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從而進行自我理解、建構和感悟,教師在過程中要成為引導者角色,在學生出現認知障礙的時候給予幫助。但是目前的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精力投入與學生的能力提升依然不成正比,閱讀教學一直處在改革和探索中。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優化閱讀教學設計,以期改善目前閱讀教學課堂中的一些現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寫作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即教會學生“如何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掌握并運用“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對探究性閱讀與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倡多角度的閱讀。當前的閱讀教學主要是指一篇篇課文的教學,把閱讀教學變成了閱讀訓練,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導致學生學習被動性。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教學設計是教學開展的指揮棒,進行教學設計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一、探索優化閱讀教學,上好讀寫指導課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閱讀教學改革正向縱深方向發展,傳統的以掌握知識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如今課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愈發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特有的感受力。如今的閱讀教學是指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多重交流的動態的過程,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啟迪學生心智,讓他們運用優美的語言來打動更多人。下面以《黃果樹瀑布》讀寫指導課為例,簡單說明。
學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在電視里也見過很多壯觀的瀑布,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見過真的瀑布,誰愿意給大家說一下自己見到瀑布的感覺。下面我們看一下李有貴老師怎么用文字來像我們展示瀑布的。
(一)教師導入,初感聲音
大屏幕出現大寫的“聽”,音頻文件輔以一段瀑布錄音。聽到這段聲音想必同學們很想知道這個瀑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下面讓我們走進黃果樹風景區。
(二)細讀品味,聆聽聲音
1、找聲音
輕輕打開書本,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把描寫黃果樹瀑布聲音的句子用“_____”劃出來。
2.品聲音
(1)瀑布的聲音有什么特點,找出表示聲音響的詞語。(嘩嘩、人喧馬嘶、喧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訇然作響)品讀這些詞語,感受擬聲詞的精妙。
(2)作者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這“嘩嘩”的水聲又像________________。(給學生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們組織自己的個性化語言)
(三)寫法遷移,描摹聲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聆聽美的耳朵。”用心聽一聽,你聽到了什么?(播放雨聲)請你試著用一小段文字把這種聲音生動描述出來,(生練寫)美在我們的生活中,美也在我們的感受里!讓我們用妙筆去把它們記錄下來。
二、細品古詩,感受別樣學習樂趣
在閱讀之前,學生很少花時間靜下心來和文本進行對話。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在講,問得多,學生讀得少,悟得少,學生在文本解讀過程中仍然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復、模仿他人的閱讀,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極少。教師要跳出句式、結構、語法等規范教學的模式,提倡語文閱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傳誦千年的經典詩作,詩人僅用寥寥二十個字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意境深遠的山水人物畫,讀來畫面感強烈,精雕細琢和極度的夸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里,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體會到這些就必須引導他們加強誦讀。
(一)通過“凄凄雪景”挑起詩語情場
1、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名篇,是描寫雪景的代表作。這么好的詩,誰來第一個讀?
2、讀古詩有節奏,只能算朗讀,如果能讀出詩中的畫面,那就是高手了。“江雪”要怎么讀,才有畫面感?
3、聽詩也是一幅畫。你聽了他讀的“千山”,“萬徑”,想象前兩行詩的畫面。將“蓑笠翁”聽出畫面感,你仿佛看見一個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
(二)品讀“萬般孤寂”,建構兒童言語
1、播放朗誦帶讓學生聆聽大家誦讀藝術。
2、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的畫面感,把大家帶到那大雪紛紛的場景之中。
3、(配樂朗讀)如果用一個詞來描繪這一幅江上雪景的話,你會用哪一個詞?
4、情景交融:作者心情你可否感受的到?(介紹寫作背景)
5、再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漁翁的精神。同學們全體起立,讓我們齊讀古詩,再次感受他面對重重困難而頑強不屈的精神。(生齊讀)
將清朝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與此詩對比朗讀,想象詩中的畫面,再讀讀詩,感悟詩人的心境,讓閱讀變成學生們的學習伙伴。
三、用心完善諦聽閱讀教學的春天
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但需要學會文人表達的巧妙,感受語文文字之美,而且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還引導著我們要教會學生激揚文字,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鮮活的個體,他們有思想,有意識,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要高度尊重學生,我們可以對他們實施必要的引導,也可以提出我們的殷切期望,但是教學中有一點不能忽略的就是要聆聽學生心底的聲音,尋找他們需要的方式,將自由、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都融進每一節課,用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讓閱讀在課堂都可以流行起來,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參考文獻:
[1] 馬冠南. 順應“生”意 回歸自然——淺談小學語文生本高效課堂的教學創新[J]. 課外語文. 2017(01)
[2] 車德旺.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本對話的時機[J]. 好家長. 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