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禽類所攜帶的致病基因可引起禽類的呼吸器官或全身性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禽類,偶爾也能直接或間接感染人類。本文采用綜述,調研等方法,對禽流感病毒進行深入了解和歸類,在介紹禽流感病毒的類型,也會對預防禽流感和防治禽流感方面進行研究。對禽流感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禽流感;高致病性;病毒;預防與防治
第一章 禽流感概述
1.1禽流感歷史:
在歷史上一共爆發過四次大規模性質的禽流感,第一次在1918年的西班牙,第二次爆發時間為1957,爆發于亞洲,人們稱之為“亞洲流感”;在之后的1968年的第三次是“香港流感”(H3N2 亞型)。而最近發生的一次是在2009 年,被人們稱作“墨西哥流感”或“甲型 H1N1 流感”。 在這四次流感大流行中,以“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后果最為嚴重,曾導致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受到流感病毒感染,并且奪去了至少四千多萬人的生命(Taubenberger and Morens, 2006)。禽流感病毒(AIV)是由 Perroncito(1878)于 1878 年在意大利首次報道的 ,此后又在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被陸續發現。目前人們認為,1918 年發生的“西班牙流感”是由 AIV(H1N1 亞型) 經人體適應后直接感染人并在人群中迅速傳播所造成的。而 1957 年及 1968 年發生的流感大流行則是由于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發生基因重配產生了新的變異株所造成的(Belshe,2005;Pappaioanou,2009)?,F已證明 1957 年的 H2N2 亞型的流感病毒中。
我國的禽流感病史最初爆發于2013 年 2 月,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全球首發于中國大陸,截至2013 年 5 月 20 日,中國大陸共發生 130 例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例。人感染 H5N1 禽流感病例以女性居多,年齡普遍在 50歲以下,2009-2010 年世界大流行的甲型 H1N1 流感主要侵襲兒童和青年。
1.2禽流感癥狀
根據現有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的調查結果認為,潛伏期一般在7天以內。
患者發病初期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也可以出現流涕、鼻塞、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變較重或病情發展迅速時,出現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第二章 禽流感病毒概述
2.1 FPV病毒(雞痘病毒)概述
雞瘟病毒(FPV)是已知動物病毒中最大、最復雜的病毒之一。雞瘟病毒屬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能感染各種鳥類和家禽,尤其以雛雞的易感性最高,臨床上主要分為皮膚型、黏膜型以及混合型。
雞痘是由雞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各年齡和品種的雞都很容易感染,但幼年時期雞的敏感性最高。雞痘通常分為皮膚型和粘膜型 2 種,前者以皮膚(尤其頭部)的痘疹、結痂和脫落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并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雞白喉。有時可見混合型。近年來還出現了以結膜炎、眼鼻流炎性分泌物等為特征的眼鼻型和以內臟點狀出血(痘斑)、肌肉蒼白等為特征的內臟型雞痘。
2.2 FPV病毒致病機理
FPV 在感染細胞內復制主要形成兩類子代病毒粒子,一類是細胞內的裸病毒(INV),另一類是釋放到細胞外有囊膜的病毒(EEV)。在感染細胞裂解前,但是只有EEV 能夠在培養細胞和宿主動物體內感染擴散。
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病毒在感染后 2 h 內即被絨毛尿囊膜的外胚層細胞吞飲。經 48 h 的潛伏期后,于胞漿內散在的病毒裝配區內就出現了未成熟的病毒粒子。
最后從細胞表面出芽,獲得一層源于感染細胞的囊膜。FPV 易在雞胚絨毛尿囊膜表面上生長,可在3天內形成白色隆起的痘斑,痘斑中心之后就會壞死,色澤變深。
FPV 易在組織培養的雞胚成纖維細胞(CEF 細胞)內增殖后,產生明顯的細胞病變,并可在感染細胞的胞漿內看到包涵體。Parks 等以 TK基因為同源序列, p7.5 為啟動子, Lac Z 為標記基因, 用 CEF 細胞培養,對重組 FPV 發生規律進行了研究, 結果發現在引入質粒 DNA 后 4 h 即可檢測到重組 FPV。說明在 CEF 細胞上 4 h 內至少可完成一代以上 FPV的重排、蛋白表達及裝配過程。
2.3 NDV病毒(新城疫病毒)概述
疫病毒(NDV)會引起的一種以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出血為典型病變的高度接觸性、急性敗血性禽類傳染病。也被我們稱作又稱亞洲雞瘟,除家禽外,至少有200多種鳥可以自然或實驗室感染,是危害世界養禽業的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分段,有包NDV 膜 RNA 病毒(Alexander, 2001),NDV的病毒粒子接近圓形,直徑在 100~500 nm 之間,有囊膜,基因組具有 15,186 或 15,1922個核苷酸,病毒基因組編碼六個結構蛋白,依次是 NP、P、M、F、HN 和 L。
NDV病毒粒子內部為一直徑約17nm的卷曲的核衣殼,其內含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外有一個雙層脂質囊膜,其內襯有一層特殊的M蛋白。囊膜的外層又被有纖突的蛋白膜覆蓋。(分別是具有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活性的HN蛋白和具有融合功能的F蛋白)
2.4 NDV病毒致病機理
NDV病毒復制過程首先是通過 HN 蛋白多肽介導的作用,將病毒吸附在細胞受體上,經過 F 蛋白的作用,病毒與細胞膜產生融合,然后病毒的核衣殼進入細胞。
NDV病毒的復制都在胞漿中進行,NDV 為 RNA 負鏈病毒,必須通過 RNA 依病毒賴的 RNA 聚合酶的作用才能合成互補的正鏈 RNA。
然后病毒借助細胞的生物合成系統合成病毒的基因組以及一些關鍵的蛋白質。F 蛋白先合成一個無功能的前體 F0,經宿主細胞中的蛋白酶裂解作用成為 F1 和 F2。
最后在在感染的細胞中,被合成的病毒的蛋白質被運到細胞膜上,經過蛋白的整合作用,細胞膜被修飾,在衣殼,最后病毒粒修飾處組裝病毒的核子在細胞表面出芽。
第三章 禽流感的預防與治療
3.1禽流感對禽類的預防和治療
往年發過病的禽舍,孵出的幼雛或從其他途徑引入的幼雛應用雞痘疫苗免疫。若過去發生過雞痘或使用過鴿痘苗免疫的禽只,應當再進行一次雞痘疫苗的接種,這是因為由鴿痘苗提供的免疫時間不夠長。在痘病流行的地區,應該用雞痘苗來預防來自鄰近(受威脅)地區禽群的感染。
3.2禽流感對禽類的預防和治療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遠離家禽,現有研究發現,目前認為,攜帶病毒的禽類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傳染源。減少和控制禽類,尤其是家禽間的禽流感病毒的傳播尤為重要。倡導和培養個人呼吸道衛生和預防習慣,做到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合理加工烹飪食物等。需特別加強人感染禽流感高危人群和醫護人員的健康教育和衛生防護。
一旦得了禽流感,人感染禽流感治療策略主要是在適當隔離的條件下,給予對癥維持、抗感染、保證組織供氧、維持臟器功能等方面。對癥維持主要包括臥床休息、動態監測生命體征、物理或藥物降溫??垢腥局委煱共《尽?/p>
參考文獻:
[1]向妮娟,周蕾,懷揚.等,2005-2009 年中國人禽流感( H5N1)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 6) :1070-1073.
[2]閆鐵成,肖丹,王波,等中國大陸 130 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農學版).
[3]曹殿軍,劉明,王莉林,等.新城疫病毒F48E9株病毒糖蛋白的功能分析[J].中國獸醫學報,1996,16(6):534-539.
[4]江國托,王永沖等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與雞新城疫病毒(NDV)在SPF雞胚上的相互干擾作用[J].中國獸醫報,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