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以階級社會的產生為基礎的科學的分析方法。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是科學認識我國現階段階級,層次問題的鑰匙。當前的科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的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多成就。這些學者通過對傳統的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修正和創新,形成了諸多不同的當代階級理論流派,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階級斗爭
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馬克思的學說中,階級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階級分析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一直以來,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都是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的焦點之一。本文旨在對當代國內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觀點加以梳理和概括,并給予簡要的分析與評價。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階級內涵的界定
對于階級的具體的定義,相關研究學者的觀點分歧比較大,有學者認為馬克思已經明確定義了階級,但相當一部分學者則認為馬克思沒有明確定義階級,并且根據他們自己的研究給出了階級的明確定義。
對于什么是階級?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大衛·加姆菲爾德認為,雖然馬克思在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嚴格闡述了價值和勞動力,但是他沒有定義什么是階級。包括圣克魯伊也注意到“馬克思他自己盡管知道在他作品中階級的重要性,但從來沒有給過一個明確的定義,而且的確在不同的時刻表明了不同的意思。”[1]因為馬克思只是在《資本論》第三卷的第52章寫了“階級是由什么形成的?”,“現代社會的主要階級是基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2],但是這些關于階級理論的敘述并不能很好地定義階級這個概念,所以階級定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中找不到很好的答案。這個結果導致了關于階級定義的許多版本,加姆菲爾德認為其中定義最準確的當屬圣克魯伊闡述的,階級是剝削這種事實的集中社會表達,而剝削的方式體現了一種社會結構。他認為剝削是對其他勞動產品的占有,在商品生產社會,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對剩余價值的占有。圣克魯伊本人也認為他的想法比其他關于階級的定義更接近于馬克思。而加姆菲爾德則更進一步闡述了圣克魯伊的階級定義:“階級是某一地區的一個群體,通過在整個社會生產系統的地位進行區分,而這種地位的區分可以根據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對于生產條件的擁有和控制。但是這個階級中的個人并沒有完全或部分地意識到這種區分和作為同一階級的共同利益,也沒有意識到和其他階級之間存在著斗爭[1]。
二、國內對于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研究
一直以來,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都是國內專家、學者研究的焦點之一,其主要研究內容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關于社會階級、階層問題的研究,二是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階級斗爭問題的研究,三是關于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過時與否的研究。
1.“經濟一元決定論”。該觀點認為,階級的劃分只能用經濟標準,即以社會集團在社會生產關系中所處的不同地位來劃分。[2]他們多把“有無剝削他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作為劃分現階段中國社會階級的基本標準,并據此將中國社會劃分為資產者和無產者兩大階級;而對于階級與階層概念的區別,陶岳潮認為階層是按一般的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來區分的,而階級是按一種特殊的社會資源———生產資料來區分的。[3]可以看出,持“經濟一元決定論”觀點的學者都認同經濟因素對階級劃分的決定作用,并進一步認識到了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是形成階級的基礎,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2.“經濟-政治二元決定論”。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現代社會,階級形成和分化雖然仍然是經濟現象,是在經濟領域里進行的,但它離不開政治權力的介入,政治因素同經濟因素的結合能更好地做出解釋。[4]段若鵬等認為,階級在本質上是經濟范疇,劃分階級的根本依據在經濟領域,即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是階級形成的根本前提條件,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條件。
因此,學者們的觀點較之前面的“經濟一元決定論”的觀點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借鑒的。但這些觀點主要是從宏觀上對其進行了界定,其不足之處是并未進一步對其進行微觀上的深入分析,這就造成了觀點的粗糙和模糊,使理論帶有很大的不明確性。所以,我們在劃分階級時,一方面需要對其進行宏觀上的整體把握,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微觀上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只有這樣,才會使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更加完善。
三、國外對于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研究
進入20世紀以來,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科技進步帶來的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呈現出許多新變化社會階級結構呈現出新的特征。面對這些新情況,國外的一些學者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末繼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之后在西方國家,主要是在英國和美國興起的又一頗具影響的馬克思主義流派。[1]羅默對階級與財產關系和階級與剝削關系問題的研究首先,羅默認為,階級的產生與財產的不平等分配有著必然的聯系。在他的分析中,一個社會成員,階級地位與他所擁有的財富多少密切相關,特別是與他在初始社會資產分配中的不平等地位相關,擁有財富越多,在階級等級中的地位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階級與財富之間的這種關系不是一種最初假定的關系,它是作為經濟活動的結果而出現的。其次羅默指出,階級與剝削的對應關系并不是明顯的。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購買商品,而人們對商品和閑暇具有各種各樣的偏好。在這種情況下,剝削的定義應該是這樣的:“如果一個成員在經濟活動中花費的勞動多于包含在他能用其收入購買的任何商品集中的勞動,也就是說,如果他預算內的商品集所包含的勞動少于他花費的勞動,他就受到剝削。同樣,如果一個人能以他來自生產的全部收入購買的所有商品所包含的勞動多于他花費的勞動,他就被定義為剝削者.[2]最后,羅默得出的結論是,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勞動價值論和剝削已變得不再重要,工人們最后團結起來進行階級斗爭與剝削沒有必然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剝削已成為一個不必要再強調的附屬物。
綜上所述,以拉克勞和墨菲為代表的后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將代替資本主義這一論斷持肯定態度,但在如何實現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及其革命主力軍等問題上,對正統的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解構。他們認為,隨著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各種新問題和多樣化的社會關系,這些問題體現的主要不再是階級之間的對立,而是人民大眾與官僚之間的沖突,化解這些沖突不需要階級斗爭,而是需要為爭取公民權利而進行的民主革命,通過激進多元的民主斗爭,資本主義最終會自然地過渡到社會主義。因此,工人階級不再是實現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同時階級斗爭將逐漸淡出社會主義的視線。
四、結束語
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新探索?一方面,我們不能采取機械排外主義的態度,對其一棍子打死,把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都看成是非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研究中,至少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方法論上,國外學者采取的數理分析、博奕論、社會學調查研究等方法能夠為國內學者提供參考;二是創新意識和批判精神值得學習。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中存在的一定合理性因素,我們應加以肯定。另一方面,我們更不能采取簡單拿來主義的態度,一概照-57-搬,把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不加分析地借鑒。總之,在研究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過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各種流派,我們一定要結合其產生的時代條件加以辯證地分析。
參考文獻:
[1]理查德·斯凱思:《階級》,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Lukacs,HistoryandClassConsciousness:StudiestoMarxistDialectics.Cambridge:MITPress,1972。
[3]李炳炎:《中國工人階級的現狀與前途》,載《海派經濟學》2008卷第20輯。
[4]邢林和·“工薪階層”的提法不妥[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