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消息,截止2017年12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一些鄉村小學還未供暖,而當地最低氣溫一直在零攝氏度以下。據當地一位小學生家長的短信反映:“我地采暖季已開始近20天,一些鄉村小學至今還沒有供暖。因為教室里沒有供暖,處在陰面的教室,還不如院子里暖和。低年級學生便在教室外上課,有時靠跑步來驅寒。”記者調查發現因為今年曲陽縣所有學校的供暖進行“煤改電”改造,但是工程沒有按時完工,所以就出現了部分小學未能供暖的狀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但許多鄉村學校至今為供暖,學生在寒冬里在室外上課,靠跑步取暖,何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鄉村學校至今未供暖,究竟是誰的錯?
首先,當地政府部門難辭其咎。據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上查詢到一份《2017年曲陽縣教育局學校“煤改電”設備采購與安裝項目招標公告》顯示開標時間是10月12日。此時距離供暖日(11月15日)僅有一個月零三天的時間。既然全縣響應國家“環保節能”的號召進行“煤改電”,那么為什么不提前進行招標?為什么不提前進行施工,非要等到距離供暖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才進行招標?也許當地政府也有難處,項目需要審批,資金不到位……但這一切困難和學生生命安全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從中我們看到地方政府對教育優先發展理解不到位,存在嚴重懶政怠政行為。試想,政府機關部門一定是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辦公吧?既然政府部門可以按時通暖氣,那么為什么不優先給孩子們供暖,他們畢竟是孩子呀!
其次,教育行政部門不作為。按以往的規律,這個時候鄉村學校一定供暖了,哪怕是用最簡易的火爐供暖,至少孩子可以驅除嚴寒,安心讀書。今年為什么沒有,不就是趕上了國家“煤改電”政策?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既然執行國家政策,就該提前積極協商,爭取資金,讓工程盡早開工完成,確保正常供暖。顯然教育行政部門沒有這樣做,一味等、靠,結果只能讓孩子們跑步取暖了。再說,教育行政部門如果沒有能力如期完成“煤改電”項目,為何不提前安排部署采取其他措施,讓孩子安全度過嚴寒期?如果工程出現什么意外,難道讓這些孩子一直受凍?顯然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不作為才是孩子們受凍主要原因。
最后,學校主管領導缺乏擔當。據一名小學校長說,校園里有陽光,學校就盡量安排室外課程,孩子們活動著也可以取暖。從這位校長的言談來看,似乎處處在為學生的冷暖著想,但仔細品味難免覺得缺乏人情味。教室外有陽光可以在室外上,如果遇到大雪天氣怎么辦?這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嗎?做為一所學校的負責人就該真正為學校困難想盡一切辦法。臨時湊幾噸煤解決燃眉之急,為何一定要孩子們跑步驅寒呢?顯然校長怕承擔不落實“煤改電”精神的責任,怕因為自己過失受到上級部門的處分,一個沒有擔當的領導又怎能真心替孩子們著想?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關乎著人民對教育是否滿意的評價,更關乎著中國夢的實現。鄉村學校至今未供暖,無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校長都有責任。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統籌規劃,確保教育經費投入;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協調,提早謀劃,確保區域教育同步協調發展;學校校長更要主動爭取,承擔做為學校負責人應有的責任。唯有如此,才會避免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