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建筑,或稱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生態建筑等,雖然提法不同,基本內涵是相同的,對其將成為21世紀建筑設計主流的認識也是趨同的。但是,要成為建筑師的行動,不僅涉及社會上的各個方面.同時還要解決很多認識上的、技術上的,以及建設體制和政策上的問題。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發展
1.綠色建筑設計措施
針對建筑特點和業主需求,該項目通過采用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引入節能技術,實現降低建筑能耗,節省運營費用;同時通過環境優化與控制技術手段實現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體現環境地產的主題。
該項目主要采用的綠色建筑節能技術措施有:屋頂綠化、透水地面、高性能的圍護結構、高效的空調系統和設備、全熱回收系統、節能照明系統、分項計量、導光筒采光、能源再生型電梯、低能耗辦公用電設備、中水處理系統、節水器具和節水灌溉等。改善室內環境質量的技術措施有:高壓微霧系統、PHT光氫離子凈化裝置和室內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等。
2.綠色建筑的內涵
2.1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即:“四節一環保”的建筑。這一定義明確了通過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對能源、土地、水和材料資源的消耗,提升建筑內部環境品質,減少建筑對外部環境影響的核心任務;突出了在“全壽命周期”范疇內統籌考慮的原則,強調了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功能要求,體現了“與自然和諧共生”、營造和諧社會的思想。
2.2 綠色建筑的理解
目前人們對綠色建筑基本含義的理解有些混亂,大致可分成兩類,即:“目標說”和“過程說”。“目標說”是一種橫向思維,將綠色建筑看作是一個包含了諸多內容的理想目標,現在也許達不到,但是我們實踐努力的方向。“目標說”總結了綠色建筑的基本原則和構成綠色建筑的基本框架,即:綠色建筑要有利于保護環境,要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資源,要使建筑對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降至最低程度,重視室內空氣質量、防比室內空氣污染,尊重地方文化傳統,追求建筑造價與使用運行管理費用之間經濟的合理性,既不能單純強調低建筑成本,使建筑付出高昂的使用代價,也不應為一個目標付出不切實際的初始投資。
3.綠色建筑設計推進的重要性
綠色建筑的實現除了必要的綠色規劃設計技術、綠色施工技術作為支撐條件外,必須要有房地產開發商和業主的推進和實施。中國建筑屬下的房地產企業中海地產是國內最早推動綠色地產研發與實踐的房地產企業之一。中海地產的綠色應用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在大量項目中的廣泛綠色應用,例如2009年,中海地產在建項目總建筑而積約1100萬m2,其中有約850萬m2建筑而積廣泛采用了加氣塊混凝土、外墻保溫、保溫屋頂、節能玻璃及外遮陽構件等綠色材料與設施。另一種類型是在專項綠色項目中多種類的綠色應用,例如2009-2012年,中海地產達到及預計達到國家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建筑而積達220萬m2,這些項目根據不同等級的綠色建筑標準,相應采用外墻保溫材料、太陽能光伏發電、中水回用系統、分項計量水表、電表、戶式新風系統、照明自動控制系統等眾多節水、節能材料、設施、設備、技術等,這些綠色應用的增量成本超過5億元。中海地產累計綠色實踐總投入己逾20億元。2012年在蘇州中海國際社區233一地塊開展了以“低碳、健康、智能”三大理念為核心的“春天工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設計目標建筑節能率80%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0%、節水率10%、非傳統水源利用率30%、可再生建材利用率30%。這樣的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提供健康、安全、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做到人和建筑、環境的和諧共處,推廣綠色建筑設計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4.結束語
多年來,我國在完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法規制度、組織管理體系,推進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綠色建筑試點示范等方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社會基本形成了建筑節能的共識。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已取得的成就為綠色建筑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展綠色建筑是建筑節能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是建筑節能工作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葉祖達. 我國綠色建筑的設計技術選擇分析[J]. 現代城市研究,2013,(10):60-69.
[2]梁浩,張峰,梁俊強. 綠色建筑產業新城助力新型城鎮化[J]. 城市發展研究,2013,(07):124-132.
[3]葉大華,胡倩. 基于低碳生態詳細規劃的綠色建筑指標體系[J]. 城市規劃,2013,(01):31-39.
[4]張建國,谷立靜.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挑戰及政策建議[J]. 中國能源,2012,(12):19-24.
[5]仇保興.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和建筑節能的形勢與任務[J]. 城市發展研究,2012,(05):1-7+11.
[6]張希黔,林琳,王軍. 綠色建筑與綠色施工現狀及展望[J]. 施工技術,2011,(08):1-7.
[7]于春普. 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J]. 建筑學報,2003,(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