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作為高知識分子具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應當更好的為社會創造財富。通過大學教育大學生應當具有比較完滿的人格、素養。大學教育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完成這一目標。道德教育對大學生完滿人格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公平觀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公平觀的教育問題亟待解決。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將公平提到了更高的地位。本文將從馬克思哲學角度對大學生公平觀教育的重要性進行探討,分析大學生公平感降低的影響因素。可以讓更多的大學生享受到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關鍵詞】:大學生;公平觀;哲學;教育
一、大學生公平觀教育的重要性
公平觀是指對公平的理解和態度,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效益觀念、競爭觀念、正當個人利益觀念、自強自立觀念、社會公正觀念等都是大學生十分欣賞,并努力追求的新觀念。”正確的公平觀能夠促使大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更易于適應社會,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其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決心。沒有良好正確的公平觀,大學生就有可能走向極端,甚至走向社會的反而,從而影響國家和社會的正常發展。
(一)認識反作用于實踐,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公平觀。
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當錯誤的認識指導實踐時,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大學生即將成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其群體的認知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因此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公平觀來指導實踐活動實現自身的理想,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1、大學生社會公平感影響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和確立。 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就決定一個民族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套科學的價值觀適用于我國國情。面對思想交錯的復雜世界,大學生各種認知和判斷能力沒有完全成熟,西方國家通過影視、商品等各類手段向大學生灌輸西方的政治觀點、價值觀點。如果大學生的社會公平感超出了界限,大學生主觀認知就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不認同感,無法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其心中的地位。
2、大學生社會公平感是影響其個體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人格對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受自我認同和自我預期的影響,而自我認同和自我預期往往是通過各種社會實踐而獲得的。社會公平感在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擁有較強社會公平感的大學生對自身價值有正確判斷,有積極向上的態度處理人際、社會關系;社會公平感比較弱的大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和扭曲。
(二)大學生主體對公平的渴望
大學生作為一個信息來源比較快的敏感群體,相比于其他群體大學生更渴望被公平對待,需要處處感受到公平。對于未接觸社會的大學生來講,學校環境給了大學生相對比較大的公平感。但隨著大學生面臨畢業,就業的壓力使公平感有所下降,社會環境與學校環境的不同給大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和認知。大學生自身受到高等教育可以更好的感知社會,但其卻無法在高等教育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增加了大學生對社會的不滿,使其覺得受到不公平待遇,容易引發不恰當行為。
二、降低大學生公平感的影響因素
(一)對公平內涵的錯誤理解。
大學生公平的降低其重要因素在于對公平內涵的錯誤理解,認為公平是永恒、抽象、絕對的公平。對公平內涵的理解偏差造成了其公平感的降低。
1、忽略了公平的歷史性,認為公平是永恒的。公平是人們對客觀事實的主觀反應,會隨著歷史發展不斷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公平屬于上層建筑,會隨著經濟發展而變化,人們關于公平的標準也會隨之變化,不存在永恒不變的公平尺度。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往往不能隨著經濟發展看待公平,導致其產生公平的標準是亙古不變的錯誤認識。
2、忽略了公平是具體的,認為公平是抽象的。公平是具體的,不同的事件、主體、現象所獲得的公平判斷是不同的。社會上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差異,面對同一件事情和狀況個體公平的感受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要正確看待公平,將其置于具體的情況、問題中,不能簡單孤立的看待。大學生對公平的評判往往只注重自身的感受,沒有將公平放到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常常產生不公平感。
3、忽略了公平的相對性,認為公平是絕對的。由于存在各種客觀的差異例如:國家之間的差異、各地區之間的差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由于這些差異的存在公平就不可能是絕對的,絕對的公平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想象。公平只能是在以往公平的基礎上更加公平。而大學生往往不能正視這些差異,一味追求絕對的公平。
(二)實踐決定認識,結果不公降低大學生公平感。
大學生在后兩年面對進入社會的壓力,首要問題就是就業。大學生在大學里基本享受到了機會公平和過程公平,所以更看重結果公平。但社會職位遠遠少于大學生畢業數量,這就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同的職位、薪資使得大學生就業之間存在差異,加之一些學生依靠關系找到好的工作時,其他優秀但沒有關系的學生就會有結果不公的感覺。
三、大學生公平觀教育的路徑選擇
大學生公平感的重要性決定了必須要重視大學生公平觀教育。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途徑來實現。
一、學習科學的公平觀是解決大學生公平觀教育問題的首要途徑。
正確的公平觀可以指導大學生更好的生活、學習。學習科學的公平觀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著重要作用,此類課程使大學生可以運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公平,將公平放入具體事件進行分析更加科學的認識、理解公平,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建立起科學的認知。
二、讓大學生更多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社會公平的體驗感。
大學生不公平感產生的重要因素就是跟社會接觸少,缺少社會體驗,從大學進入到社會一時間很難轉換,對待問題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太過于理想化。對于社會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不能正確的理解,不公平感由此提高。為了減少這一因素的影響,學校要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大學生提早接觸社會,更好適應社會。
公平觀教育問題并非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的,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來看待這個問題,用科學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將公平觀教育推向新的高度。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學生公平觀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