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其延伸和跨界的服務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在此背景下,與法律密切相關的各行各業也迎來了大數據時代。本文通過大數據對律師執業法律風險現狀進行分析,選取民事法律風險作為研究切入點,結合現行立法和實踐,以形象可觀的方式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對律師執業民事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現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而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大數據;律師執業;民事法律風險
律師執業法律風險是指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因其執業行為而導致的可能承擔的一切法律責任或后果。律師執業法律風險主要有民事、刑事和行政責任風險三大類。盡管風險類型多樣,但筆者以“律師執業風險”為關鍵詞,通過CNKI檢索出42篇期刊文章和34篇碩博論文中,85%以上是有關刑事和行政責任方面,民事法律風險研究處于邊緣地位。考慮到大數據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筆者決定以民事法律風險作為切入點,淺談一下律師執業風險的相關問題。
一、民事法律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方面,律師的法律專業性極強,而社會分工不斷細化使其執業范圍越來越廣泛,風險種類也因此增多。隨著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力度加深,民眾的法律意識也在逐步加強。產生各類糾紛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主動尋求法律幫助并委托相關律師處理問題的企業和個人在不斷增加。因此,筆者認為律師執業法律風險的增加和影響范圍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生活日益繁榮是分不開的。
另一方面,律師與委托人之間實際上是供給與需求、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名義上雖然平等,但存在實際強弱勢之分。加之訴訟的對抗屬性決定了案件有贏的一方則必然有輸的一方。因此,按照正常情況,律師如果在整個案件過程中按照執業規則和法律規定做到審慎專業、勤勉盡責,即使敗訴了當事人也會充分理解。但實際生活中,除去律師因專業知識不扎實、工作態度不端正等原因致使委托人的利益遭受嚴重損失而被起訴的正常情況外,還存律師因無法達到委托人滿意及必須勝訴的要求而被大鬧律所、拖欠律師費甚至投訴的惡劣情況。
二、民事法律風險發展現狀
(一)風險分布年份
以“律師或律師事務所”為當事人,案由界定為“法律服務合同糾紛”以及“律所訴稱/辯稱”等關鍵詞在“聚法案例”查詢到的案件數目達4731件。同時借助該平臺可視化功能搜索可以得到圖一“審判年份”情況。分析圖一可知:2005—2016年,律師及律師事務所因代理案件被委托人起訴的案件在持續增加。其中在2013—2014年達到高峰期,2015年以后增速放緩。筆者認為,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2013年底最高院出臺裁判文書上網規定,2014年裁判文書大量上傳,公眾相關參考案例大量增加。
此外,筆者認為同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狀況也與其存在關聯性。近年來,雖然國內生產總值在不斷增加,但因經濟結構調整及相關政策出臺,其增長速度呈現趨緩態勢,其中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是同比增長最低的一年。筆者認為,律師的部分委托人在社會經濟發展下滑時會出現資金緊張甚至周轉困難的局面。若案件敗訴則其對于律師費將更為看重。考慮到收入、支出比例和對判決結果的滿意度等原因,想要減少、遲延甚至拒絕支付律師費的情況便屢見不鮮了。當然,導致以上糾紛產生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二)風險分布地域
根據搜索情況來看,糾紛案件在上海發生的比例最高為677件;其次是江蘇506件,四川則以329件位居第三。筆者認為,上海成為“榜首”與其本身經濟活躍、訴訟案件基數大、委托人整體法律意識高及發現問題的能力較其他地區突出是密不可分的。四川占據一席之地則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于該省近幾年經濟迅猛發展,訴訟案件成倍增長,涉及該類糾紛的幾率也隨之增加;二是相比于北上廣深等地區律師執業體系的完善,四川律師整體的知識水平和執業能力還處于不斷學習和提高階段,需要掌握和補充的知識技能較多,客戶的滿意度不容易達到。由于自身能力欠缺,部分律師也容易犯一些錯誤而導致承擔相應責任。這也是緣何掛牌律所及其執業律師能夠迅速搶占本地業務市場、擴大名氣的原因之一。
(三)被起訴律師代理案件類型
根據陜西稼軒律師事務所公布的數據分析可知:代理民事案件而被起訴的占82.14%,刑事案件僅有13.1%,從裁判文書數據庫上傳的文書總量比例來看,民事案件裁判文書約是刑事案件裁判文書的4倍,而律師事務所被訴的案件中,律師代理民事案件超過代理刑事案件的6倍,[數據來源:陜西稼軒律師事務微信公眾號iCourt法秀《大數據解析律師執業風險》一文。]由此可見就代理案件類型來看,律師和委托人之間更容易產生糾紛。
(四)訴訟依據和理由
《律師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是客戶要求律所或律師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主要法律依據。同時,因為客戶與律師之間就代理案件簽署有各類委托合同,約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及相應的違約責任。因此,客戶還可以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以違約為由進行索賠。
分析裁判文書網50份具有代表性的判決文書內容,結合部分執業律師的經驗分享,筆者認為訴訟理由主要在于:1、未盡職履行相應義務;2、超越代理權限給客戶造成損失;3、虛假承諾;4、違反執業紀律;5、因疏忽大意導致案件復雜或喪失勝訴權;6、盲目出具法律意見書;7、違法規定混亂收費等等。律師在辦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上問題,尤其是未盡職履行義務占最大的比例,故律師辦理業務勤勉盡責是第一要務。
三、民事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關制度,規范代理行為。首先,應當規范風險告知制度,包括一般風險告知與本案特別風險告知;其次,委托代理合同應詳細約定律師和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出現糾紛時有據可依;最后,明確收費標準和方式,杜絕案外收費,嚴格按規定提供票據。
(二)提高知識水平,增強執業能力。律師風險防范最重要的主體是律師自己。因此,律師在執業過程中,首先要不斷地汲取新鮮資訊,積極參與行業和協會組織的專項培訓和交流活動,了解法律最新動態,提高知識水平和執業能力;其次,絕不要包攬包訟予以承諾,并盡可能讓當事人出庭了解案件的庭審經過,及時溝通。最后,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恪守執業道德,遵守行業紀律,時刻繃緊執業風險防控之弦。
(三)律所嚴格用章制度和人員管理制度。律師和律師事務所是不可分割的主體,一旦律師風險發生,律師事務所也難逃其咎,因此律師事務所要加強風險教育,必要時設立專門專職的紀律檢查人員,加強風險警示教育,定期對律師進行評估和風險警示。同時進行用章登記制度,確保用章明確、合法,避免濫用。
(四)完善執業責任保險,擴大賠付范圍。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很難不濕鞋”。社會復雜因素日益增多,律師受到他人或意外傷害的可能性也不斷加大,除去故意因素外,律師很難避免終生執業而沒有任何過失,從某種程度分析,過失甚至是必然。完善律師執業責任保險,有利于提高律師風險防范能力,增強職業責任感,同時更有利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李進.防范律師執業風險深化律師制度改革[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7(01)
[2]洪蜀亮,田瑞華.律師執業風險及其控制研究述評[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3(09)
[3]朱峰.律師執業風險及防范措施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09(04)
[4]李玉騰.論律師執業風險[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2)
[5]朱慧靈.淺議律師執業風險與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