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萍,張君媚,李文學,吳錦媯
摘要:對慶元縣豐樂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情況進行調查,根據基本現狀、做法、成效三方面,提出了推進農業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三區兩園;農業;綜合區;建設
王夢萍,張君媚,李文學,等. 浙江慶元縣豐樂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建設[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7.
一、現狀
1、綜合區規劃建設基本情況
慶元縣豐樂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位于位于松源、屏都和淤上鄉三個鄉鎮(街道)結合部,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涉及農業人口1.27萬人,計劃總投資10100.5萬元,2010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25958萬元,其中一產投資12761萬元。包括“三區兩園”,“三區”即食用菌產業示范區、水果產業示范區和稻蔬輪作區;“兩園”即生態茶葉精品園和鐵皮石斛精品園。
2、產業示范區
食用菌產業示范區位于屏都街道洋背村、蔡段村,建設面積550畝,投入資金3453萬元,建設鋼架菌棒加工廠房14165 m2,食用菌標準菇棚85900 m2,GLP832標準連棟大棚20600 m2,冷庫2860 m3,日加工菌棒6萬袋,年加工規模1200萬袋。
水果產業示范區位于屏都街道余村、官山頭等地,建設面積6680畝,投入資金875萬元,建設甜桔柚標準化基地4530畝,蜜柑基地2150畝,噴灌設施1200畝,分選倉儲設施2800 m2,保鮮冷庫設施600 m3,購置物理殺蟲燈200盞。
3、特色農業精品園
生態茶葉精品園位于屏都街道薰坑村,建設規模2000畝,其中提升1500畝,新開發500畝,投入資金317萬元,配套建設加工廠房800 m2,安裝太陽能殺蟲燈75盞,引進茶葉生產加工設備11臺(套)。
鐵皮石斛精品園位于松源街道上莊村,建設規模200畝,其中提升110畝,新建90畝,投入資金3630萬元,園區建設連棟大棚4960 m2,標準鋼架大棚59940 m2,噴滴灌設施200畝,種苗組培室300 m2,生產配套用房500 m2,蓄水池300 m3,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0盞。
4、稻蔬輪作區
稻蔬輪作區位于淤上鄉黃沙洋、屏都街道坑里等地,建設面積14665畝,主要為綜合區內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精品蔬菜生產基地,稻蔬輪作區建設投入資金664萬元。同時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托管服務模式,樂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提供多種服務形式,統籌育秧、機耕、統防統治、肥水管理、機收等相關流程管理,每畝水稻產量保底500 kg,全程托管費用每畝950元。
5、產業配套區
產業配套區主要分為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生態畜禽養殖場以及農產品加工物流等三個區塊,截止目前投入資金17019萬元,其中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入1098萬元,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建設投入2149萬元,生態循環示范區建設投入575萬元,加工區、物流區建設投入13197萬元。
二、主要做法
1、強化科學規劃
根據發展實際編制《慶元縣豐樂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總體規劃》,將園區規劃與《慶元臺灣農民創業園總體規劃》、《慶元縣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規劃》相結合,形成了“兩區一園”的規劃格局,建設中農業發展以“兩區一園”建設為總平臺。
2、強化組織管理
成立領導小組,制訂《關于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功能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按照統籌70%以上農業產業類資金集中用于“兩區”建設的要求,全縣整合省特扶資金、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生態循環農業資金、水利工程資金等集中投入農業“兩區”建設,2010至今整合各級項目資金投入財政投入資金達3970萬元。
3、強化科技應用
建立“一個產業,一位首席專家,一套政策,一批項目”的農業產業培育機制。并且與浙大、省農科院等院校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合作社關系。在縣域內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綜合區內測土配方施肥、精確定量栽培覆蓋率100%。建成主導產業農產品質量動態監控點20個。
4、強化生態循環
綜合區內配套生豬規模養殖場、畜禽特種養殖等養殖業,形成了“豬-沼(肥)-蔬(果)、稻—蔬(耳、藥)、林下養雞(羊)、林下栽培竹蓀(黃精)等一批典型生態循環利用模式和輪作模式。
5、強化產業融合
通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業主體參與園區建設,帶動農戶增收??h出臺《關于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鼓勵土地規模流轉,據統計,已流轉土地14050畝,全市第一本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在當地發放。成立涉農擔保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為“農村集體林權、集體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農民房產權”等四權提供抵押擔保服務。園區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與農事體驗項目。
6、強化招商引資
著力通過招商引資來彌補我們作為欠發達縣財政資金的不足,來健全現代農業多元化投資渠道。引進項目29個,引資額33.45億元,其中,一產引資2.65億元。
三、取得的成效
1、經濟效益
現代農業綜合區的建設不僅能促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還促進慶元農產品加工業及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工業和旅游業產值大幅增加。綜合區內種植業總產值20120萬元,凈收益4560萬元。
2、社會效益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增加區域農戶收入的同時,提高農民素質;創造農業和非農業就業崗位3000多個,不同程度帶動1.3萬余農戶增收500多元;通過開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等技術培訓,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3、生態效益
發展“農牧、植微”循環農業經濟,減少畜禽養殖、化肥農藥等的污染;綜合區由單一生產功能轉化成生產、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在確保土地有效產出的同時,將綜合區建設成環境優美的生態園,培養人們的生態、環保的自覺性,促進了園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帶動慶元農業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