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我國土地問題成為社會焦點問題,如何更好地滿足農民對十土地的需求,國家舉措運行了土地信息化管理機制,不僅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管理機制呈現科學高效發展態勢,也是為了對土地資源精準化管理,而這正需要信息化管理人員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管理路徑。
【關鍵詞】:土地信息化管理;策略;發展
1.土地地信自北管理時代必然性
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帶動了各項基礎行業的發展進程,地理信自、技術以及書庫技術和農業、工業等基礎行業項目的融合機制越發突出。在上地管理項目中運用信自、化技術,既能有效的減少管理工作中的繁雜工作,也能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在上地管理過程中,利用信自、化技術能在豐富的信自、資源中提取,有效減少工作時間的同時,也實現了工作準確率的提升。另外,在實際上地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要對上地資源進行集中審定和調研,通過信自、化管理機制,能建立高效科學化的上地資源管理體系,使相關部門管控措施運行的更加便利,并且能為上地管理工作提供高效規劃以及整治建議,實現開發利用一體化,在海量準確數據支撐下,進行科學化系統管理。
2.德國土地信息化發展現狀
德國作為地籍發展歷史悠久的國家,其地籍制度和地籍數據的采集、處理、建庫、管理和使用在國際上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在土地信息化方而也做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其宗地的文字性記錄存儲于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ALB系統中,而具有法律效應的幾何描述則全部存儲于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ALK自動化地籍圖系統中。ALB和ALK也被稱為德國的第一代地籍信息系統,只有把兩個數據庫合在一起才可以查詢到一宗合法地塊的全部信息;并且,為了確保二者數據的一致性兩個數據庫必須同時加以維護。此外,據統計,ALB中75%的信息也同樣存儲在ALK系統數據庫中,這也為地籍信息系統的數據存儲及后期的數據維護帶來了不少問題。
3.土地信息化管理現實的問題
3.1政府監管機制缺失
信息化技術應用過程中,不僅要進行技術升級,也要強化監督管理機制,因此,政府的監管體制缺失會對其產生嚴重的影響,特別是信息運行結構問題,應該引起政府的注意。
3.2信息化技術偏低
人工采集上地信息的時代,由于信自、采集工作不能和信自、資源變化相符,就導致信自、參考價值和使用價值缺失,我國信自、技術在應用中也發生了更新速度滯緩的問題,上地資源管理結構的系統化受到破壞,也降低了信自、技術管理效率。
4.土地開發管理中的信息化測繪
4.1信息化測繪概述
信息化建設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對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并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從而方便工作人員查閱。信息化測繪技術主要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充分使用數字化測繪,并借助網絡化的運行速度,即時向用戶提供地理信息服務的一種功能狀態。與此同時,信息化測繪技術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其中包括信息的管理、收集、整理、輸出等。
4.2信息化測繪的技術構成
信息化測繪技術由多項科學技術系統構成,并利用航空技術來進行數字定位,在一定的時問段內對測繪地理區域進行反復掃描,利用PKT技術強化其精準度。同時,信息化測繪技術主要是以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為技術核心,不斷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輸出。另外,為了實現高空領域與路面對接,當監控范圍內區域出現了自然災害,能在第一時問獲得信息資料,相關部門可據此做好抗災準備。最后,研究人員還應該對硬件系統做好創新工作,從而保證研制出來的電子產品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實現測繪技術的社會化。
4.3遙感技術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遙感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遙控數據具有分辨率高的特點在土地的更新、監測、調查等方面被廣泛的使用。多平臺、多傳感器、多角度、高空問分布率和高時相分辨率是未來高端遙感傳感器數據獲取技術的發展方向,遙感數據的獲取,為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工作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數據資料,為國家土地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遙感影像融合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遙感數據的提取分析工作效率,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空問。
4.4全球定位系統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的主要用途是在進行測繪時保證和完善測繪的精確度,在最短的時問內確定各級控制點的準確位置,可以不需要借助點問同時就可以完成高精度的測量工作,提高測繪的效率和節約測繪的成本。在測量中如果使用RTX技術,既能準確的得出定位的結果,還能對于不同情況的定位精度進行適當的調整。RXT技術主要是在對地形的測量繪圖、對城鎮地籍的測量、對不同區域交界位置的準確定位等中進行定位應用,在測量中主要還是使用全球定位系統。此外,還有一項新的技術叫做精密單點定位技術,其主要是與PPP技術相結合提高定位的精度,一般都可以保證精度在厘米級的范圍之內。在進行土地的普查時,對一些在地圖找不到參照物的情況,可以在全球定位系統中直接輸入。土地使用情況與公里網向交叉點的坐標進行處理,然后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導航到達目的地。
5.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信自、化時代的到來,上地信自、化管理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各級政府強化人員培養、設施建設、管理結構,也要提升對于信自、化技術的認知,在降低工作強度的同時,促進上地管理工作效率的跨越式發展。只有建立優化的信自、管控機制,才能推進我國上地信息化管理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劍萍.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與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8):146.
[2]寇維雙.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的探索[J].吉林農業,2013,(12):86.
[3]王珊珊.信息化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管理中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1):109.
[4]陳荔.土地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架構設計[D].長安大學,2008.
[5]馮占民.武漢土地管理中如何落實可持續發展觀[J].學習與實踐,2005,(11):54-56.
[6]吳良才,茶金學.知識經濟時代的土地管理與可持續發展[J].江西社會科學,2003,(03):241-243.
[7]程燁,蔣文彪,項家鈾.略論土地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J].中國土地科學,1997,(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