的智慧的結晶,其自身所蘊含的價值是難以估量且取之不盡、永不枯竭的,直至今天,國內國際對于儒家文化仍極為推崇,對其內涵仍在不斷地研究。馬克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主要包括了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等四個主要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其在思維的辯證斗爭、自身的實踐特質以及所包含的理論效果等方面都有極為顯著的效果,這其中既包含了祖先的智慧結晶,也包括了中國人民對于理論創新以及社會發展的貢獻。
結束語:如今中國得到了飛躍的發展,而在中國全球化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挑戰。一方面是中國當代社會倫理方面受到了嚴峻挑戰,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此有著指導作用,可以拉攏人心恢復正確的價值觀念,便于維持社會發展以及進步的秩序;另一方面來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發展使得中國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得以避免損失,這既使中國站立于世界所關注的重點,獲得一定的國際聲譽,又給當代中國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得中國得到發展,而儒家文化又使得中國得以不忘“本”,因此馬克思中國化與儒家文化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邢笑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儒家文化底蘊[D].魯東大學,2016.
[2]周秀紅.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儒家文化的汲取[J]. 理論探索,2015,02:46-50+68.
[3]張佳佳. 傳統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J]. 現代商貿工業,2016,2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