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FOF是一種專門投資于其他投資基金的基金,通過持有其他基金而間接投資各種類型的金融資產,其本質是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因而,這種相對穩健的產品,自去年以來不僅是高凈值人群的所愛,也吸引了很多普通大眾投資者的關注。
私募FOF被“搶買”
日前,同花順平臺信息顯示,中信證券推出了一款全明星陣容的私募FOF產品。該產品集齊了國內六大知名基金經理,包括千合資本王亞偉、景林資產高云程、淡水泉趙軍、拾貝投資胡建平、盤京投資莊濤和煜德投資靳天珍。
作為業內的明星私募基金經理,以去年業績來看,景林資產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68%,盤京投資收益率達到41%,拾貝投資收益率達到34%,淡水泉達到30%,而千合資本去年收益率也有26%。這在業內來說,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因此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往往很受投資者關注。
而從該私募產品的銷售數據來看,該產品推出后的4個工作日,就賣了將近50個億。而該券商的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稱,“這款產品購買門檻是100萬元起步,個人投資者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機構、上市公司、其他企業等,目前幾乎要托人才能買到”。
事實上,有數據顯示,自去年開始,私募FOF產品就有火起來的趨勢。進入2018年后,在市場震蕩加劇的情況下,這種形勢更加明顯。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得到很大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1月1日至3月2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的信息中,就有50只FOF產品完成了備案,而去年同期只有20多只。查閱具體信息,可以看到,今年已經備案的私募FOF基金中,基本都是實力較強、在市場上具備一定知名度的私募,如原南方基金基金經理邱國鷺掌舵的高毅資產、巴克萊資本原基金經理俊辰掌舵的玉數投資,以及北京中投保信裕資產等。
招商證券一名研究人員表示,對于私募FOF,機構愿意做,客戶喜歡,那么今年私募FOF產品肯定會掀起一波熱潮,未來還會繼續出現大規模發行和搶買的現象。
第二批公募FOF已經到來
2017年9月,證監會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單,華夏、南方等6家公司旗下均有基金獲準發行。至此,公募基金正式步入FOF時代。
2018年3月中旬,又有3家公募基金拿到發行公募FOF的批文。這3只產品分別為前海開源裕源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上投摩根尚睿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和中融量化精選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批文還顯示,監管要求這3家公司應自批復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基金的募集活動,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不得超過3個月。根據第一批公募FOF的發行歷史,獲批時間為2017年9月、成立時間集中在10月下旬到11月初,因此業內人士預計第二批FOF有望近期發行并在第二季度成立。
根據證監會基金審批信息,截至1月26日,目前申請待批的FOF達到90多只,涉及50多家基金公司,其中華夏、匯添富、博時、富國、廣發、國泰、華安、諾德、鵬華、平安大華、長盛等基金公司申請數量都超過3只。
能否擔起“資產配置神器”稱號
FOF投資標的是基金,按照理論來說,投資風險相對而言會更低。那么,首發成立的6只公募FOF,經過半年左右的運行,現在業績情況怎么樣呢?
統計顯示,首批6只公募FOF基金業績差異較為明顯。截至3月6日, 6只中有3只自成立以來取得了正收益,凈值大于1元,它們分別是建信福澤安泰混合(FOF)、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和華夏聚惠(FOF),其中建信福澤安泰混合表現最好,自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為0.99%,南方全天候策略凈值增長率則為0.86%,華夏聚惠也獲得了0.24%的收益。
然而,對比其他3只公募FOF,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其中,嘉實領航資產配置混合(FOF)表現最差,自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為-1.74%,海富通聚優精選混合(FOF)成立以來也下跌了1.6%。
從首批公募FOF的批準到募集結束,據不完全數據顯示,6只產品合計規模或突破160億元。
與公募基金10萬億元的市場規模相比,FOF的認購規模剛達到1%。而在賺錢能力方面,首批獲批的6只FOF基金中有5只權益類資產比例低于40%,契合大多數老百姓對低風險產品的需求,但如果想要做成美國FOF的賺錢水準恐怕很難。因此,從業績和規模來看,公募FOF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還是要做好業績,接受市場和投資者的檢驗。
再來看下私募FOF產品,數據顯示,2017年前8個月,七成以上產品獲取正收益。2017年私募FOF累計收益率平均值達5.3%,較2016年的1.05%也有所提升。因此,近年私募FOF的發展逐漸升溫。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國內私募證券FOF產品總發行量大約在100只。但是2015年以后,私募證券FOF產品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每年的發行數量達500只以上。截止到2017年12月底,私募證券類FOF達到近3000只。但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進入該領域機構數量的增多,各自的管理能力也將加速分化,未來還將面臨洗牌。
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研究院金融學教授李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FOF基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主要工具,有望成為打破資產荒的利器。但同時,私募FOF行業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如投資體系存在認知偏差、FOF基金的角色定位模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