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經濟;馬克思主義;大學生;信仰
0.引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內以及國際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我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帶來的挑戰(zhàn),而且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我國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否堅定將會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因此,對大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進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1.現階段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的原因
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以及時代背景,筆者認為,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四個,分別是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學校教育的缺陷、西方思潮的影響以及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中國家庭的經濟收入增長,給大學生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時也使大學生沉浸在精神享受以及物質享受之中,肆意揮霍金錢和時間,擠垮了大學生的內在精神,使大學生思想落后,不思進取,盲目拜物,掙不脫金錢的枷鎖。另外,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而西方利用先進的互聯(lián)網科技傳播西方思潮以及觀點,吸引中國大學生關注西方事物,使一部分大學生產生盲目崇拜,思想動搖。而且學校對于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存在重大缺陷以及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使一部分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
2.解決對策
2.1利用新媒體傳播馬克思主義信仰
由于網絡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必須利用網絡科技的優(yōu)勢,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例如,我國教育部門或者是相關媒體,必須積極的了解大學生思想以及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并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在大學生日常接觸到的網絡信息中融入大量的馬克思主義信息,利用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融入馬克思主義。這方面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官方微博,或者是微信公眾號,甚至有可能開發(fā)游戲,總之,可以利用網絡科技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定期推送,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另外,也可以利用網絡社交平臺開展馬克思主義實踐活動,比如有獎競猜游戲等,積極的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融入馬克思主義思想,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環(huán)境。
2.2建立健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確存在一些問題[2]。所以,完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便可以在無形中解決一些問題。堅持先富帶動后富的路線,進行收入的合理分配,公平競爭,建立相應的薪酬機制,注重公平和效率之間的關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公眾的權益進行保護,使每一個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都能生活得更舒心、更放心和更安心。就當代大學生而言,必須完善相應的就業(yè)政策,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表現自我的舞臺,使大學生可以盡心盡力的實現他們的夢想,同時也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發(fā)展作出貢獻。例如,根據李克強總理的相關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思想理念,為大學生打造相應的就業(yè)平臺,提高大學生就業(yè)幾率,擴寬大學生就業(yè)范圍,黨和國家必須始終關注大學生的成長,并堅定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2.3完善教育形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當前我國高校教育存在重大缺陷。主要原因是教育形式過于陳舊,而且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深遠,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存在矛盾關系,過于陳舊的教育形式難以展現出馬克思主義具有的生命力。因此,必須完善相應的教育形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課堂講授是進行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手段,相對來說方式比較單一,教育效果并不好,所以應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改變這種灌輸式教育。例如,從事馬克思主義傳播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融入到大學生的群體生活中,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狀況,對大學生普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研究。把握好大學生心理活動以及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大學生展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針對教育形式單一的問題,相關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討論會,使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和討論一些新的現象,秉持著循序漸進原則,通過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解決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
2.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我國廣大青年應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發(fā)展而來,是凝聚民族思想的武器,是一種信仰觀念,給團結全國人民。而且大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對于新知識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大學生更容易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從而身體力行,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實踐中,從而在全社會大力推行。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時,因秉持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完善教育形式、社會經濟體制,并積極利用新媒體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傳播,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顧玉平.文化向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的新視野.[J]廉政文化研究.2012(02)
[2]周茜.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及其生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
[3]劉欣然.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形成的客觀機制——以文化哲學為視域.[J]知與行.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