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娜, 2001年參加工作,現任高新區實驗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學校新教育負責人。她說:“我們做的是最基礎的教育,但卻是為每一個孩子打下最重要的根基。如果把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比作一朵越開越艷的鮮花,我愿做那朵花的花托,只有花托夠強大,只有支撐夠給力,鮮花才能開得久、開得艷。陪伴孩子們的歲月,愿用真心換美好。”
歲月如流水輕輕逝去,你在意它也罷,不在意它也好,但它都會不聲不息從你身邊溜走。十幾年的教學生涯,我喜歡上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恬淡時光,它有苦有甜、有悲傷有快樂、有辛酸有感動……其中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從初入校園的懵懂小孩到能獨立思考的翩翩少年,成長的過程必然是曲折的,而這一個個或精彩、或悲傷、或令人惱怒的故事背后,又有著身邊人的多少辛苦付出。
問題層出的過程
又是一個星期五,送走孩子們,處理完辦公室的雜事,寒冬的天空已是漆黑一片。叫上一直等在辦公室寫作業的兒子,我和同辦公室的崔姐才一起離開。到家里打開燈坐在沙發上鞋子還沒換完,手機突然響起,兒子蹦蹦跳跳遞過手機:“媽媽,應該是你們班家長!”“李老師,你還管不管你這學生了?我實在沒辦法啦,他把我鎖在門外,妹妹也不讓進門,敲門敲了都快半個小時了!”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氣急敗壞的聲音,同時伴隨著踹門的嘈雜聲。愣了一下,我才反應過來,這是洋洋媽媽的聲音,孩子和她鬧矛盾,把她和小女兒鎖在了門外。顧不上多問,我立馬答應道:“好的,我立馬打車過去,你不要再踹門了,不要激怒孩子,出點什么意外,你可后悔都來不及!”放下電話,兒子已站在我的身后,他說道:“媽媽,你放心去吧,我看電視等爸爸回來!”拍拍兒子的頭,我交代他一些注意事項就起身離開了家。
到達他們位于學校附近的小區門口,洋洋媽媽已帶著妹妹等在那里,小姑娘一見我就說:“媽媽打哥哥,哥哥不讓我們進去。”摸摸孩子凍得通紅的小臉,我連忙說道:“阿姨讓哥哥開門,好不好?”路上,洋洋媽媽向我簡單描述了事情的經過:放學后,洋洋在家寫了一會兒作業就下樓玩兒,同住一個院的班里女生從樓下經過,和洋洋有了語言上的沖突,剛好媽媽接妹妹放學回來,女孩子就找媽媽告狀,媽媽訓了他,洋洋不服氣,和媽媽犟嘴,媽媽當眾踢了他兩腳,孩子怒了,上樓就把門反鎖了,任他們怎么敲都不開門,更讓媽媽難過的是,洋洋還在里面大聲吆喝:“你去死吧,我不想再見到你!”
難以說出口的道歉
說話間,我們已來到了家門口。洋洋媽媽情緒還是很激動,我示意她不要出聲,先到對門家去。我輕輕敲了敲門,還沒等開口,里面就傳出洋洋的怒吼:“我不會給你開門的,你走?”我怎么都想象不到這樣一個平時言語不多的孩子竟有如此一面?!把笱螅沂抢罾蠋?,媽媽和妹妹到對門去了,你能開門讓李老師進去嗎?”一陣沉默之后,洋洋在里面說道:“李老師,你一個人先進來,不要讓我媽媽來!”我滿口答應。
門開啦,我看到了一張滿是淚痕的小臉,雙眼哭得紅腫,看到我,孩子的眼淚又簌簌落下來。我一把拉過孩子,替他抹去臉上的淚花,說了聲:“是不是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沒什么錯,媽媽在眾人面前讓你那么難堪?!焙⒆邮箘劈c了點頭,眼淚又大滴大滴落了下來。
“老師剛才已經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也覺得媽媽處理得有些過激了,我已經批評她了?!?/p>
“她根本不聽我解釋,只相信別人說的!”
“媽媽固然有不對的地方,那你呢?”
一陣沉默之后,我耐心說道:“媽媽的心情其實我也理解,如果有別的孩子來告凱凱弟弟的狀,我也會比較生氣,讓人告到家里來,也會批評他的?!薄澳撬秊樯抖疾荒芟嘈盼遥慌逶蚓土R我、打我?!薄八匝?,李老師來了,批評她了?!薄霸僬f說你吧,你今天過分嗎?你說出口的話不傷媽媽嗎?她一個人辛苦照顧你和妹妹,爸爸在那么遠的地方工作,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她一個人操勞,難免會急躁,所以比別的媽媽更渴望自己的孩子懂事,遇到事情會不冷靜,你都這么大了,你為她想過嗎?”洋洋不做聲了,但從他的眼神,我知道孩子已經認識到錯了。
“李老師現在讓媽媽和妹妹回來,媽媽和你都需要道歉,誰先來呢?”
“我先向媽媽道歉?!?/p>
起身到對門喊上洋洋媽媽,我在門外一再告誡她:大人有錯向孩子低頭并不丟人,孩子長大啦,對孩子的教育要從管教式改為朋友式交流。切不可說我是家長我就可以決定一切。
母子相對,兩人誰都不愿意說第一句話,我笑笑說道:“洋洋,媽媽來了,你不是有話對媽媽說嗎?”洋洋低頭不語,我又接口說道:“要不讓媽媽先說,你覺著合適嗎?”
“媽媽,是我不對,我不該和你頂嘴,更不該說那么傷您的話,對不起!”又一陣沉默后,洋洋先開了口,雖然還有些不情愿。
“媽媽今天也做得不對,你能原諒媽媽嗎?”看著母子倆相擁而泣,我的眼圈也紅紅的。我讓洋洋去對門接妹妹,趁著空檔,又和洋洋媽媽嘮起來:孩子大了,不能再簡單粗暴行事,孩子也會有脾氣,也有爆發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孩子,尤其不能當著外人的面讓孩子難堪。洋洋媽媽連連點頭,不停向我道謝。
安撫好母子三人,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家門時已是晚上八點半,老公半開玩笑半埋怨說道:“李老師,你這老師連家務事都管,堪稱模范呀!你兒子呢?一個人餓著肚子在家等。”兒子則連連問我:“媽媽,那個哥哥沒事了吧?”
類似這樣的事件已不知在這一年發生過多少次了,把父母管不住的孩子帶回家,讓他和兒子同吃、同玩兒、同學習,近距離觀察他為什么和父母針鋒相對,幫助他父母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補課,教他們的父母輔導孩子的方法;定期和孩子們交流談心,解答疑惑。
反思一段成長
其實我也一直在反思,孩子們慢慢長大,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是非觀,不再是依附于大人的孩童了,不再對我們唯命是從了。我們期盼他們長大,那就得接受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試問:誰的成長不出問題呢?
人生的美好莫過于有一段美麗的守候,從不認為自己有多么偉大、多么無私,只是愿做一個守望者,愿我的孩子們能在這里學到對它們終身有益的東西,愿他們的未來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