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在開過股東大會之后,摩拜被美團以3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據透露,美團是以股權加現金承接債務方式收購摩拜,其中換股11億美元(摩拜股東獲得美團點評股票),現金16億美元,承接債務10億美元。
從細節來看,是優先股股東發難,在議事規則中,摩拜超過50%的優先股股東,可以決定公司重大事項。而管理層沒有一票否決權。
據悉,在股東會之前皆有變數,甚至滴滴也發來收購要約。但是,股東會結束,一切塵埃落定。依靠資本推動的公司,最終話語權還是金融資本。
從成立以來,摩拜累計融資超過10億美元。其中,E輪融資6億美元,D輪融資2億美元,C輪融資1億多美元。
美團收購確認后,那么投資人相當于把現金拿回來,賺了一倍的美團股票。
但是截至目前的新聞稿,并未確認摩拜的債務歸屬。
在藍鯨TMT公布的信息中,摩拜欠用戶押金60億元,欠供應商10億元。而其運營支出每月4億元,去年12月單月營收則為1.1億元。
確實,如果不繼續投入資金,按照業內人士預估每年投入8億~10億美元運營開支,那么摩拜當前的局面僅可維持不足一年。
摩拜CEO說道:“稍微讓我有點欣慰的是,團隊和公司還沒有把大家的錢虧光,還有點小的收益。”
在落定之前,摩拜在大股東騰訊的推動下,找到了接盤俠王興。
對于騰訊而言,賣給滴滴和賣給美團都不錯,反正后者都是自己的聯盟成員。
但對于滴滴而言,正在出租車市場受美團的猛烈攻擊,如今又在單車市場被美團偷襲,實在難忍。
對于美團,兩個動作,突然讓市場發現,“美團出行”已漸漸成型。
中國互聯網行業內,運營效率最高,人均成本最低,最會啃硬仗、會打地面戰的美團入局出行了。
而美團進場的成本,其實很低。恭喜美團王興先生喜提摩拜。
這件事發生在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的當天,一進一退,時也命也。
ofo和mobike,一個曾被滴滴試圖控制,一個已被美團拿下,中國互聯網目前咄咄逼人的,已經從BAT改頭換面成了TMD。
頭條、美團、滴滴三小巨頭的崛起,一定是要在一場大的戰役之后的。
頭條已經通過抖音在清掃戰場,直播和其他短視頻網站難逃死路。而最近,頭條又迎來了國家的大力整頓。頭條未來走向也撲朔迷離。
但是滴滴和美團的大戰,消滅的會是誰,現在已經有所端倪。
在半年前,誰會想到,美團會以“出行”作為戰略的突破口呢?不得不佩服王興的眼光。
美團打滴滴,有一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感覺,滴滴渾身難受,卻沒有什么有效的反制手段。
滴滴反過來進入外賣市場,不過是戰略反饋罷了,很難對美團產生威脅,畢竟,商家資源不是那么容易撬動的。
接下來的出行大戰,可能更加精彩。第二次共享經濟大戰已經開打,我們就搬好凳子,買好瓜子,坐看大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