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原油期貨正式在上海掛牌交易,從研究到鳴鑼上市,中國原油期貨走過了17年的歷程。業界專家認為,作為首個對境外投資者無特別限制的金融產品,原油期貨上市將推動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邁向新階段,未來境內外投資者的同臺交易有望復制到更多產品。
對此,不少投資者蓄勢待發,也想在原油期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但究竟該如何投資原油期貨,特別是對個人投資者如何去玩,投資中需要注意什么?
上市第一周成交額突破千億元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簡稱INE)原油期貨上線一周以來,境內外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以及大型貿易商均積極參與,市場運行平穩,成交日趨活躍,價格發現功能初顯。
INE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SC原油期貨總成交量為27.8萬手,總成交額為1159.23億元,總持倉量為8198手。其中,主力合約SC1809一周總成交量為27.4萬手,持倉量為7058手,較開盤首日增倉3944手。
在價格方面,SC原油期貨從周初掛牌上市就呈現高開低走格局。其中,主力合約SC1809在3月30日的日盤收盤價為420.3元/桶,較上市首日開盤價(440元/桶)下跌19.7元/桶,但較前一交易日上漲了13.5元/桶。該合約在3月31日的夜盤收盤價為418.8元/桶。
銀河期貨原油首席分析師胡文靜表示,上市5個交易日以來,原油期貨成交日趨活躍,相比開市前兩日,后3天成交量明顯增加。經過5天的沉淀,持倉量比第一天翻了一番,顯示市場參與者對SC原油期貨信心十足。
國泰君安期貨原油研究總監王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市場交投狀態看,SC原油期貨的交易量處于逐漸放大趨勢,市場流動性良好,考慮到全球原油市場對一個新興市場前期的觀察態度,預計未來成交量將持續放大。
從投資者參與情況看,SC原油期貨上市以來,境內外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以及大型貿易商、基金公司等單位客戶均有參與,客戶數量穩步上升。其中,上市首日參與集合競價的客戶共413家,包括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嘉能可(新加坡)有限公司等。此外,摩科瑞能源貿易(北京)有限公司、上海致達海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也以對沖、套利、套保等方式介入首批交易。
國際化是設計時最重要考量
原油期貨的推出在中國期貨史上具有里程牌式的意義。
和現有國內的期貨上市品種不同,原油期貨首次實現境內外投資者無特別限制的同臺交易,在業內專家看來,這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再進一步,國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邁向新階段。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稱,最主要的考量就是要讓它成為一個真正國際化的品種,國際的投資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參與。
他舉例說:“國際投資者可以用外匯來作為保證金,然后他交易,賺了錢或虧了錢,可以把外匯折成人民幣,你可以把人民幣重新換成外匯,每天可以匯進匯出,非常方便,所以我們國家外匯管理局、人民銀行也給予了很多支持。稅收也是一樣,境外投資者到國內來交易,賺了錢怎么交稅?我們國內的投資者現在賺了錢可以不用交稅,現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文,三年之內免除境外交易者獲利以后的稅收。一視同仁了,最多考量就是在這個方面,使得原油期貨真正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平臺,全球投資者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參與。”
目前,我國已上市49個商品期貨品種,基本覆蓋能源、化工、農產品、金屬等國際市場上主流的交易品類,商品期貨交易量也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境外交易者不能買也不能賣。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原油期貨的設計一開始就確立了國際化原則,按照國際平臺、人民幣計價、凈價交易、保稅交割的路徑,境外交易者可以通過多種模式參與交易,交易中心也接受外幣作為保證金,打通了境內外投資者參與的通道。
此前為支持原油期貨上市,包括證監會、外匯局、人民銀行、海關總署、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專門出臺配套政策,并修訂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取消境外投資者參與市場的限制,為期貨市場國際化搭建起基本制度框架。“可以說既吸收國內期貨市場運行的經驗,又充分遵循國際慣例。”期貨專家常清表示。
業內人士透露,原油期貨上市后,借鑒這一運行和監管的框架,鐵礦石等多個品種的國際化或將陸續“適配”,未來境內外投資者有望在更多金融產品上同臺競技。
個人投資者門檻高
INE原油期貨交割品種為中質含硫原油(代碼,SC),交易單元為1000桶/手,以人民幣計價,最小變動價位為0.1元(人民幣)/桶,漲跌停板不超±4%。而外盤原油期貨(主要為美原油期貨)交割品種為輕質低硫原油,以美元計價,且漲跌停板幅度不受限制。
INE原油期貨的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的9:00~10:15、10:30~11:30和13:30~15:00,雖其也開展連續交易,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21:00~次日2:30,但相較于外盤幾乎為全天候的交易時間,連貫性較低。
INE原油期貨適合哪些投資者,有什么門檻?國內原油期貨并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按照原油期貨投資者適當性準入門檻規定,單位客戶申請交易編碼前5個工作日保證金賬戶可用資金余額均不低于人民幣100萬元或等值外幣,個人客戶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或等值外幣。可見,個人投資者的門檻并不低。
更重要的是原油期貨投資者還需具備專業的原油期貨交易基礎。個人投資者需要通過能源中心認可的知識測試,并答對80%以上的題目,此外,還需要有相關真實交易或仿真交易經驗,以及無不良誠信記錄。
那么,個人投資者要注意些什么?
由于期貨操作與股票等其他投資不同,實行每日結算,一旦保證金不足,期貨公司會避免自身損失擴大,選擇強行平掉客戶部分或者全部倉位,將所得資金填補保證金缺口。再加上INE原油期貨剛剛上市一個月,K線的參考價值不多,這時更多的是看清基本面,謹慎行事,而討論技術面則為時過早。
由于INE原油期貨的投資價值豐富,其作為資產配置的新工具和手段,除了能為實體企業規避風險,還能為投資者提供跨期套利操作。但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其存在很高的技術操作要求,并且風險程度較高。
對此,方星海表示,原油期貨風險相對較大,在個人投資者準入方面設置了50萬元的門檻,對于特別沒經驗的投資者而言,建議先不要忙著參與。
對于境外投資者,方星海介紹,對注冊有一定要求,特別是監控系統實現穿透式監管,目前監控系統能夠看到每一個賬戶,所以境外投資者來參與交易也能做很好的風險防范。
TIPS
原油為何以“桶”來計量?
我國的原油是按立方米來計算的,但是在國際上,原油是以什么來計量的呢?答案是“桶”。這個來由也非常有趣。
為什么原油是用桶計算呢?因為世界上最早兩處打出工業油流的地方都盛產葡萄酒,而且在本國都很有名氣。打出工業油流的人們不約而同用葡萄酒桶盛放剛打出來的原油。1870年,洛克菲勒成立標準石油公司,他們使用的是自己家族生產的葡萄酒木桶并且自立交貨規格,1桶為42加侖。美國政府采取了英國商人和美國商人能共同接受的標準,也就是沿用洛克菲勒家族標準石油公司自行制定的標準,規定42加侖,約159升,為1桶。這個標準的原油計量單位“桶”就成為至今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原油交易單位。
“桶”主要還是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常用的原油計量單位,是以體積計量的。在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則是以重量計量的,使用“噸”作為原油計量單位。因為各地出產的原油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原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128~142千克。
國際間在計算石油產供銷時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按容積計算,用桶或升表示;另一種是按重量計算,用噸表示。一噸原油等于多少桶?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于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1噸則約等于7.2桶或者7.3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