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習近平
“共享教師”,不僅僅是看上去很美!
4月,北京門頭溝推出“共享教師”制度,打破學校界限壁壘,讓教師走出工作所在學校,使全區優秀教師資源實現共享,讓全區的學生無論在哪里就讀,都有機會聆聽到優秀教師授課。在“共享”之下,師資匱乏的山區學校、薄弱學校有機會迎來新鮮血液,解決師資匱乏之困。對于“共享教師”,專家教師紛紛通過各種宣傳渠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維揚書生(邗江中等專業學校):“共享教師”促進均衡教育
“共享教師”好處至少有三。一是拓展了優秀教師施展才華的空間。“共享”制度下,優秀教師可以名正言順地“走出去”,在更大范圍內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實現他們自身的價值;二是擴大了優質教育的受益面。“共享教師”制度,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普通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學生;三是推動了教育均衡化發展。“共享教師”制度的推行,區域內教師由“學校人”變成了“系統人”,城區優秀教師向山區學校流動,讓普通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學校立馬就能享受到與城里名校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極大地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徐冬青(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共享教師”是做大蛋糕
對于“共享教師”的實施,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諸如“共享教師”只是一種分蛋糕的方式變化還是要將蛋糕做大?是鼓勵優秀還是稀釋優秀?其可持續性如何保證?
筆者認為,需要思考如何凸顯“共享教師”作為一種“做大蛋糕”的制度創新。在政府投入補償的基礎上,需要考慮如成立“共享教師”發展基金會等方式,吸收多種社會捐贈,擴充支持“共享教師”的資金來源,加大社會的共享意識,提高整體社會的共享能力,發揮共享理念的社會影響力。在突出共享教師公益性和慈善性的背景下,樹立新時代優秀教師的新公益形象。只有做大做強,才能真正將“共享教師”發展為一種社會性的教育共享事業,將這種制度的創新價值最大化。
梁好(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教體局):“共享教師”需配備靈活的機制
通過共享的形式讓優質的師資從小圈子走出去,服務更多的學校,服務更多的學生,這是對優秀教師的充分利用,也是擴大拔尖教師引領輻射面的重要舉措。
“共享教師”為教師管理與配置提供了更廣闊的路徑,值得充分肯定與借鑒。然而,僅僅關注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加靈活、主動、開放的教師管理機制予以配套。“共享教師”在教師流動方面可以起到杠桿的作用,但是,卻不能以此作為區域教育主管部門有編不補的理由,而只能作為教師結構性短缺的有效補充。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系統人,成為區域的教師,成為流動的教師,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教師”。
王營(山東省寧陽縣教育局教科研中心):“共享”要在使用上下功夫
在實施這一制度時,要強化對共享教師的管理和評價。一是要集中管理,統一使用。這樣做有利于均衡區域內優質教師資源,發揮整體效應;二是要對共享教師倍加愛護、珍惜,要盡最大努力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特殊情況下應為他們提供適當的經費補助;三是偏遠學校要充分發揮好共享教師的作用,挖掘他們身上的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本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是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者要給予適當的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