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整個世界。”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無一例外都具有高超的講故事能力。講故事既是元素融合,也是思想傳遞。中國共產黨人需要具備這種能力,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融入故事中,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達給大家。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強調,要“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國共產黨人是有講故事傳統的。比如,在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口號是“打土豪、分田地”,言簡意賅的六個字,就是一個小故事。讀起來朗朗上口,理解起來也簡單明了,加上畫面感強,很快成為深入人心的“宣言”。究其原因,這六個字抓住了那個時代民眾的夢想。這個口號是一個行動目標,也體現了時代的呼喚。它是對社會關切的回應,是對民眾愿望的凝聚,因此,這句話才具有喚起千百萬工農鬧革命、打天下的“神力”。
黨媒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宣傳以及典型塑造上,也十分重視講好故事。眾所周知,新中國建設時期涌現了一大批如石油工人王進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戰士雷鋒及“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等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所代表的“鐵人精神”“奉獻精神”正是中國共產黨人高尚品質與革命追求的詮釋,這些光輝偉岸的形象,借助黨媒相關故事的傳播感動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和廣大群眾。
今天,努力塑造有感染力、親和力、引導力的黨員屏幕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黨媒要繼承和發揚擅于講故事的傳統,把當今中國共產黨人身上的優良品質和精神風貌,以講故事的方式發掘好、傳播好,以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現在有些媒體往往充斥著小鮮肉、小鮮花,或者拿出大把時間甚至黃金時間不惜代價去塑造、追捧小鮮肉、小鮮花,而涉及中國共產黨黨員等題材的節目卻往往只能靠邊站,或只能在節慶應景時播出,這實質上是放棄了黨媒成風化人、引領導向的責任,是一種自甘下游之舉。
中國共產黨黨員是時代的先進分子,是民眾的先鋒模范,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帶領和引導民眾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屏幕上也應成為主角而被大書特書。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一些變質的黨員和黨員干部受到了黨紀、國法懲處,但這畢竟在八千多萬黨員中僅占極少數,絕大多數黨員是好的、先進的和優秀的。但是,有些媒體上卻往往多見受到懲處的,少見甚至罕見優秀的黨員和黨員干部形象,既與實際不相符,也會影響黨的形象。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應堅決摒棄凡涉及黨員、黨史內容的節目就一定難做、難看、宣教意味濃厚、收視率低這些固有的觀念。同時,還需警惕電視傳媒生態圈存在的一些不良傾向,諸如瓦解崇高、顛覆英模、敵視高尚、審美變成“審丑”、通俗淪為“庸俗”、趣味變為“惡搞”等。黨媒應肩負起黨的宣傳重任,以成熟、先進的制作手法、創作方式與藝術手段,用最先進的影視技術設備,時尚的電視包裝語言,挖掘中國共產黨黨員身上的優良品質,反映他們在革命、建設時期的光輝事跡和崇高品行,全力塑造一個又一個既有視覺效果,又有深刻思想內涵的黨員屏幕形象。
中國教育電視臺作為面向全國2.6億廣大青少年學生和教職員工這一龐大觀眾群體的專業電視臺,應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品德引領人、革命的情懷感染人、楷模的精神激勵人。通過相關欄目、紀錄片、影視劇、綜藝節目乃至現象級作品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大眾推薦一批優秀中國共產黨黨員,發現他們身上的優良品德與崇高理想,塑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傳遞正能量的“精神偶像”。
比如《法治天下》欄目,就要打造一批辛勤奮戰在法治第一線的優秀黨員法官,以他們的事跡感召天下,傳遞中國法治最強音;《國史演義》欄目,在講好國史故事的同時,還要講好黨史故事,特別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那些可歌可泣、永載史冊的黨員故事,讓他們在當今社會依然發揮精神引領作用;《請教請教》欄目,在觀注當今青少年家庭教育熱點的同時,也應表現中國共產黨黨員不但在社會角色和工作崗位上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上,也具有高尚風范。他們承擔著引領子女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責任,以革命優良家風化育子女,帶動社會正能量風氣。
不僅在欄目制作上,在甄選電視劇、紀錄片時,我們也要注重優先選取那些既有收視率保障、又有藝術感染力,同時以中國共產黨黨員事跡為題材的作品。我們打造了一系列大型節目,如《中國藝考》《英雄兒女向前向前》《國學公開課》《少年工匠》等,這些節目都應在策劃階段充分考慮相關領域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事跡,在拍攝、制作過程中有意識突出黨員的形象及他們在相關領域所作的貢獻,展現他們的優良品格對青少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帶動。
媒體優勢核心是人才優勢。要想創作好宣傳中國共產黨黨員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的作品,媒體人就應該像習近平總書記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中要求的:“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新聞輿論工作隊伍”“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希望與大家一同打造講述中國共產黨人故事的傳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