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闡述了縉云縣 “仙都筍峰” 扁形茶機械創新工藝及對鮮葉質量要求。創新工藝包括鮮葉攤放,多功能名茶理條機殺青、理條,扁形茶炒制機壓扁固型,攤涼回潮、分篩,滾筒輝干機輝鍋5個加工步驟。
關鍵詞:縉云;仙都筍峰茶;創新工藝
潘偉喬,林佩霞,鄭海舟. 縉云“仙都筍峰”扁形茶機械加工創新工藝簡述[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29):75.
一、縉云扁形名優綠茶“仙都筍峰”鮮葉質量要求
扁形名優綠茶是以細嫩芽葉為原料,鮮葉質量要求“嫩、勻、整、凈”。嫩是指葉片嫩度達到一定程度;勻是指綠茶的芽葉以及植株的長短、大小的均勻程度;整是指芽葉的完整性好,碎片少;凈是指鮮葉中雜質少。這樣才能確保同批次的綠茶的嫩度、勻度、完整度、凈度、新鮮度保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所采茶葉品質。分級標準詳見表1。
二、縉云扁形名優綠茶“仙都筍峰”創新工藝
扁形名優綠茶機制創新工藝:鮮葉攤放→多功能名茶理條機殺青、理條→扁形茶炒制機壓扁固型→攤涼回潮、分篩→滾筒輝干機輝鍋。
針對高檔葉及茶農少量茶葉炒制加工的炒制工藝可采用:鮮葉攤放→扁形茶炒制機青鍋→攤涼回潮→扁形茶炒制機壓扁固型→滾筒輝干機輝鍋。
1、鮮葉攤放
機制扁形名優綠茶鮮葉須經攤放后才可投料付制,攤放可散發部分水分和青草氣,使葉質柔軟,增加可塑性,有利整形;也有利于清香和“甘醇鮮美”滋味的形成。采摘下的鮮葉要及時攤開,并放置在通風、陰涼的地方,為了保持衛干凈生,通常是在潔凈的篾墊上鋪2-3 cm,并隔4 h進行1次翻動,保持均勻晾干;6-12 h后,鮮葉失水率達10%-15%,葉質輕度變軟時為宜。
2、多功能名茶理條機殺青、理條
殺青、理條:殺青、理條這兩個過程是不間斷地、在往復式多槽扁形茶炒制機(又稱名茶多功能機)一個時間段里完成。當鍋溫達到適宜溫度時,將攤放后的青葉均勻投入到各槽內,隨著槽鍋的往復運轉和鍋壁的高溫炒制,使青葉能夠沿槽鍋軸向順序排列,被不斷翻炒完成殺青理條作業。
3、扁形茶炒制機壓扁固型
開機時把扁形名茶炒制機鍋體溫度加熱到180-220℃(半導體觸點式測溫表)時,在槽鍋上加入少許制茶專用油,使鍋面保持潤滑,不粘茶葉。當鍋溫達到投葉溫度時投入攤放葉,投葉總量每鍋50 g左右,投葉時會伴隨出現一段“劈啪”爆聲。約2 min后,芽葉出現萎蔫,再輕壓1-2 min。待炒至手抓茶葉稍有干燥的感覺時,加重壓,在壓的過程中,茶葉應軟實而呈自然扁平狀。
炒制過程中,應隨時關注炒鍋中茶葉的溫度,在加重壓時,鍋溫要適宜,不能太高或太低,通常約在120-150℃。過程中鍋溫還要保持平穩,確保茶葉從里向外逐層失水,保證其平實,且身骨重實而不枯燥。總之,炒茶過程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下鍋的最適溫度,同時要熟悉制作的各道工序,并確保每條槽鍋投葉應均勻,加輕、重壓必須適時,從而提升綠茶產品質量。
4、推涼回潮、分篩
(1)推涼回潮
出鍋后,還需要進行1次回潮。將理條壓扁的茶葉攤涼后集中,蓋上潔凈棉布,使茶條芽、葉、莖內外水分重新分布均勻,轉潮回軟,可以減少芽葉斷碎,保持峰芽,有利于成品茶色澤、干度一致。通常回潮需要約2-3 h為宜,太短會使回潮不完全,太長則影響茶葉色澤。
(2)分篩
根據茶條的大小,用篩孔大小不同的方眼篩將回潮葉篩分出篩面、篩底。篩底茶大小均勻,不再分篩;如果底茶不均勻,篩選時要將其分成上、下兩檔。各擋茶均要篩去片、末,分檔進入下道工序制作。
5、名茶滾筒輝干機輝鍋
輝鍋是做形、固色、增香、干燥,直接影響茶葉的品質。可以使茶葉達到色澤均勻,條形平整光滑,提香干燥的要求。鍋體溫度設定在70-90℃,擦少許茶葉專用油,潤滑鍋壁;投入回潮葉,輝鍋時間以控制在20-30 min為宜,炒至茶葉失水率達6%-7%時,當略大點的茶條脆到一碰即折時出茶,然后篩分簸去茶片,割去茶末。endprint