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我國金融發展理念和思路呈現出與以往30年都不相同的特點,深化經濟金融改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加之“最強監管”的行業大環境,信托行業創新轉型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在此過程中,有不少信托公司紛紛將眼光和精力投注到一個新方向上,這就是產業基金。
在我國,產業基金通常指以處于成長期、成熟期的特定產業的未上市企業股權為投資標的,通過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實現企業增值,并借助IPO、股權出售、回購、管理層收購等方式退出以實現收益的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投資制度。
為何多家信托公司紛紛將轉型創新方向定位于產業基金?產業基金未來發展前景究竟如何?
近年來信托公司頻頻試水產業基金,主要源于市場和政策兩方面因素。首先,信托業一直以來以債權類項目為主,但是隨著資金成本的不斷攀升和傳統房地產業務模式的重重受限,信托利潤空間出現逐年縮減的態勢。其次,行業政策支持信托參與設立產業基金。2014年證監會出臺的《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真正的股權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設立直接投資專業子公司,信托公司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參與到股權投資業務中”。最后,產業基金將成為政信信托新的發展方向。為了控制地方政府債臺高筑的現象,2014年以來,國務院、財政部等相繼頒布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關于堅決制止地方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等文件,封堵了政府通過融資平臺舉債的渠道,直接沖擊了政信業務的開展。但是地方政府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投融資需求,為解決這一供需矛盾,政信合作方式必然逐步向政府投資產業基金、PPP基金等方向轉移。
信托參與產業基金主要有兩方面核心優勢:第一,過去十多年信托主要以非標業務為主,在實體經濟領域積累了大量經驗,同時,由于信托業務涵蓋貨幣、資本、實業三大業務板塊,建立了同金融業機構、非金融業機構和個人客戶等較為完善的客戶體系,積累了大量優質客戶資源,因此,信托參與實業投資具有很強的經驗及客戶優勢。第二,信托依托自身牌照優勢,在法律及投資運作方式上具備廣泛的制度優勢和靈活性,可以在股權投資業務領域自由地施展拳腳。譬如產業基金可以根據當地規劃要求設立母子基金。子基金可以選定特定方向單獨運作,母基金不必為子基金提供劣后。百瑞信托聯合興港投資等發起設立的中原航空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中原航港基金)即是這樣一種形式,通過“1+N”模式(即一只母基金、N只子基金),靈活地投資于鄭州航空港區的基建領域和相關高科技產業,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帶動逾2000億元資金參與航空港建設。
目前信托公司參與的產業基金類型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區域城建基金、專項產業基金以及綜合產業基金。區域城建基金一般指以政府引導、社會資本為主,旨在促進區域城市建設的投資基金,主要投向為基建類項目,風險相對偏小,總體處于可控水平。專項產業基金既可以由信托與政府合作成立,也可以由信托與企業合作成立。綜合產業基金同時融合了區域城建基金和專業產業投資基金的特點,投資方向既包含地區基礎設施,也涵蓋區域產業發展。每家信托公司對于產業基金方向的選擇主要依托于自身區位優勢、行業背景以及股東資源等。
信托參與產業基金目前看來似乎順風順水,前景廣闊,但事實卻并非一帆風順。其實早在2010年前后,已經有信托公司開始試水產業基金,但一直進展緩慢,只是近幾年才風生水起,做出了一定規模。
早先的信托版產業基金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產業基金具有組合管理、滾動運作、風險分散、投資期長等特點,與傳統信托業務針對單一項目提供債權融資、依賴增信的方式有較大區別,信托公司業務突然轉向產業基金,需要一定時間調整業務團隊、風控體系、制度流程等,以適應業務轉型。第二,政府引導產業基金是地方政府發展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產業引導基金的發展還不完善,地方政府能否在基金中履行應盡的義務、金融機構退出機制是否完善等問題都需要深入實踐,所以信托公司大規模開展政府引導產業基金業務還存在一定困難。第三,產業基金大部分標的集中于高科技、新興市場,不僅市場機制不健全、不完善,各方面的未知風險也可能超出現有預期,尤其是處于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多為輕資產企業,不僅資產規模小,發展前景也涵蓋很多不確定因素,信托公司傳統重資產業務經驗很難復制到新領域,因此產業基金對信托公司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信托參與的產業基金發展勢頭強勁,不僅為地方產業結構升級和城鎮建設提供了重要的融資渠道,同時也為信托行業轉型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不過,信托轉型產業投資基金業務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應對投資產業前景、政府履約能力、資金退出機制等不確定性風險方面尚缺少經驗,但信托公司對于產業投資基金又普遍持樂觀態度,爭相發起設立大體量基金項目,目前看來,似乎稍顯激進,因此建議信托公司還是要回歸理性,穩中求勝,在積極拓展產業投資基金業務的同時,還要著重培養對特定風險的防范、預警和處置能力,從而為信托業務成功轉型產業基金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