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我們教師對于自身的發展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僅僅從教師的專業素養上來理解、考核教師是不夠的。
什么是“好老師”?我們要不斷追問。我以為好老師,首先是一位稱職的教師。這是一個底線。
什么叫稱職?我理解是一般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專業合格,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即是能把握住課堂,做到“有效教學”。
在底線的基礎上,有“家國情懷”、有“使命擔當”。
情懷是一個現代人最重要的素養之一,情懷是區別“人”與“非人”的重要標志。情趣、興致、胸懷、情致如何,關乎人品如何,敢于承擔責任,魄力等。
教師除了在正式的教育教學場合能夠影響學生,在許多非正式場合,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就給教師帶來更高的職業要求。假如我們僅僅從教師的專業素養上來理解、考核教師是不夠的。
“好教師”這個概念,在不同的人身上,一定會體現不同的個性,本質的屬性一定是通過富有個性的形式、方式表現出來的。
教師是“人”,但“人”的本質屬性在教師身上,一定是通過富有個性的這一“教師職業”而表達出來的。
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不能只會上課。在發展學生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更好發展學生的過程中更好地發展自己,這是新一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
那么,怎樣的發展才是完全、完整、豐富的?在我看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決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學科上。
教師的學識涵養,教師的靈性悟性,教師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影響是不經意的,是潛在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或許會大大超過所謂嚴謹的、嚴肅的學科專業影響。
每一個人都有完整的人生,我們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學校工作范圍內,只關注他們在學校生活的人生。
相反,學校生活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們的未來奠基,我們為何不能說,教職工在學校工作的一切同樣也是為他們晚年幸福美好的生活奠基?
當然,教職工的興趣愛好,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娛、娛樂生活上,其領域可以更寬,也可以很廣。
我們可以鼓勵老教師著書立說,總結自己的人生、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有些教師雖八十有余,但仍堅持每年著書立說,這是很好的。
保護、培養教師的興趣、愛好,不僅僅對教師個體有意義,其實對學校也有重大意義。
分享他們的作品,既是分享他們的思想情感,也是通過他們的勞作,使我們進一步認識校園發展的歷程,認識我們當下生活、工作的來龍去脈。
我們提倡教師發現、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在某種意義上是提倡教師學會“玩”。這里“玩”的內涵是豐富的,有可能是純粹地玩,也有可能是超出原有的內涵。這樣的“玩”,尤其重要。
今天的高中學校,學生都沒有時間“玩”了,我們卻讓教師“玩”,能行嗎,行得通嗎?我們能不能通過提倡教師的“玩”,帶動學生的“玩”?
要讓教師學會“玩”,這無論從哪一方面說,其積極性都不能低估。對他們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大有好處,這不只是現在,更體現于將來。
對學校全面、健康地推進素質教育也有積極意義,體現于當下的學生發展,更體現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我們要創造條件讓教師們有更多的時間走出課堂,到操場上去、到舞蹈房去、到舞臺上去“玩”,以自己的“玩”帶動孩子們的“玩”,從而呈現學校真正的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美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