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鈞儒,我們不僅是民主人士中旗幟性人物,他還是一位杰出的法學家,是新中國最早提倡“依法治國”的人之一。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需要加快推進依法治館的進程。隨著《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在這部權威法律的指導支持下,相信無論國有還是非國有博物館,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背景下,博物館行業必將再次迎來春天!
【關鍵詞】:沈鈞儒;依法治館;制度建設;法律素養
沈鈞儒,我們熟知他是民主人士中旗幟性人物,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但往往忽略了他的另一個身份,他還是一位杰出的法學家,中國法制現代化的奠基者。曾在柏林出席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第五屆代表大會,并當選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他也是新中國最早提倡“依法治國”的人之一。
沈鈞儒早年以新科進士的身份,被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畢業后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在任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期間,培養了不少的著名法學家,如大名鼎鼎的法學家林亨元。同時,沈老還從事律師工作,曾擔任重慶律師公會主席,專接窮人和革命者的案子,以敢于主持正義不畏強豪而稱譽于當時的律師界。新中國成立后為建立和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沈老廢寢忘食,曾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開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沈老法學思想的核心即反對人治,主張法治;他認為國家強弱盛衰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法制是否健全,是否實行法治。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并于1999年寫入了憲法。2012年黨的十八大宣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而廣泛的革命。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在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博物館的創新發展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 ,為了博物館的健康發展,為了正確處理可能遇到的情況和問題,便需要加快推進依法治館的進程,將博物館的法治化建設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本人作為博物館的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對推進“依法治館”建設淺談以下四方面建議:
一、大力開展法律教育培訓,增強干部職工的法律意識
在總結“六五”普法經驗的基礎上,按照“七五”普法要求,圍繞博物館工作的重點,將學法用法專題列入單位學習計劃,適時安排《憲法》《民法總則》、黨內法規以及《博物館條例》等專項法律的集中學習。二是堅持每季度一次的法制教育課,邀請業界精英、法學專家、著名律師走進博物館講堂,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法治宣講,重在為工作人員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找準思路、對策,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三是積極組織職工脫產參加法律專題培訓班,根據單位特點和工作需求,安排相應課程培育學員集中用一段時間的
強化學習,學會用法治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是不定期組織法律知識考核測評制度,將法制考試工作納入每年的工作重心,硬性要求參考率達到100%,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終評先評優的測評因素,以此提升工作人員學法用法的積極性。
二、加緊進行制度建設,形成依法治館的框架體系
制度建設永遠在路上,堅持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進一步強化制度體系建設。一方面要集中梳理和重新修訂單位已經正式成文的制度,廣泛涉及綜合管理、干部人事、財務管理、參觀接待等方面的制度,構建基本的制度框架,可采取《制度匯編》的形式,收錄修訂完善的規章制度,讓匯編成為工作人員的“行為教科書”,方便工作人員如字典般隨時翻閱自查,嚴格按照單位規章制度辦事。另一方面要注重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方法,制度的產生必然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制度在草擬上必須邏輯嚴密、語言準確。每個規章制度正式成文前都應廣泛征求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反復斟酌完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要及時修訂、廢除舊制度中與國家有關最新制度、政策發生沖突、不適應工作需要的條款,以更好地指導實踐,凸顯制度的與時俱進。
三、積極拓寬宣傳渠道,營造依法治館的良好氛圍
在加強教育培訓的同時,立足單位的宣傳陣地,利用好宣傳欄、內部雜志、單位網站等載體,積極拓展渠道利用現有的硬、軟件設施進行法律宣傳。一方面可定期開展“法律宣傳主體月”活動,及時宣通報各種典型的違法案例,特別是單位內部發生的有可能觸及法律、或已經違背規章制度的行為,要作為典型及時曝光,發揮震懾力。二是可定時發放宣傳單和宣傳手冊、通過移動平臺發送宣傳短信,通過擴大輻射面積,對工作人員起到警示作用,將法治思維滲透到日常工作當中。三是開展法制宣傳進博物館活動,在博物館內部選擇定點區域、專職講解員,宣傳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并邀請觀眾參與文博物館知識趣味活動,展示博物館自身建設與法治建設同步發展的成果。
四、立足《博物館條例》開展相關工作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人民精神文化日益不斷增長的需求,《博物館條例》應運而生。作為中國博物館建設與發展的首部法規,《條例》針對當前亟待解決的一些重要問題作了明確規定,為博物館科學定性、準確定位、合理定責、規范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這對規范博物館監督管理,推動博物館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勢必會將博物館事業法治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為非國有博物館創造新的秩序
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4000多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數量也占到了2成左右。由于缺乏良好的經營保障機制,存在藏品類別雜亂、經營沒有合法手續、監管力量缺位等問題,給非國有博物館發展帶來了強大的阻礙。人員經費、場地建設、展品保護、軟件設施,對很多非國有博物館來說都是不可回避的問題。隨著全國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猛增的同時,不規范、鉆法律空子、甚至違法的問題也十分突出。此次條例明確定名為“非國有博物館”,將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設立的博物館進行了重新界定,無疑對促進民營博物館建章立制、規范運行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讓其看到了與“國有”博物館并肩綻放光彩的曙光。
(二)明確禁止非法收藏品
我國博物館館藏文物數量、品類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藏品是博物館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保護好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館的做重要的工作。此次條例明確要求,禁止取得來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這明確界定了藏品需要合法,這與世界各國在博物館收藏方面的公認立場一致。特別是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在吸納藏品與管理方面問題層出不窮,有的博物館藏品來源不清,有的藏品名目屬于國家禁止的非法收藏,有的藏品在管理上存在安全隱患。隨著條例的出臺,博物館藏品將在管理上走入正軌,堅守基本的職業道德,告別以前尚存的灰色地帶,嚴格遵守法律,促進博物館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明確強調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博物館條例》著重強調了博物館在教育、研究和欣賞方面的社會功能,并且把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在依法建設博物館的背景下,重塑博物館的教育職能,在規劃建設中投入更多的教育方案,讓更多的中小學生走進博物館,發揮博物館在教育方面的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用,這也是促進博物館法治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對于新時期的博物館行業來說,全面依法治國的理念集中體現在《博物館條例》的出臺,在這部權威法律的指導支持下,相信無論國有還是非國有博物館,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背景下,博物館行業必將再次迎來春天,依法治館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