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都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保障社會成員的生活上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民眾的關注。二者在屬性、保障對象、保障程度、保費負擔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同時也都具有保險的共性,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在當代社會,只有使得二者更加有效地協調發展,才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更全面更多層次的生活保障。
【關鍵詞】: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互動發展
一、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區別與聯系
(一)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的概念
社會保險是政府通過立法強制實施,運用保險機制處置勞動者面臨的年老、疾病、失業、工傷、生育等特定社會風險,在其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失去勞動收入的時候,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法定保險制度,具有強制性、普遍性、共濟性和公平性。
商業保險是作為保險人的保險公司與投保人采取自愿簽訂合同的形式,預定投保人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費,由保險人對在合同存續期間發生的約定危害保險事件支付給投保人一定數額賠償金的法律行為,是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具有盈利性。
(二)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既區別又聯系
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間有許多共性:二者都是以風險的發生為前提條件、都對風險進行轉移、都對被保險人進行經濟補償、都需要強大的保險資金作為后盾。從功能上看,兩者都是社會風險化解機制,社會保險是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中的主體,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險產生的重要制度基礎,同時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也是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1.保障對象不同
社會保險主要面向工薪勞動者,而商業保險則是面向所有社會民眾
2.經營目的不同
社會保障作為國家的一項社會政策,更注重保障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具有非營利性和強制性;商業保險則是按照市場原則運作,以營利為目的,不具有強制性。
3.保障程度不同
社會保險只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較低;商業保險則能根據被保險人的需求提供靈活的保障,滿足被保險人更高層次的需求。
4.費用負擔方式不同
社會保險費用一般由個人、企業、政府三方共同負擔;商業保險則完全由個人負擔。
二、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互相融合
(一)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互影響
一方面,二者相互沖突。在保險資源一定的前提下,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之間就會存在一些矛盾,一方的快速發展會降低人們對另一方的需求。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促進。首先,社會保險大多數公民都參加,當遭遇事故的時候,就能夠獲得保險給付,強化了公民的保險意識,對于商業保險具有重要的宣傳和推廣作用;其次,社會保險的普及和發達能夠減少商業保險的支出;最后,商業保險公司之間相互競爭,在推動商業保險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保險的管理和營運提供了新思維和新方法,有助于提高社會保險經營管理水平。
(二)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相互融合
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雖然性質上有所不同,但是保障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社會公眾提供安全保障,二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障的相互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一是保障功能的融合,二是保障范圍的融合,三是保險技術和方法的相互滲透。
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互動發展的案例與建議
(一)典型案例
1.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2012年8月30日,針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參保人大病負擔重的情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大病保險制度,在基本醫療保障基礎上,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進行報銷,意在減輕城鄉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
與基本醫療保險由政府主導的運作模式不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由政府以招投標方式,向商業性保險機構購買,保險機構作為第三方負責具體運作。政府通過購買保險服務,改善民生,是公共管理模式的有益創新,同時,有關部門應對相關商業機構的準入及各種市場行為進行嚴格監管,務必讓寶貴的資金實打實地用來減輕群眾醫療負擔。 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資金主要從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不給群眾增加額外的費用負擔。隨著試點工作的逐步推進,大病醫療的范疇不斷擴大,保險比例也隨之提高,大病患者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最高可達到90%,滿足了城鄉居民更高層次的保障需求。
2.湛江模式
2009年1月,湛江市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軌運行,引入商業手段,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提供一體化管理和服務——通過建立“一體化咨詢服務平臺”,保險公司向全市居民提供包括基本醫療、補充醫療、健康管理、商業健康保險等政策咨詢服務;通過建立“一體化支付結算平臺”,實現病人診療費用結算信息在保險公司、社保部門和定點醫院之間的共享。
湛江模式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相統一的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減少了社保部門的管理人員和運營成本,提升了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優化了醫療衛生資源管理,提高了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這種“統一政策、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的商保社保合作新模式,對完善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是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協調互動發展的成功案例之一。
(二)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協調互動發展的合理建議
1.發揮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補充作用
在養老保險方面,人壽保險公司可以提供更多包括固定年金,變額年金等豐富多樣的養老金產品,滿足社會民眾多樣化和不同層次額社會保障需求。
在醫療保險方面,商業保險也占據重要地位,我國開展的大病醫療保險以及湛江模式顯示出了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在保險技術方面,商業保險應積極發揮社會管理的功能,為社會保險提供精算技術支持、理賠管理、資產管理、保險金發放等服務,實現社會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減輕政府財政壓力,提高效率。
2.政府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
目前我國企業補充保險發展并不完善,許多企業都沒有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為促進企業補充保險的發展,政府可以適當向為職工建立補充保險的企業提供稅收等政策優惠,鼓勵企業發展補充保險。
3.政府要加強監管
政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社會保障的管理者,一方面政府要給予商業保險足夠的發展空間,支持鼓勵商業保險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要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加強對商業保險公司的監管。武漢市大額醫療保險委托商業公司承辦期間,曾發生商業保險公司以虧損為由,不再履行《大額醫療保險服務協議》,在2003年約有3000萬大額醫療保險未予賠付,鑒于此類事件的教訓,政府必須加強對商業保險公司的監管,制定嚴格的準入機制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保險基金安全有效運營,保值增值,包括近期的養老金入市,都必須強調政府的監管作用。
四、結語
當代社會,為進一步保障社會成員的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國家越來越重視社會保險在這方面的作用,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自然也收到了極大關注。二者都有各自的優點和長處,只有有效促進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協調互動發展,才能不斷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林義.社會保險[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覃箋.淺析我國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的融合發展[D].西南財經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