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經過多年的努力,寧波已經擁有了一批國家級的改革試點、創新平臺,經濟發展已經具有了相當規模的總量和相對較好的質量。作為長三角南翼的經濟中心、浙江“一體兩翼”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翼,寧波該如何搶抓機遇,揚長補短,努力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今年市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建諍言、獻良策、出實招,助力寧波為全省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一問如何增強實體經濟新活力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趕超發展的主要引擎。近年來,寧波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態勢穩中趨好,成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就在市兩會召開前夕,從市經信委傳來喜訊,寧波制造迎來歷史性突破,據初步核算,2017年寧波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266.7億元,首次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長9.6%,增速創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
但必須看到,當前寧波實體經濟發展仍存在一定的供給短板。如何增強實體經濟發展新活力?代表委員積極出謀劃策。市人大代表、海曙區委書記孫黎明說,要著力發揮智能經濟對寧波市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的推動作用,大力支持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推動制造業整體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擴大智能制造覆蓋面。
“企業要想長期占有較大市場份額,必須通過持續自主創新,先于他人掌握核心技術。”市人大代表,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茅忠群認為,實體經濟的振興離不開創新驅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對此,市政協委員,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長、工程師張國成十分贊成。張國成表示,寧波必須全面正視當前差距,精準把握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補齊高端研發平臺不足、頂尖人才和技術短缺等短板,推動實體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強動力的發展。
二問如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放是寧波最大的優勢,也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寧波對外開放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獲浙江省政府批復,“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列入《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達佩斯綱要》,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的港口。
市兩會上,代表委員圍繞“著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討論,為寧波全面提升新一輪對外開放水平建言獻策。市政協委員,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張武軍認為,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和優勢,也是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特別是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關鍵時期,更離不開港口以及依托港口形成的港航物流健康快速發展。市人大代表,寧波東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崇耀說,要進一步發揮寧波市港口優勢,以爭創國家級“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為統領,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取國家級自由港航服務改革試點。
人才是發展的基礎,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離不開人才支撐。對此,市政協委員,寧波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廖微微認為,目前全市上下都形成了搶人才的良好氛圍。在搶人才中,不可或缺的是搶國外的人才智力。因為巧借“外腦”,引進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國際視野和管理理念。市人大代表,寧波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協會秘書長陳躍鳴說,建議搶抓機遇,率先啟動“一帶一路”語言能力建設工程,探索成立寧波市“一帶一路”語言人才國際學院,為“一帶一路”合作交流輸送緊缺的新時代語言人才。
三問如何提升城市發展新能級
在今年的寧波市政府工作報告上,“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這“四大建設”被列入2018年寧波市要重點抓好的九個方面工作之一。
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四大建設”如何為寧波城市能級提升提供有效支撐,推進寧波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市兩會期間,“四大建設”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當下,灣區已成全球區域競爭的主戰場。市人大代表,市發展規劃研究院總經濟師張水清認為,寧波有條件、有基礎、有潛力在浙江灣區經濟建設中發揮核心引領作用,要搶抓機遇,主動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努力建設成為全國灣區經濟發展的先行示范城市。
市政協委員,寧波友邦商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連君斌認為,要“打造大都市區核心城市”,應先做好打響城市名片、加快開展大都市區核心城市的頂層設計、增強中心區引擎能力和千方百計吸引人才這四項工作。
“四大建設”的提法也讓區縣(市)的代表們感到振奮。寧海代表團的代表們認為,寧海是寧波的生態涵養地,是寧波的后花園,在大花園建設中優勢明顯,要拉高標桿,勇爭一流,爭創美麗寧波花園城市示范園。奉化代表團的代表們指出,奉化要加快交通同城體系建設,構筑寧波南部田園式門戶區交通大通道,實現奉化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