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街道作為江北區四個城區街道之一,面積只有2.8平方公里,有黨員1257名,轄區擁有寧波音樂港核心區、北岸財富商圈以及多個老舊社區,黨建工作不僅面臨著如何促進社區治理、創新商圈黨建工作機制的老問題,還迎來了如何打造新興生產領域黨建陣地的新挑戰。
如何創新黨建模式,用黨建之力解決老問題、覆蓋新區域、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面對這一課題,文教街道建立了寧波音樂港核心區黨支部、北岸區域綜合黨委,以及由黨員牽頭的“周二民情夜市”制度,并與“片區經理人”“智慧黨建”“社區一本賬”等特色品牌相結合,通過整體推動、創新驅動、示范帶動,使基層黨建根植基層、引領治理。
寧波音樂港核心區黨支部 扎根產業發展新領域
自2016年寧波音樂港建設啟動以來,位于核心區的文教街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音樂、影視、傳媒等新興精神生產領域企業,集聚了一批音樂文創人才。“產業發展有了新常態,對黨建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黨員群眾在哪里,黨建就應該覆蓋到哪里。”文教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為了盡快占領這一陣地,發揮黨建的紅色引領作用,我們依托寧波音樂港核心區北岸6C聯盟陣地,在全市率先探索新興精神生產領域黨建模式,努力將其打造成江北區的紅色陣地。”
音樂文創企業一般規模小、從業人員流動快,傳統的黨組織設置方式、運行模式和黨員管理教育方法,難以適應新產業的現狀。為使黨建工作“有的放矢”,文教街道首先開展音樂文創企業黨員排查摸底工作,在摸清企業高管、骨干人才中黨員情況后,打破企業行業限制,設立了寧波音樂港核心區黨支部,使之成為加強黨建的線下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重要平臺。同時,文教街道還建立了6C聯盟微信公眾號線上平臺,及時發布文藝活動預告、推送紅色學習內容、展示黨員風采等,使線下、線上頻繁互動,對黨員政治生活進行全程管理和科學激勵。
新興精神生產領域從業者大多是“80后”“90后”的“潮人”,黨建自然也要跟上“潮流”。為此,文教街道在北岸6C聯盟建立了門店式、時尚型的黨建空間,采用后現代簡約裝修風格,音樂和黨建主題元素融合裝飾,設置圖書吧、咖啡吧、演藝廳、沙龍室等功能區塊,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深受行業黨員和愛樂人士的歡迎。如今,很多音樂類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商圈企業白領成了這里的“鐵桿粉絲”。
音樂文化類從業人員大部分思想活躍,追求個性化發展,灌輸式、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很難得到行業黨員的接受和認同。為此,文教街道先后推出“歌聲與夢想”紅色音樂賞析、“紅歌走基層”義演、“我的電影黨課”等活動,讓黨員群眾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自寧波音樂港核心區啟動建設以來,文教街道音樂文化類社會組織和文創企業從業黨員踴躍為音樂港建設出謀劃策,帶頭組織或參與活動50多場,惠及觀眾5萬多人次。“在寧波‘名城名都’建設中,我們決不能缺席,作為一名黨員,我要帶頭當先鋒、做貢獻。”寧波音樂港核心區黨支部黨員、寧波城市當代舞團副團長陳奕奕說。
北岸區域綜合黨委 為商圈注入新力量
說起黨建工作和“過組織生活”,在有些企業人的印象中,就是念念文件、走走過場,甚至有些人抱著“黨建無用論”的想法。不過,對文教街道北岸財富商圈許多企業來說,通過黨建途徑不僅解決了“辦稅難”“融資難”問題,還幫助青年白領黨員成功相親,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黨員的組織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工作更有干勁。
北岸財富商圈建筑面積達13萬平方米,集商務商業、辦公居住、教育培訓、休閑娛樂于一體,目前已集聚企業115家、居民2000多戶、黨員649人。與其他商圈一樣,北岸財富商圈不僅集聚了大量非公有制企業,而且企業大多有管理封閉、獨立運行、模式不一的特征,黨建作用發揮受限。
為破解這一困局,開辟商圈黨建工作新路徑,文教街道黨工委創新商圈黨建工作機制,建立北岸區域綜合黨委,讓企業黨員全面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享受黨建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了商圈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北岸區域綜合黨委按照“黨建引領、區域聯動、抱團發展”的思路,以黨員組織關系、單位身份不變為前提,吸納區域內非公企業黨組織、共建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等,推行兼職委員制度,充分調動寧波海運、中遠物流、星匯商業、永耀電力等兩新組織力量參與商圈建設,使黨建聯動網絡覆蓋面更廣、社會治理基礎更牢固,引導轄區企業參與區域社會治理工作。
針對商圈黨員年輕化的特點,北岸區域綜合黨委投入150多萬元建立了800多平方米的北岸6C聯盟,并有效運用網站、微博、微信、手機APP等平臺,為青年黨員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北岸區域綜合黨委深入挖掘商圈區域內黨建、文化、活動等平臺場地,通過與轄區單位共建,實現黨建陣地共享,打造黨員群眾“5分鐘活動圈”。
此外,北岸區域綜合黨委引入“定制”理念,推行區域服務“一站式”。在兩個月時間里,北岸區域綜合黨委上門走訪了北岸商圈80多家企業,收到企業反映的問題30多個。針對企業反映的不同問題,推出了定制化服務,為企業現場輔導、講解、解決實際問題。
“周二民情夜市” 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
曾經污水外溢嚴重的翠柏路“小龍蝦街”華麗轉身,曾經臭氣熏天的水街成為寧波音樂港的又一新景觀,曾經楊梅時節被臨時楊梅攤“鳩占鵲巢”的環城北路成為暢通大道……五年來,文教街道區域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有著黨員牽頭的“周二民情夜市”的身影。
2013年初,文教街道黨工委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在黨員干部中開展以“夜學、夜談、夜訪、夜議”為主題的“周二民情夜市”活動,及時了解矛盾糾紛,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自此黨員干部們一盞燈、一張桌、一杯茶、一番談心,主動下沉到社區,把需求滿足在一線,把服務優化在基層,進一步破解了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五年來,累計解決各類重點民生問題500余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街道干部不掌握各方面知識,解答不了群眾疑問,辦不了實事,就會失去群眾的信任,就做不好群眾工作……”文教街道負責人說,“夜學”制度規定黨員干部每周二開展不少于1小時的“夜學”活動,內容以“和諧、民生”為主題,結合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做出安排。同時,街道的機關干部每周都要到社區與居民談心。這項制度中,班子成員與普通黨員之間、黨員與群眾之間開展交心談心活動,有重點地分析民情,剖析和解決疑難問題,主題涉及思想、工作、學習、作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10類40項,增強了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文教街道雙東坊小區是個老小區,其4號門周邊存在餐飲店排污管道污水外溢的情況,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物業和居委會多次與店家協商無果。機關干部利用周二晚上時間,與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多次商討,進行現場查看,決定對原有設施進行徹底改造。排污管道污水外溢問題的成功解決,是文教街道通過“夜訪”制度成功解決難題的典型案例之一。街道黨員干部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深入社區了解民意,幫助解決難題,得到了居民的好評。
“機關干部改進作風的關鍵在于密切聯系群眾,街道處于黨和政府工作的前沿,是干部作風形象的窗口,是考驗干部執行力的主陣地。”文教街道負責人說,“周二民情夜市”制度的實施,有效解決了“時間錯位”,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變“群眾上提”為“干部下問”,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真正做到了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